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张华
摘 要: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粮食之一,具有非常广的用途,对自然环境和营养条件的需求较高。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满足粮食需求,需要详细探讨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措施,如种植密度、生长调节剂等,加强对植株茎秆形状的调控。
关键词:种植密度;生长调节剂;玉米茎秆形状;调控措施
当前影响玉米高产高质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及调节剂的使用。在传统种植中,为了获得高产目标,一般会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量,但随着密度的增加,会加重个体之间的营养矛盾,影响植株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过量的生长调节剂不仅无法促进植株发育,还会起到负面作用。对此,只有科学运用化控措施,调节植株的发育性狀,塑造理想株型,增加玉米产量。
一、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
玉米产量的高低受品种的遗传性能、营养条件、种植密度三者协同决定。在种植玉米时,需要合理密植,这样才能达到经济、效益的目标。作物群体结构是指在范围内相同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种植密度要综合植株茎叶的夹角、叶向值等指标,按照特定的发育规律,通过调控冠层结构调节光合作用。过高的群体密度会导致植株叶片的减少,降低净同化率,产量也会随之降低。玉米群体对群体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自动调节能力不好,要向促使玉米植株向着预期的方向发育,就要推广合理的密植技术,增强植株对光照强度、热量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增加高产潜力。
合理密植是决定玉米茎秆性状的关键因素,对于玉米叶片的大小、植株的高度、雌穗和雄穗的形态和体积具有重要影响。玉米的株型影响着玉米群体的分布,一般分为紧凑型、平展型、中间型等类型。其中,紧凑型的玉米茎秆具有叶向值大,且通风透光条件好的特点,在种植中表现出叶片挺拔、下垂度小的优势。近年来,大量的实践数据表明,玉米植株茎秆的高度、穗位和产量都与种植密度有着密切联系。玉米的群体冠层对于自然光线的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植株的性状。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和茎秆性状的优劣表现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中高密度的玉米产量和茎秆的穗位有着较大关联,但茎秆越高,玉米的穗位越靠上,容易出现倒伏现象。降低茎秆的穗位可以提升叶片的光合作用,减少植株倒伏现象,同时也能提高灌浆的速度,增加果实有机物的含量。另一方面,茎秆根系的发育业余种植密度和株型有着密切关联,与水分、营养的吸收效率有着关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紧凑型的玉米植株能够表现出更强的生长力,根系汲取能力也更稳定。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调控作用
在玉米种植中,多使用生长调节剂来实现对玉米生产的调控,例如促进剂、延缓及、乙烯类调节剂等。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玉米植株在不良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提高抗逆性和酶的活性。如在玉米早期抗旱中,可以加入适量的6-BA调节剂来提高叶绿素和细胞保护梅的活性,保证植株细胞的完整性。受较高光照强度的制约,会使得玉米植株体内的SOD活性下降,破坏自由基的功能发挥,通过生长调节剂可以更好地保护生物膜系统,避免破坏。
玉米植株茎秆的性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前面已经讨论过密度的影响,接下来将着重分析生长调节剂的作用。首先要明白,植株过高或者穗位过高都会增加玉米的倒伏率,对此,在制定栽培计划时,可以把茎秆粗壮、节间长度短作为提高抗倒伏能力的主要指标。在确保合理密植的条件下,还要通过在适当的生长期添加生长剂来促进玉米植株的发育。
1.对茎秆的形态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于玉米株高和穗位具有较大影响。在同样的种植密度下,实验组的穗位和株高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下降率为5%左右。在种植密度一定的情况下,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加玉米茎秆粗度,并且能够缓解高密度对玉米产量的不良影响。在实际种植中,可以在添加生长调节剂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从而促进玉米茎秆的加粗,降低株高及穗位,提高抗倒伏性,塑造高质高产的理想株型。
2.对叶面积的影响
玉米植株叶表面积的大小与光合作用的能力呈正比关系,从而影响玉米的最终产量。实验发现,一般情况下,叶表面积指数会随着生长期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玉米成熟期指数会达到最低。随着密度的增加,叶表面积指数也会随着增加,高密度状态下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值所用时间低于低密度状态下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值所用时间。在植株发育后期,会由于密度过大呈现出迅速下降的现象,种植密度较低的玉米叶表面积指数下降趋势较为平缓。在使用生长剂处理后,相同密度下的植株叶表面积指数会随着调节剂浓度的高低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实验组喷施生长剂后的叶表面积指数增长了7.5%,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植株叶表面积指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3.对抗倒伏性的影响
玉米茎秆的抗倒伏性能影响着产量的高低,茎秆倒伏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抗倒伏性的参考指标有茎秆折力、穿刺力,且植株倒伏的部位为基部节。不同密度的植株抗倒伏性有所差异,越高密度的植株茎秆折力和穿刺力越低,一般每增加1㎡的种植面积会降低2%的抗倒伏性。在添加生长调节剂后,玉米植株的基部节第三茎秆的抗倒伏性能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3%,调节剂适宜浓度为17%左右,超过这一浓度,抗折力和穿刺力均有所下降。实验表明,适宜的浓度可以确保在密度种植下的玉米植株生产效率,但过高生长剂浓度反而会降低茎秆的抗倒性,减少产量。
三、结语
除此之外,生长调节剂对于玉米茎秆的干物质积累、光合作用速率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栽培种,种植人员需要合理考虑地方土壤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因素,在一定的种植密度下适当加入适宜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调控玉米植株的茎秆性能,提高抗倒伏性,确保在不良气候条件下维持正常生长状态。
参考文献:
[1]种植密度对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茎秆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任佰朝,李利利,董树亭,刘鹏,赵斌,杨今胜,王丁波,张吉旺. 作物学报. 2016(12).
[2]种植密度对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J]. 田再民,黄智鸿,陈建新,史宝林,魏东,瞿文洁,李环. 玉米科学. 2016(05).
[3]渐密种植条件下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J]. 唐丽媛,李从锋,马玮,赵明,李向岭,李连禄. 作物学报. 2017(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