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互助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30

刘应生

[摘要]进入新时代互助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集聚膨胀趋势,不仅规模日趋扩大,范围日益拓展,在注重数量,扩大规模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也遇到了好多问题,亟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加快其由量到质的蜕变。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B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无论数量规模还是经营范围都集聚扩张,其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区位优势日渐明显,产业链条不断延长,特色产业日益突出,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呈射状发展的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加工产业带为主的各类合作社。截至2018年3月底,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达1044家,合作社成员达8699人,成员出资额总计达14.5亿元,示范带动农户达2.5万多户。其中在农牧部门备案的447家,其中种植业172个、畜牧业196个、林业40个、服务类17个,其他22家(主要是营销、加工等行业)。目前,已评定的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35家、市级示范社79家,认定县级示范社205家,成立联合社4家,开展“一社一档”规范化合作社2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打造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农牧特色产业扶贫、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几十年的注重数量规模发展中合作社得到了表象的发展,但当前合作社发展层次依然不高,效益依然不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的还不充分,从长远的角度分析来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 存在问题

2.1 业务素质低,经营理念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

由于合作社带头人大多数是一些农村的致富带头人或务工返乡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业务素质低,小农意识重,大家都在为项目而成立合作社、经营合作社,“等靠要”思想严重,造成合作社出现有项目就有活力,无项目就面临倒闭的怪圈。如我县台子乡的塘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我县最早成立的合作社之一,在省级财政资金的扶持下成为全县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发展較好的合作社,先后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社、国家级示范社,但后因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因素而倒闭关门。

2.2 内部运行和管理依然不规范,提质增效意识不强

虽然我县农牧部门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开展“一社一档”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工作,但只限于档案的规范,账务处理、制度规范都流于形式,合作社带头人没有向质量要效益的想法,没有提质增效的意识。

2.3 偏重数量规模,联合起来做大做强的意识不强,效益不高

当前全县合作社规模已达1040家,每村平均达3.5个,而组建的联合社只有5家。2017年底在农牧部门注册的447家合作社经营收入7691万元,可分配盈余1970万元,占2017年底全年农民可支配收入达33.35亿元的0.59%。联合社依然以一两个较好的合作社为主,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没有很好的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带,如马铃薯是我县的主要农作物,因地域、气候因素等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市场供不应求,但全县还没有组建以马铃薯为主打产业的联合社。还有台子乡是我县的蔬菜之乡,成立了许多蔬菜合作社,但是合作社之间联合的少,做大做强做产业闯市场的的意识依然不强,只满足于现状,组织化程度不高,面临市场风险较大,且效益不高,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新短板。

2.4 人才培养及引入机制尚未建立,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

争力不足

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成员包括管理人员等大多是农民或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虽然进行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业务素质上有所提高,由于受自身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难以适应现代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并且对合作社本身和市场的定位不清,品牌意识不强,个别虽然有商标、有品牌、有地理标志但对其无形资产的利用不高,从而造成合作社竞争力不强。如我县已申请的“互助马铃薯”、“互助八眉猪”地理标志,在没有外地企业的进入宣传和开发的情况下其知名度还是不广,价值没有充分得到实现。

2.5 引导示范发展不强,缺乏有效资金支持,合作社融资难,

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因县级业务部门力量不足,乡镇没有指导部门,指导合作社做大做强方面力不从心,引导不够。当前成立的几个联合社才起步,其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切实发挥起来,真正还没有产生规模效应和联合示范效应。国家对合作社特别是对联合社的支持毕竟有限,因缺乏社会资金和外来大企业的进入,加之合作社融资难、银行贷款手续繁杂门槛高、县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刚刚组建、县级风险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导致合作社在数量规模的剧增中收到的现实效果不是太理想,效益不高,造成合作社发展力量分散,没有后劲。

2.6 机制不健全,信息不流畅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任然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合作社多从事与农牧业相关的活动,在经营运行中受自然、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风险极大。当前县级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保证机制、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和第三方的评估机构尚未搭建,使土地流转价值不易界定,且无统一标准,一旦出现风险都难以承担。合作社信息平台也未建立,造成信息不流畅,阻碍了合作社的蜕变。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利用学习交流、外地考察、业务培训等机会,要多方式宣传,多形式教育培训,整体提高合作社带头人的业务素质和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发展经营理念,形成产业联动的发展思路,推动合作社做大做强。一是利用合作社理事长、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度及业务技能的学习,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二是利用各类学习交流和实地考察等机会到外地发展较好的合作社学习,开阔视野,厚植新发展理念和思路。三是积极引导合作社参与各类展销会,不仅宣传自己的产品,更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等知识,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