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马铭泽
[摘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利用2005~2016年山东省地级市层面产业结构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级市的三次产业发展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针对山东省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转型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产业结构;山东省;竞争力;结构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山东省经济总量达到7.65万亿,名义增速达到8.64%,位居全国第三。但是山东经济发展也面临严峻的下行压力,在经济发展方式上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例如发展中能源消耗代价高、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山东省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因此,山东省产业结构转型势在必行。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山东省各地级市产业结构和各自的区域竞争力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来确定山东省各地级市的综合情况,进而找出哪些产业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确定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在未来应调整与转型的方向,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1 偏离份额分析法简介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指用三个相应的分量的变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将某一特定区域经济总量的变动,进而来分析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在这段时期内相应的变动情况,其中三个相应的分量为份额分量或增长分量(本文中为区域经济增长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偏离份额分析的基本思路如下:
前提:区域i经过某一时期[0,t]后,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与经济规模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假设E为背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e为研究区域(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初期区域i(山东省下各地级市)的经济总规模为ei,0(本文用地区总产值表示),末期(截止年t)背景区域的经济总规模为ei,t,以产业种类为分类标准,将区域经济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并用eij,0,eij,t(j=1,2,3)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用E0,E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域(本文指山东省)相对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Ej,0,Ej,t表示在大区域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区域i(山东省17地级市)第j个产业部门(第一、二、三产业)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bij=,(j=1,2,3)
在[0,t]时间段内山东省j产业部门的变化率为:Bj=,(j=1,2,3)
利用山东省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照下列公式将山东省各产业部门经济规模进行标准化,得到:Aij=,(j=1,2,3)
由上述可得,经济增长量Gij在所属期间[0,t]中可分解为Nij,Pij,Dij三个分量,数学表达式为:
Gij=Nij+Pij+Dij(1)
Nij=Beij(2)
Pij=(eij,0-Aij)·Bj(3)
Dij=eij,0(bij-Bj)(4)
PDij=Pij+Dij(5)
Gij=eij,t-eij,0(6)
其中:Nij称为区域份额因素,用来衡量区域标准化后的产业部门按所在背景区域的平均增长率发展产生的变化程度,本文Nij是以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基准,假定其它地级市按照此增长率进行计算时可以达到的水平。Pij称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它是指区域i(各地级市)所在部门占的份额与所在大区域(山东省)相应部门所占比例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增长相比于山东省标准所产生的差异,以此反映山东省的产业结构类型对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若这项数值大于零,说明该产业是快速增长的产业并且该项数值越大则产业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本文中Pij反映山东省下各地级市产业结构对山东省整体区域经济总量增长的影响,若該值为正,则说明山东省17地级市的产业结构优于全市的产业结构,并且该值越大,说明各地级市产业部门结构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大。Dij被称为区位偏离分量或竞争力偏离分量,它反映了所研究区域即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区位条件或竞争力对各地级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PDij为区域总偏离分量,本文中它反映山东省17地级市中各地级市总的增长优势。
2 山东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实证分析
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2005-2016中17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山东省17地级市的区域增长分量(Nij)、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区位偏离分量(Dij)、区域偏离总分量(PDij)及区域经济总增长量(Gij),得到偏离分析结果如表1。
2.1 总体产业竞争力分析(单位:亿元)
2.1.1 2005~2016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9115.88亿元增加到134223.5亿元,增加了602.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了376.6%;第二产业增加了461.86%;第三产业增加了929.2%。从山东省整体产业结构上来看,2005~2016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由图1直观可得第三产业增长幅度最高,随后是第二产业增幅次之,而第一产业增幅最小,且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增长幅度低于山东省总体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水平。因此,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主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增长带动生产总值的大幅提高。
2.1.2 2005~2016年间,山东省17地级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实际的增长额(Gij)从最低的莱芜市446.42亿元到最高的青岛市7315.47亿元不等。其中,增长幅度排前两位的是青岛市和烟台市,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济南市和潍坊市以4659.51亿元和4051.51亿元位列第三、四位,与第二位之间差距不大;莱芜市、日照市、滨州市和枣庄市,名次靠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小于2000亿元,低于山东省平均增长水平。
2.2 地区分类分析
根据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和区位偏离分量(Dij)的相应情况。对全省17地级市进行分类(如表2)。
通过偏离——份额因素分类分析,将山东省各地级市产业结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水平较合理而竞争力因素也较强的地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大于零同时竞争力分量也大于零。山东省下地级市中有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济宁市、泰安市、日照市、临沂市属于此类别。
第二类是地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小于零,但区位偏离分量大于零,即这些地区在区域竞争力上较强但所拥有的产业结构较差,限制了其自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山东省淄博市、德州市、聊城市、枣庄市、东营市、潍坊市、威海市、莱芜市、滨州市与菏泽市,均属于此类型,且数目占山东省下地级市总数的一半以上。
第三类是地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因素都欠佳,即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位偏离分量均小于零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区位竞争力水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亟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第四种是产业结构水平较好而竞争力因素较弱的地区,山东省内没有第三种与第四种类型的地级市,因此说明山东省各地级市整体竞争力较为均衡。
2.3 重点地区分析
虽然山东省总体发展较为均衡,但是各个地级市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下面将对重点地区发展进行竞争力分析:
2.3.1 沿海地区。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临靠黄海,海上运输业发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物流、人流、信息流较为畅通。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我们发现,在沿海城市中,区域经济增长总量(Gij)由最高的青岛市7315.47亿元到最低的日照市1375.99亿元,虽然地区差异较大,但是,总体水平远高于内陆城市。其中,青岛市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为501455.67,位列全省第二,而且其区域总偏离分量在全市排名也较靠前。可见,产业结构的合理是促进总产值增长的重要条件。
2.3.2 内陆地区。济南市、淄博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临沂市、德州市、莱芜市、聊城市、菏泽市属于山东省内陆地区,相较于沿海区域交通运输欠佳,经济发展略显滞后。但部分内陆地区矿产资源、石油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产业相对发达。通过偏离——份额分析,内陆地区区域经济增长总量(Gij)最高的为济南市4659.51亿元,最低的为莱芜市为446.42亿元。总体平均区域经济增长总量低于沿海城市。内陆城市中,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最高的为济南市502245.5,但更多内陆城市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小于零,总体平均产业结构差于沿海城市。不难看出,在山东省各地级市中,沿海城市的产业结构优于内陆城市,且沿海城市的竞争力也强于内陆城市。
2.3.3 铁路沿线城市。德州市、济南市、泰安市、济宁市、枣庄市属于京沪铁路经过的沿线城市,相较于其他内陆非铁路主干道沿线城市而言,平均区位偏离分量高于非铁路主干道沿线城市。其中,经过京沪铁路沿线城市的平均区位竞争力为2731.27,而内陆非铁路主干道沿线城市的平均区位竞争力为2308.35,因此,铁路沿线城市竞争力优于非铁路沿线城市。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山东省内地区总产值相差较大,沿海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较高,而内陆非铁路沿线地区的区域经济总增长量水平较低,其中莱芜市区域经济总增长量仅为446.42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山东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山东省中仅有七个地级市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而其他地区虽然区域竞争力较强,但是产业结构较差。因此,要继续加强缩小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差距,合理调整与规划产业结构,大力推动高新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山东省整体的发展水平。
3.1 抓住“山东机会”,调整产业结构
山东省省委书记刘家义在2018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上提出五个山东机会,山东省将着眼于发展高端信息科技产业、精密机器设备制造业、绿色环保新型能源及新材料制造业、打造现代海洋生物产业与医疗健康产业,这些不仅是山东省重点培养的五个新型且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也是未来赢得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转型,提高山东省整体发展水平。
同时应该抓住山东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会,将传统化工业转型为高科技高精端的精密化工行业;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挥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的优势;建立完善现代金融服务,提高高端服务业在全省产业中所占的份额比例,将山东省的综合经济实力与竞争力全面升级。因此,要用新技术与新思想加快改造升级,将传统产业变为新兴产业,释放出强大新动能。
3.2 加强区域合作,参与一带一路
由于我国主要的贸易运输方式是海上运输,海运的贸易量占我国贸易运输份额总量的一半以上,山东省作为沿海省份,拥有大量港口与天然的航运条件,因此海上运输也带动了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但是山东省西部内陆地区的交通条件导致西部经济发展情况和城市综合实力弱于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也差于东部沿海。而“一带一路”不仅联结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同时也连接了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山东省作为中国一个海陆重要交汇节点,应抓住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机会,促进省内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优化。利用山东省拥有丰富的生产要素,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吸引外来投资,提高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缩小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发展均衡。
[参考文献]
[1] 岳顺之,许家玲.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轉型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3):103-107.
[2] 刘寅彪,张宝.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能力评价研究:以山东省矿业城市为例[J].中国矿业,2011(s1):88-92.
[3] 葛军,刘家明.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6):760-765.
[4] 苏振东,金景仲,王小红.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结构红利”吗——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2(2):63-70.
[5] 王颜齐,郭翔宇,曹玉昆.黑龙江省农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03-108.
[6] 张超群,宣宜.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昆明农业产业结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2):130-13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