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加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4-05-30

周启荣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任务,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机械化,是提高我国农业作物单产量、加强我国农业科学合理管理、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探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并强调了加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显著,多個区域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覆盖,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但我国的农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机械装备不够先进等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农业机械化结构、水平和产业服务三个方面揭示了农业机械化过程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一、问题分析

1.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结构不合理体现在两个方面:区域分布的不合理和机械装备的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合理主要是指北方的平原机械化程度相当高,而南方的丘陵山地多,地势上进行机械化处于劣势,因此,不能适应机械化大发展的需求。西部地区的地理形势更加不利于机械化的发展。机械装备结构的不合理指农民拥有的农业机械不够多、不够精,农业机器的创新能力不强,新技术和新设备没有迅速被推广使用,产品技术含量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发展需求。

2.种类不齐全

整体上,我国的农业机械种类不够齐全,在专门的农业作物领域没有适应性较强的机械。如在玉米栽种领域机械化才刚刚起步,棉花种植领域也是空白的,在施肥、除虫害方面的专门机器创造也跟不上节奏。农机装备供给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不够协调。农业在这些专门领域,没有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效率和农业产业的发展,阻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3.机制不健全

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不够高,科学的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组织松散,劳动力分散,未能形成完整的农业管理体系。农民本身科学文化水平的不高限制了其对农业机器的操作应用,使得农民选择使用传统的耕作方法,年轻的知识分子几乎都离开了农村,脱离了农业生产,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劳动力的不足使得农业机械化无法全面展开。

二、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从国家方面和企业、农民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以供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1.国家层面

(1)调整发展结构。国家要注重农业机械结构的调整,注意到南方和西部农业机械化的开展需要克服的自然地理条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推进机械化,做好保护性工作,加强退耕还林还草的工程实施,整合田地,使其适应机械化发展。重点鼓励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大中型农机具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质量。大力发展适合各个领域机械化耕作的机器,弥补玉米、棉花等经济作物领域的机械化空白。

(2)开展科技创新。政府需要加大农村政策支持,大力引进农业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学者入农村进行机械化发展宣传和技能教授,提高农民使用各种机械的操作能力,让农民意识到机械的力量,从而真正接受机械的使用。鼓励专业技术人在农村建立培训机构,培训操作人员,还可带领农民进行再创新,发挥农民的创新精神,因为农民熟悉当地的农田分布、地形地势,有相当丰富的耕作经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发明出灵活性强的机器。

(3)强化服务推广。在农村成立各中农业机械售卖、修理的机构和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等服务体系,让农民有机会购买各种机械、有场所修理出现故障的机械。这些机构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形成一个整体,相互配合,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致力于推广农业机械研究最新成果,加快新式农具、机器的运用。在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相关的措施、政策等方面实施创新, 通过农业产业化、信息技术、适用技术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强研究开发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建设人才队伍。国家致力于培养一支有科学文化素质、有专业技能、会经营农业机械产业的管理人员,建设职业农民队伍。还可以将回乡创业的青年纳入农业机械管理体系,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工返乡创业难的问题,又有利于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高素质水平的新型农业技术人才,转变以往农民知识水平低下,创新意识不强的状况。

2.社会层面

(1)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上,我国农机企业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机械化发展经验,引进国外先进农机技术和先进的机械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在国内,深入农村,制定详细的考察计划,对农田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农民一起创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的改进;与当地政府合作完善机械服务管理体系,与政府政策相配合,包括要进一步完善作技术推广、维修服务、安全生产等相关产业,带动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

(2)提高农民积极性。农民是农村机械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农民需要努力转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积极学习关于机械运用、操作、保养和修理的技能。主动了解国家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参与农村的机械服务体系,提高自身的农业知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三、结语

总体上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农业机械化结构不够合理,南北、西部之间差异大,农村的具体机械化管理体系未建立健全,农民自身的农业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正亟待建立,更多的新型农业机械还未来的及普及推广。为适应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升机械化发展质量,重视解决机械化过程的突出问题,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和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调整农业机械机构,健全农业机械管理机制,创新农业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走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是必须的。今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将是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天瑶,耿贵胜,吕黄珍.关于新时期我国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农机市场,2015(10):31-32.

[2]杨少垒.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进程[J].农村经济,2015(10):78-8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