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4-05-30

胡刚焕 张显会 曾溢曦

[摘要]西昌市作为凉山州唯一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部示范县,经过5年的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西昌将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要性认识,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调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开辟新途径,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常态化持久化多样化。进一步推动西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健康有序、快速高效发展。

[关键词]西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西昌市作为凉山州唯一一个农业部示范县,自2014年以来开始承担示范建设任务,经过5年的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部省关于建设职业农民制度及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等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推动西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健康有序、快速高效发展,对西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进行了前期调查和综合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1    西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本情况

西昌市辖37个乡镇,总人口65万人。据2016年统计,西昌市农村人口数26.2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13.3万人,女性劳动力12.9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人数20.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7%。

西昌市新型职农民培育依托项目资金做支撑,从2014年开始至2018年五年来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20人(其中青年农场主15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000人,农业职业经理人5人)。主要有两个培训途径,是四川省农业厅委托省农科院等培训机构集中培训,青年农场主培训属于此类培训,人数少比例小;二是由西昌市农牧局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培训机构,由培训机构集中培训,主要是专业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返乡创业青年、毕业返乡大学生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结束均颁发培训合格证书。西昌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按照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制度执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培训监管机制和后续跟踪服务管理机制并制定了《西昌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办法(试行)》相关制度办法。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正在建设中。

2    西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策扶持力度低

西昌市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正在启动,目前较多的支持主要局限在农业部门项目、技术方面,政府层面还未制定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吸引力不够,针对性不强。

2.2    学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特别是贫困的二半山区,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坝区相对好一些。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据调查前五年的参训人员,45岁以上占多数,70%以上是妇女。山区学员几乎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

2.3    学员参训意识不强、急功近利

由于西昌市地处偏远,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普遍存在牵着鼻子被动学习的现象,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同时学习方面急功近利,就解决眼前问题和满足现有需要才有学习热情。

2.4    培训师资欠缺,培训方式内容单一

培训机构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固定教师较少,兼职教师较多;生产技术教师较多,经营管理、素质教育教师较缺乏;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主要按省厅要求一次完成15天集中培训,未切实结合产业和生产周期,因地制宜,按“一点两线、分段全程培训”进行。

2.5    后续跟踪服务指导不够

培训机构对培训阶段较为重视,有培训计划,课程设置较能满足农民需要,师资准备较为充足,效果较好。但是后续跟踪服务指导不够,没有深入实际掌握学员生产现状和需要,没有制定进一步提升学员能力以达到新型职业农民标准的指导计划和措施,仅局限于与学员泛泛交流。没有体现出培训与培育的区别。

2.6    认定管理滞后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能力等综合水平的一个评价,能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荣誉感、自豪感,也会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学习的主动性。西昌市目前才启动,相对其它地区认定工作已严重滞后。

3    推进西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要性认识,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提出是国家从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人才支撑,是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培育工作列入当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制定吸引力和针对性强的项目、资金、税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同时将职业农民培育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教育培训、跟踪服务、认定管理、奖励激励及宣传报道等方面给予配套使用。

3.2    加强调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

一是深入基层调研,进一步明确村镇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培训需求,“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依托项目资金提供免费培训的同时适当解决交通、餐饮等费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二是加快推进认定管理。认定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水平的评价,及时给予符合标准的新型农民等级评价认定,既是对他们的肯定,同时也是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实的基础。三是对专业合作社骨干 、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获取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及时提供信贷、用地、技术、信息、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特别是涉农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为农民参与先进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农民尝到转变观念、运用新技术带来增产增收的甜头,增强农民自觉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其他农民参与培训。三是加大新型职业农民优秀典型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举办“农民丰收节”等多种表彰活动、开设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微视频等方式扩大宣传面,提高社会认知度,增强广大农民参与培育积极性。

3.3    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整合农民培训资金资源,深化农科教结合,统筹各部门面向农村的重点培训工作。集中力量做好培训内容、教材、师资等的统筹安排。培训内容要结合新型职业农民标准、当地产业发展要求,并立足解决农民生产中急需的问题;培訓教材要理论结合实践,通俗易懂;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从培训机构、推广部门、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及专业合作社、乡村土专家中遴选教师,建立起能提供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讲授、生产技术难点解决的丰富的师资库;培训方式上结合农民学习特点和需要,充分采取多媒体教学、现场实操、示范基地学习参观等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找得到。

3.4    开辟新途径,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常态化持久化多样化

立足培优现有产业发展骨干和带头人的同时,把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有创业热情的其他年轻人等作为培育主要对象,结合当前国家农业政策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农业、农村中的各项事业,申办种植、养殖方面的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不断充实产业发展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建立电商平台为农业服务,让这部分人成为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运用者和推广者。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学习共同致富,为促进农业农村持久发展,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蔺.古蔺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发展建议[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7(4):15.

[2] 樊春辉,高翠丽.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调查问卷》的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导刊,2010(24):33-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