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叶明丹 张静
[摘要]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安徽省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其自然及社会两方面原因,针对“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宣城市乃至安徽省的特色产业”这一战略目标,从农户、企业、政府等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中药材的发展,随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将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愈加重视,加上“绿色消费”观念和“健康产业”的发展,直接增加了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量。本文对宣城市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意义
1.1 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经济
中药材产业是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中药材产业中占有特色地位。重视发展中药材产业,大力推进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業优势,对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极大推动作用。整合优化中药材的基地建设、加工销售、产品流通等环节,发展中医药产业,有利于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程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1.2 开拓应用领域,带动产业发展
“中药材产业是能耗低、污染少、带动广、潜力大、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朝阳产业。”中药材产业涉及农业、林业、药品、食品、生物保健品等多个应用领域,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中医药医疗、养生、康复、保健等相关应用领域发展,开拓中药材旅游、养老、文化等相关服务,提高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对于推动一、二、三产业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提高利用率
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道地药材的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部分中药材品种濒临灭绝。通过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引进先进的中药材种植培育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加强中药材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研究,建立野生中药材自然保护区,能有效改善野生中药材品种、数量不断锐减的现状,提高中药材资源再生能力。
1.4 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国家农业部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凝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中药材特色产业优势,结合精准脱贫的实施,在贫困地区发展百种大宗、道地药材种植及生产,建立基地,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 因此,将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有助于宣城市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
2 宣城市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势分析
2.1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宣城市地处东南丘陵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多丘陵,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温差大、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合野生动、植物生长,野生动、植物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动、植物中药材1000余种,常用大宗药材十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中药材2种、二级中药材9种,三级中药材十余种,产量高、品质优、品种多,具有良好的中药材资源开发条件。
2.2 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提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向中医药特色产业倾斜,为宣城市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宣城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宣城市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中医药发展列入对各县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业务指导等扶持建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对全市中医药工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3 广阔的潜在市场
近年来,中医药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重视,需求量逐年增长,以野生植物中药材为主的药物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预计未来市场需求量仍会不断上升。
另外,宣城市是承接长三角经济区、皖江城市带产业、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是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活跃的经济贸易市场为中药材交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 宣城市中药材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宣城市中药材产业现状分析
3.1.1 中药材种植现状。上世纪90年代,宣城市中药材种植业逐渐开始发展,但由于受市场、技术、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结构调整,中药材种植业也得到一定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连片开发的原则,宣城市重点建设宣木瓜、太子参、元胡等6个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总面积达469 hm2。 48个乡镇中药材种植(养殖)达到一定规模,中药材种植企业123家,种植大户200多个,主要品种有:太子参100.5 hm2,柇楼67hm2,乌茱萸67 hm2和宣木瓜67 hm2,且许多品种因药用成分含量高深受市场欢迎。具体种植情况如表1所示。
3.1.2 中药材加工业现状。随着宣城市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以及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中药材的加工、生产链不断完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现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家,中成药生产企业5家,中药材(植物)提取企业5家、大规模生产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3家、中药材相关产业共50余家。另外,全市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达1万hm2,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个,千万元以上企业6~8个,亿元企业3~4个,年加工产值20亿元。
3.2 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
3.2.1 种植聚集程度低,主导品种不突出。目前,宣城市中药材种植是根据既有品种和自然资源采取“放任式”种植模式。78%的中药材种植户为传统小农户经营模式,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所占份额极少,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协作,各区域种植品种繁杂、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优势,易受市场冲击。另外,缺乏成熟的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种植布局规划不科学,对宣木瓜、太子参、元胡等主导品种的培育力度不够,主导品种不突出,所带来的产业效益不明显。
3.2.2 呈现“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弊端。中药材产品以原药材及初加工产品为主,技术研究仍停留在初级水平,新产品和精加工产品开发应用较为滞后、薄弱,所占市场份额低。在中药材贸易中大部分以原药销售为主,造成资源的大量流失,经济收益微薄。另外,现有的经营模式无法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中药材种植业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不足,未能充分融合当地旅游资源、文化特色,资源的增值效益不明显,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3.2.3 产业结构不完善,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中药材第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失衡,矛盾突出,阻碍了中药材产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中药材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低水平的弊端,中医药医疗、保健、康复、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中药材种植业,集聚化、组织化水平低,多采用一家一户的零散化种植模式,呈现“多、小、散、杂”的特点,规模效益不明显;缺少“规模大、质量优”且能集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加工体系。
3.2.4 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规范化的中药材信息平台。受落后经济的制约,中药材交易市场尚未形成,缺乏具有稳定性的中药材流通渠道,造成中药材产品市场狭小、销售方式单一、价格标准不统一。缺乏权威性、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市场监督机制,部分中药材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药品质量检测和安全指标控制,导致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市场信息不完善,个体经营户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缺少对中药材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等科学判断能力和条件,多以当地往年中药材的价格水平、畅销程度作为种植依据,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2.5 中药材种植技术落后,缺乏专业化指导。中药材生产种植主体,大多为文化水平低、年龄大的农民,缺乏现代化种植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中药材生长的适应性极差,存活率低,且易受病虫害影响,凭借传统的种植技术,产量低、质量差。另外,中医药产业与中医类科研院校和中医专家对接效果不明显,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尚未建立起标准化、专业化的科技指导队伍。
4 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中药材是特殊商品,“多则是草,少则是宝”,这句话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药材在供求关系上的重要性。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发展的要求,把加快全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相结合,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4.1 制定长期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中药材强市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中、长期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道地药材的市场竞争力。规范中药材种植,重点建设具有品牌价值的主导品种,并将其作为核心项目大力扶持;建设规模化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扶持中药材龙头企业发展;重视中药材品牌建设,提高宣城市中药材在大宗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4.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中医药产业政策
抓住国家重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机遇,将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各项政策鼓励与支持,帮助中药材生产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重点中药材,要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在种植、生产、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积极申报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合理布局,推动重点项目的发展。运用政府“有形的手”加强对各市、县中药材产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督,形成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格局。
4.3 创新“互联网+”中药材发展模式
配套发展中药材产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互联网+中药材”模式,推动互联网在中药材生产、加工和流通銷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报供求信息、价格动态,实现中药材产销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扩大宣城市中药材市场体系的产业影响力。全力打造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产品制造、现代仓储物流及电商平台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4.4 促进中药材第三产业发展
依托良好的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结合第三产业”的思路,围绕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流通等关键环节,不断延伸产业链。鼓励以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保健品、药品的开发研究,开展中药材采摘体验、中医药养生保健等特色旅游活动,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项目,建设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中药材健康产业链。
4.5 推动传统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建立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有计划、有组织、有层次、多渠道地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加强与有关中医药院校和研究单位合作,进行中医药材良种繁育、病虫防治、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技术示范、宣传教育、方法指导等多种形式,推动传统中医药产业技术革新。加快建立中医药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种植、制药技术创新。
4.6 加快省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与参与各省市间中药材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宣城市中药材“走出去”的步伐。借鉴、引进和吸收其他省、市先进技术、经验,积极寻求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研究、建立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等多方面的合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5 总结
宣城市是安徽省中药材资源大市,发展中药材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有优势,但中药材加工基础薄弱的短板也十分明显。宣城市发展中药材产业要在做好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生态种植的基础上,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中药材大品种发展,同时积极发展中药材流通服务和中药大健康服务业,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俊龙,汤少梁.中医药政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30-31.
[2] 王成水.安徽中药产业发展思路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94-96.
[3] 张如义,吕向阳.四川省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1):180-182.
[4] 何爱珍.淳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学报,2019.1:19-22.
[5] 甄宇鹏.中药产业发展前景简说[J].经济前沿,2003(03):67-68.
[6] 姚震字.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38(10):127-131.
[7] 郑腾桂.尤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14,39(01):64-6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