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北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与效益比较研究

时间:2024-05-30

李军

[摘要]对湖北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教育、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的二元结构、劳动力供求信息对湖北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和效益的影响。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城鄉社会保障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信息系统建设,努力提高湖北省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益。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与效益;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

湖北地理位置优势,“九省通衢”不仅描述了湖北省在全国自然地理总体框架中的腹心位置,而且能成为联东结西、承南接北的纽带。在经济学中,除了土地外,其他生产要素大都属于流动性要素,“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可以成为吸纳外地流动要素的重要通道,而各生产要素中最活跃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劳动力,所以研究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一是在全国大格局中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服务于政府决策具有现实意义,让“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优势升华为经济优势,进而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有更大的作为,作更大的贡献。

1    湖北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路径

根据湖北农村统计年鉴2017统计,截至2016年底,湖北省农村劳动力全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112.8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实际从业人员比重为48.5%,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规模大。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呈现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例为59:41。二是全省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以21~49岁的青壮劳力为主,有787.94万人,占其外出比重为70.9%,而50岁以上167.44万人,占其外出比重为15.1%;20岁以下157.43万人,占其外出比重为14%。三是从文化程度上看,六成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为初中文化程度,占比最大,三成人员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一成左右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具体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外出务工人员124.9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外出务工人员625.31万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外出务工人员362.56万人。

1.1    外出人员转移渠道

目前自发外出仍然是湖北省农村劳动力外出的主要形式,人数为785.71万人,比重高达70.6%。而政府组织、中介组织介绍、企业招收比重分别只有8.7%、6.7%和14%。湖北省各地区中,荆州市、咸宁市、恩施自治州、仙桃、天门和神农架林区的自发外出比重高于湖北省的平均水平,其中神农架林区比重最高,高达97.1%。而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渠道中,只有武汉市、十堰市、宜昌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潜江市比重高于10%。值得注意的是,神农架林区的外出渠道除了自发外只有企业招收,且比重只有2.9%,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0%(见表1)。

1.2    外出人员就业行业

湖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是5.5%、54.1%、40.4%,从行业分组看,外出人员务工以二、三产业为主。而在各地区中,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的是潜江的9%,最低的是武汉的2.6%;第二产业中比重最高的是恩施自治州,比重为61.3%,最低的是仙桃的41.0%;第三产业最高的是仙桃的54.8%,最低的是潜江的32.9%(见表2)。

1.3    外出人员转移地点

从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地点来看,湖北省农村劳动力外出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在港、澳、台地区和境外的比重分别只占0.3%和0.2%。而就省内就业和省外就业作比较,省外就业55.1%的比重高于省内就业44.3%的比重。各地区中,武汉市、宜昌市、鄂州市在省内就业比重很大,省外就业的比重分别只有24.0%、38.1%和28.0%,远远低于湖北省55.1%的比重。而荆州市、恩施自治州、天门的省外就业比重较高,比重分别是65.9%、68.4%、67.6%。值得注意的是黄石市在港、澳、台和境外地区的比重较高,比重为3.9%和1.4%,远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见表3)。

从湖北省外出劳动力转移路径看:

一是组织引导不够,湖北省七成以上外出人员都是自发外出寻找就业,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和中介组织介绍的比重较小,湖北省农村劳动力不能科学、高效的转移。

二是从行业分组看,湖北省各地区外出人员务工以二、三产业为主,行业分布多元化,可见外出务工人员的结构有所优化。

三是从湖北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地域上看,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湖北省25个贫困县纳入精准扶贫的主战场,获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政策和资金支持,不仅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还改善了湖北省的就业环境,湖北省县域非农业岗位增多,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人数大大增加。2016年湖北省外出务工人员在省内就业达到493.59万人,比重达到44.3%。其中县内乡外务工人员达到185.54万人,省内县外务工人员308.05万人。同时到省外就业的外出务工人员也稳步增加,全年省外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达到619.22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外出务工人员在县内乡外就近务工人员比重较大,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2    湖北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的效益比较

2.1    外出转移渠道的效益比较

自发外出求职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外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中:依靠亲朋好友介绍就业的占到33.47%,自发外出求职从业的达到37.13%,两者占比高达70.6%之多。调查反映,农村劳动力自发外出往往是和同龄人或亲属一起去外地劳务市场求职,因为缺少准确的劳务信息和政府引导,可能导致部分无法就业,甚至上当受骗,且相比其它转移渠道,好的工作岗位较少、工资收入不高、生活福利也无法保障。

4.2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机制

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可以保障农村劳动力平等的进入劳动市场竞争。因为社会人群结构复杂,不同的社会群体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机制。一是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要确保全体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利益,必须依靠法律机制,所以要加强法律、行政法规建设;二是转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机制,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转移劳动力无法享受转入地的社会保障,这就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村劳动力享受平等的福利和保障;三是留守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近年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广泛关注,这个群体不仅收入低、生活能力差,而且心理和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比较严重,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关心和保障,以此消除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后顾之忧。

4.3    推进农村劳动力信息系统建设

农村劳动力信息系统建设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等信息工具,增强劳动力信息平台的信息服务能力,以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信息的需求。与此同时要多加利用好市场资源,发挥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对信息平台建设的促进作用,全方位的为劳动力提供配套服务和信息,如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等,以此减少劳动力转移的风险。但要注意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督和引导,促进信息平台规范化良性化发展。

新闻媒体和互联网拥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作用,政府宣传部门可以通过政务微博、网络公众平台等媒介发布各种劳务信息。这些新闻媒介除了可以发布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外,还可以对能人返乡创业等实例进行宣传,通过这些事例鼓励当地人才进行创业。

4.4    科学选择转移方式

因为农村转移劳动力人数规模大,各自特点也都不一样,所以转移方式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转移途径,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科学高效的转移。比如:①离土不离乡。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并依托当地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增加当地的工作岗位,对家庭负担重的农村劳动力采取就近转移。②离土又离乡。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提供准确、及时的劳务信息,帮助他们科学高效的转移。此外,针对一些有能力的劳动人群,政府应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帮助他们在当地进行创业。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06):58-60.

[2] 赵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2(07):34-36.

[3] 蔣智华.当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51-54.

[4] 刘春生,彭留英,谭雯轩.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08):218-2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