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夏涛 孙奇 康野
摘 要:水稻宽窄行栽培模式,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效果。根据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研发的2ZG—8型自走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使高效的农艺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开启了水稻高光效栽培的新时代。
关键词:宽窄行;田间小气候;增产;高效;生产力;光能利用率
盘锦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并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从水稻种植实行大垄单行以来,一直沿用行距30厘米的栽培模式,在生产中根据不同土壤条件改变穴距、调整化肥使用量以达到增产效果。粮食产量连续十几年稳产高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但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已成为瓶颈问题,也是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为了使本地区的水稻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盘锦丰源农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河北锦禾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合作探索,经过四年研究,实现了高光效栽培技术与农机技术的完美结合,开辟了一条水稻增产的新途径。
一、引进示范的目的
为了配合做好农业部《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并根据我县水稻生产的实际需要,盘山县农机技术推广站与盘锦丰源农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了2ZG-8型自主式高速水稻插秧机,在我县进行示范应用,力求用新型的农机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栽植模式,促进水稻增产增收,为我县粮食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探索出新的途径。
二、示范地点的选择
示范项目地点选择在《水稻全层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地,坝墙子镇吴家村。由坝墙子农机站李岗负责项目工作,示范面积7.5亩,是水稻种植和养殖(养泥鳅鱼)兼营的稻田。
三、示范模式的选择
示范区选择在两条平行的条田,分别布置对照小区和示范小区,对照小区为常规栽植模式行距30cm,穴距20cm,使用普通插秧机(步进式6行机)栽植,示范小区栽植模式为行距宽行33cm、窄行17cm、穴距20cm。在秧苗的处理上增加了稀播秧苗示范项目采用TRM-ZS1水稻田小气候监测仪,全生长期24小时监测。
四、示范项目的效果分析
1.普通育苗与稀播种育苗的调查
普通育苗每标准盘播种量110克,稀播种育苗每标准盘播种量85克。秧龄均为34天,稀播种比普通播种秧苗,株高0.5cm、叶龄增加0.5叶、茎宽0.8mm。鲜重(50株)增加3.3克,各项指标分别增加3.1%、44%、13.9%、和69.7%(详见附表1)。稀播种秧苗插后没有出现缓苗现象,普通播种插后6月10日开始分蘖,稀播种6月5日开始分蘖,分蘖期比常规播种提早5天。
2.插后生长动态和分蘖动态调查
示范区水稻插秧时间为5月24日,宽窄行栽植模式设普通育苗示范区和稀播壮秧示范区, 6月29日调查表明,宽窄行普通育苗区和稀播种区植株高度分别比对照区高1cm和2.2cm,分蘖增加1.7个和3.1个,提高了7%和12.4%(详见附表2)。由于宽窄行区和稀播壮秧区通风透光条件好,使分蘖率平均提高9.7%以上。水稻长势宽窄行区和稀播壮秧区均好于对照区。
3.水稻收货产量调查
示范项目于10月5日进行测产调查,10月18日人工收割,11月22日脱粒。测产结果表明,宽窄行和稀播壮秧比常规栽植每亩穗数增加了3.95万穗和5.94万穗,每亩测产分别增加了49公斤和103公斤,增产幅度分别为7.5%和15.7%。(详见附表3)
分析水稻增产的主要因素一是由于宽窄行栽植水稻群体生长布局相对合理,又采取了合理密植,每亩穴数比常规栽植模式增加了2200穴,使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稀播壮秧由于有效分蘖率的提高,使单位面积穗数在宽窄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近2万穗,使水稻产量大幅度增加。
五、2ZG-8型自走式高速水稻插秧机的使用情况
示范使用的水稻宽窄行插秧机是国内首创的新型插秧机,2015年列入国家农机产品补贴目录,2016年小批量生产,并在我国南北方示范推广,2017年在黑龙江建三江农垦局推广700台,水稻面积近10万亩。示范使用证明这种插秧机技术性能可靠,并能适应我县高、中、低产田使用,增產效果显著,大有推广应用前景。
六、存在问题
1.土地整平差,田块内平整度偏差5-8cm,加之插前沉淀不好栽植深度2.5cm以上。
2.由于种养兼营,田块侧面有养殖水沟,机械不能完整栽植,后人工补插,不规范。
3.肥水管理水平低,插秧后没有及时施分蘖肥,早插没有早管,其次是施肥不均,大田群体生长高低差距很大。
由于以上管理秧苗,使示范没有达到应有增产效果,否则示范效果会更理想。
七、水稻宽窄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建议
水稻宽窄行高产栽培技术是在改变传统栽植模式的条件下,采取相对合理的水稻生长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辐射能量促使水稻生长发育,特别是水稻生长中后期处在高光效条件下,大大提高了光合作用能力,促进水稻产量因素的形成,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明显,引进推广新技术是我县水稻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有可行径。
作者简介:夏涛(1972-2-)男,民族:汉,学历:本科,籍贯:辽宁盘山,工作单位:盘山县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服务中心(盘山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管理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