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胡梦奇
[摘 要]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是乡村,必须补齐乡村这块短板。***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脱贫的有效举措。基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绿色扶贫、人才扶贫维度探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绿色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就:9899万贫困人口已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832个贫困县已累计摘帽一半以上,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仅剩2.6万个未退出,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减贫成果。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继续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为能否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进而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基础的时代命题。因此,必须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绿色扶贫、人才扶贫维度探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路径。
1 因地制宜产业扶贫,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稳定增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明确了思路,要抓住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之契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一,挖掘和培育乡村优势产业。在拥有地理位置即交通枢纽的乡村,可以发展特色小镇或商贸物流,使其成为城乡之间要素资源流动的“中转站”,城乡生活状态衔接的“过渡区”,塑造城乡融合发展的衔接平台;在拥有农业自然资源优势的乡村,可以发展具有特色的种养殖业,利用初级产品加工、地域品牌建设、网络营销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产值及农民收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在拥有历史文化优势的乡村,可以挖掘其历史文化及风俗特色,着重发展能够呈现历史文化特色、工艺产品传承的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加乡村振兴的就业空间。
第二,引进符合乡村实际的产业项目。引进与扶贫就业相关的项目,发展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的新型共享经济模式,带动乡村振兴中的农民就业,保证精准扶贫对象优先参与引进的产业项目;引进与当地特色农业资源相匹配的技术和项目,通过引进技术、人才、理念,并合理有效地利用乡村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城市资金、技术和乡村资源的高效组合,实现“1+1>2”的效果。
第三,发展新兴动能,开辟乡村就业空间。“发展特色产业、休闲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构建乡村振兴长期稳定发展机制。”通过新兴动能,使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支持和鼓励农民返乡就业创业,拓宽增收聚道。
2 以人为本教育扶贫,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
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乡村振兴。以人为本的精准扶贫,不仅强调农民的短期脱贫,而且要重视农民的长期脱贫。因此,要把精准扶贫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结合起来,发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培育和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升其脱贫致富能力,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精准扶贫的重点在于扶志和扶智,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要将有志向和智慧的农民作为主体。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思想教育,克服其“等靠要”思想,逐渐消除精神贫困。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而且可能影响下一代,必须对其进行思想教育。首先,要深入“等靠要”思想严重贫困户,宣传发动,开展生产指导、监督,激发这些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稳住脱贫成效,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其次,要树立“等靠要”思想严重贫困户的志气,更新其观念,帮助其获得内生致富的办法和干劲,不再坐等别人送钱送物上门,而是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勤劳脱贫致富。最后,要让农民明白,扶贫救济是政府的事,脱贫致富是自己的事,对靠自身脱贫致富的脱贫户事迹多作宣传,营造懒惰可耻、贫困可耻、等靠要可耻,勤劳光荣、自立光荣、脱贫致富光荣的氛围。
第二,加强农民的技术和就业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只有培养农民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使其成为有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才能提高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脱贫、致富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组织农民去地方职业院校进行农业技术学习,以提升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农村,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对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效率。
第三,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资助力度。首先,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其次,对于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学费并建立生活费补助制度,确保其能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再次,对于不想读高中或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要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并提高生活费补助标准,鼓励其去读中等职业院校,学得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最后,高等教育招生政策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确保更多的贫困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3 积极推进绿色扶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中国的扶贫开发模式都是立足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存在的贫困问题。“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標,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可以成为扶贫开发的行动先导,而且可以引领乡村振兴。因此,要利用国家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绿色扶贫,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第一,树立绿色发展意识,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力量。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的必然选择。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时,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其中。一方面,必须培养贫困对象树立“绿色发展”价值观。首先,要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从农民的卫生观念着手,大力宣传讲究卫生的益处和重要性,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要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场所,改善村容村貌,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创造条件。其次,要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其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形成“人人保护乡村自然环境”的良好氛围。最后,要提高农民绿色发展的能力。通过宣传和解读,让农民深刻理解和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内化于心,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予以实践。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扶贫干部的绿色发展意识和能力。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将生态绿色资源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资源和依靠,并有能力将生态与环境资源适时地转化为绿色资源。
第二,要培育地区绿色产业,提升精准扶贫关键动力。绿色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支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共同发展。首先,加快发展绿色工业。按照“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原则,鼓励民营企业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模式扶持和开发生态产品,建立无污染、节能的工业生产与加工生态系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其次,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结合起来,把地区长远发展与农民个体经营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农作物品种,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最后,加快发展绿色服务业。实施生态旅游扶贫工程或特色农家乐,带动贫困对象脱贫的积极性并使其成为绿色服务业的受益者。
4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设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
人才不仅是实现精准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和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工作队伍。“三农”问题是一个大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因此必须着力打造全方位覆盖“三农”工作的“三农”工作队伍。
第一,打造一支具有乡土情结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仍在40%以上,有60多万个行政村。在农村基层工作,可谓十分辛苦,须耐得住寂寞。所以,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必须培养一支会方言、知风俗、有胸怀、能吃苦、怀乡情的农村干部队伍。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干部队伍扮演着维护乡村社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角色,“三农”工作是否有成效、党在农村执政的根基是否稳固取决于他们素质的高低和工作成效的好坏,必须给予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使他们情愿扎根农村,全心服务“三农”。
第二,打造一支懂农业科技、晓农产品市场的实用人才队伍。一方面,农业、农村的发展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但是当前我国乡村存在着农业科技人员短缺、队伍不稳定、人员结构和知识不合理等问题。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需要懂农业科技的人才来推动实现,必须提高待遇、加强培训,不断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使其服务“三农”;另一方面,农村最具价值的就是农产品,但农产品市场具有风险大、收益低、时效性强的特点,好的农产品只有卖到好的价格,农民才能增收,农村才能发展。所以,农业经营者在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市场和法律知识,能有效化解各种经营风险。只有农民的农产品增收了,才能做到“真脱贫”“生活富裕”。
第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大批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时期,可以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扶贫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下一阶段乡村振兴奠定人才队伍。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时代已经过去,现代农业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的要求比城市工业人员有过之而不及。所以,要紧紧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环节,以农村实用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使其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伟.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的产业路径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19(0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
[3] 梁铭豪.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的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3).
[4] 相雪梅.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同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06).
[5] 庄天慧,孙锦杨,杨浩.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12).
[6] 李新平.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关系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32).
[7] 朱家舜,王朗.乡村振兴战略下精準扶贫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2).
[8]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