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坡脚镇蜜蜂养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探析

时间:2024-05-30

孟石林 宋曌 张玉发

[摘 要]发展蜜蜂养殖产业不仅能获得价值较高的蜂产品,切实提高农户收益,助力脱贫,而且对当地农增产增收,保护生态平衡有巨大作用。坡脚镇蜜蜂养殖存在观念陈旧、管养技术落后等问题;建议抓住产业扶贫契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和跟踪服务机制,提升管养技术,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本地区蜜蜂旅游产业。为充分挖掘、整合当地资源,推进本地特色扶贫产业发展,调查组针对坡脚镇中华蜜蜂养殖产业发展项目,从自然条件、蜜源结构、养殖基础等方面开展了调研工作,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对坡脚镇蜜蜂养殖产业发展做出如下思考。

[关键词]密封养殖;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894 [文献标识码]A

1 坡脚镇自然条件概况

马关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辖区内的坡脚镇位于马关县东北部,东隔盘龙河与西畴县新马街鄉相望、南连马白镇、西与大栗树乡、北与文山市柳井乡接壤。全镇国土面积192.87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石山区,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965米,平均海拔1357.5米;年平均气温16.9℃,7月最热,平均21.7摄氏度,1月最冷,平均10.6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345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804小时,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属亚热带东部型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冬无夏,春秋相连;干冷同季,雨热同步,干湿季分明。

全镇耕地面积22313亩,其中稻田4757亩,旱地17556亩。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主产稻谷和玉米,经济作物有三七、烤烟、草果、花生、大豆、生姜等。

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松木等,经济林果主要有柑橘、黄花梨、柿子、核桃、板栗、杨梅、八角、重楼、花椒等。植物四季常青、花卉资源丰富,为蜜蜂栖息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2 坡脚镇蜜蜂养殖基本情况

2.1 坡脚镇蜜蜂养殖产业现状

2.1.1 养殖品种及数量

坡脚镇现蜜蜂养殖品种为中华蜜蜂(本地土蜂),主要集中在马房、牛场坝两个村委会,均属农户自发分散养殖,养殖总量为400余箱。每年冬季坡脚镇区域内会有2-3户外地蜂农至此放蜂,年平均蜂群数量为700余箱。

2.1.2 养殖方式

除农户自发分散养殖外,2017年11月,坡脚镇成立了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0万元,坐落于坡脚镇石丫口,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有大小蜂场2个,主要用于培育蜜蜂、虎头蜂、胡蜂、七里游等进行蜂群销售。

2018年,在云南财经大学扶贫项目支持下,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广蜜蜂养殖。即由云南财经大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部分资金支持,并由合作社提供蜂种和管养技术扶持农户进行养殖。目前,合作社共带动42户农户发展蜜蜂养殖,进一步拓宽全村人民增收致富渠道。合作社摒弃传统的圆桶养殖方式,采用新式蜂箱和最新养殖方法进行养殖,由专业技术人员向农户提供养蜂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具体内容包括蜂王采集和交配技术、越冬技术、分群技术、引蜂技术、病虫害预防技术等。

2.1.3 蜂产品类型及销售渠道

目前,该镇养蜂户对外销售的蜂产品主要以原蜜出售为主,多为自行零售,消费人群为周边居民。中华蜜蜂养殖的收益在家庭年总收入中所占份额较小,大部分农户仅将中华蜜蜂养殖作为一项副业。

2.2 蜜蜂养殖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2.2.1 蜜粉资源充足,具备养殖条件

坡脚镇境内立体气候明显,生态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为55.1%。在全镇土地面积中,人工植被占23.1%,村庄、道路、水域等占19.06%,天然植被占57.84%。据初步调查,坡脚镇野生蜜粉源植物主要有野霍香、粘粘葵、白栎树、锥栎树、黄槐、野樱桃、梨树、板栗树、柿子树、椿树等各种野生花卉。全镇每年油菜种植面积为1000亩,玉米17000亩,水稻4700亩,大豆4300亩,芭蕉芋2000亩。此外,全镇2018年种植刺梨和李子共5000余亩,将为全镇蜜蜂养殖提供更为丰富的蜜粉资源。

2018年11月26日,云南省蜂业协会会长、云南农业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原所长和绍禹教授莅临坡脚镇调研蜜蜂养殖时,在对坡脚镇马房村委会和牛场坝村委会下辖的三个村小组实地走访调研后,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蜜源结构、养殖基础等现状,指出云南三大冬蜜中的野霍香蜜就产于文山地区,并提出当地适宜发展养殖蜜蜂的初步判断。和教授指出:“每个区域的蜂载量是根据当地蜜粉源多少来判断的,坡脚镇蜜蜂养殖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先发展起来,全镇范围内养几千箱是没有问题的,以后可以采取固定养殖与转养相结合的方式,将坡脚蜂群扩展到马关其他乡镇,既扩大坡脚蜂业发展影响力也及时补充丰富的蜜粉源。”

2.2.2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今年,云南财经大学向马房村未脱贫贫困户提供了160余箱蜂群进行帮扶,按照当地120元/市斤的蜂蜜市场价格,预计每箱每年取蜜20市斤,当年可实现总产值39.84万元。除去每箱成本(包括蜂群购买费、病虫害预防费)430元,共可实现净收益32.702万元。第一年每箱收入达1970元,第二年以后每箱成本仅包括病虫害预防费,每箱收益将持续增长。

社会效益。实施蜜蜂养殖项目将有力地促进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进程。项目充分利用坡脚镇自然资源,培育壮大基地规模,增强合作社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提升本地区合作社技术人员和当地蜂农的总体管养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这将会对马房村乡风文明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有力地促进乡村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生态效益。养蜂业利用自然空间,以植物开花期为资源,不仅不破坏资源和环境且还能通过蜜蜂的传花授粉作用,提高植物的种子结实和发芽率,从而提高生态资源利用率,减少农药污染,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观念陈旧,管养技术落后,合作社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走访调查发现,85%的养殖户认为蜜蜂养殖是一项懒人活,仅需要把蜜蜂安放好,平常也不需要精心照管,等时机差不多取蜜就行,完全处于放养状态。还有的农户认为养蜂是要看命,有“火命养蜂,蜂子会飞逃”的观念。

目前坡脚蜜蜂养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养殖基础差,技术落后,以定点饲养为主。80% 以上自发养殖户为原始传统土法饲养,主要采用树洞、木桶、自制蜂箱等,普遍存在原始的自生自繁、蜂蜜产量低、杀蜂毁巢取蜜等问题。当地养殖户在取蜜、饲喂、加脾、抽脾、造脾、分蜂、关王、放王、治病等管理环节不到位,抓不住关键技术要领。掌握不好操作时机,致使养蜂生产效益低下。并且養殖户规模化饲养意识不强,怕遭受自然风险。调查发现农户养殖数量基本都是在3-5箱,主动发展到50群以上的数量仅有2户。

合作社成立时间不长,专业技术人员欠缺,且尚未全面掌握蜜蜂养殖各项技术。管理运行也刚步入轨道,合作社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3.2 蜜蜂病害和敌害预防能力较弱

调查走访中发现,坡脚镇有养殖虎头蜂的农户,饲养的蜜蜂经常遭受虎头蜂的攻击,导致蜜蜂死亡或整群飞逃。其次,虽然中华蜜蜂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但也会遭受很多蜂病,如孢子虫病、幼虫病等,蜂农往往束手无策或滥施滥用化学药物,有的不但未能治好蜂病,还严重伤害蜜蜂体质、污染蜂产品安全,对蜂农的蜜蜂饲养积极性影响极大。

3.3 缺乏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

绝大多数蜂农都以出售原蜜为主,有些甚至连最简单的过滤设备都没有,出售的原蜜中还含有蜂巢、蜂蜡、蜂虫等杂质;致使售价参差不齐,未形成品牌。

4 推进坡脚镇蜜蜂养殖产业发展建议

4.1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蜜蜂养殖与其他养殖不同,从外部条件来讲,蜜蜂采蜜主要依靠自然界的蜜粉源植物,采蜜半径为1-2公里范围。所以,没有蜜粉源或蜜粉源植物衔接不好的地区不适合养殖或只能少量养殖。从人为因素来说,蜜蜂养殖需要相对分散,如果局部蜜蜂饲养群数过多,就会造成蜜蜂采食困难、无法生存,养殖得不到效益。所以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蜜粉源就显得特别重要。

全镇将蜜蜂产业发展定位为长期的、稳定致富的绿色产业,而不仅仅是为脱贫而发展的产业,所以在发展中蜂产业时,需要何意对当地蜜粉源、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考察结果,坚持稳中求进,防止冒进的原则制定适宜本地发展的规划。包括根据全镇蜜粉源情况预算载蜂量,确定发展规模。

4.2 健全培训机制,提升技术能力

中蜂养殖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要想靠蜜蜂养殖致富,要想养好蜜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针对调查过程中农户普遍存在的“蜜蜂养殖就是放下不管,节省人力,不用饲喂,一年取一次蜂蜜就行”的旧观念,必须通过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其转变。

4.3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

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取得成功的主要模式有企业带动型、科技人员带动型、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带动型,足以看出示范带动的作用。让老百姓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才能有效激发其积极性,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取得产业的发展。同样,蜜蜂养殖也需要示范带动,用养殖成功的先进事例引导新养殖者,使他们的养殖成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目前坡脚镇大部分养殖户不但缺乏技术、资金等,而且仅将蜜蜂养殖作为兴趣爱好或者副业。如果在发展蜜蜂养殖过程中只帮助这些蜂农投入资金,或者蜂群,没有能人引领,没有技术支撑,就会发展很慢,甚至养殖失败。

4.4 建立技术服务跟踪体系

在培训的基础上,实行全程跟踪,进行技术指导。对技术掌握不熟练的养蜂户尤其是新养殖户,合作社技术人员应定期走访,深入各蜂场,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蜂农从实际操作中提高养蜂技术。在不影响蜂群的前提下坚持每月开箱检查一次,检查蜂群群势情况、蜂箱管理情况、蜜蜂喂养情况等,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反馈给养殖户。

4.5 整合资源,协同发展蜜蜂旅游产业

有效利用坡脚镇小马固新寨等旅游资源,将蜜蜂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提供蜂业自然参观旅游,进行蜜蜂生态、文化讲解,现场生产蜂产品,有效增加蜂产品经济效益和宣传力度。既使人们对养蜂业有直观了解,又可宣传蜜蜂文化,增进游客对蜜蜂的了解。这样便于开发全镇旅游市场,增加旅游项目和产品,发展特色旅游,最终为蜂业旅游产业的形成奠定基础。

坡脚镇具备了蜜蜂养殖的基本条件,但形成产业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及引导力度、科研单位及专业团队专业指导,不断增强养蜂科学技术水平,逐步增加管养数量,提高产品质量,为全镇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杨晓毅,邓晓刚,周俊,张爽.宜昌地区中华蜜蜂养殖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05).

[2] 田苗,张水艳.养蜂扶贫的几点建议[J].中国蜂业,2018(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