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农背景下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4-05-30

曹甜甜 马蓉 朱秀春 李明辉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支持保护小农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并且注重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管理等,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支持保护小农经济,必须鼓励和引导合理的土地流转,支持合作社走规模化发展,要厘清政府职能,支持信用、抵押贷款,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市场导向,才能充分发挥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小农的支持保护作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关键词]小农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

[中圖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几十年的农业农村改革经验和研究发现,小农经济在当下仍然有一定的活力,其单位生产效率依然较高,依然需要支持和保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调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肯定了小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在农业农村内部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新型主体依靠资金、技术等资源性优势,对传统的小农形成强烈的挤压。有必要站在小农的立场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探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

1 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 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起来。云南作为农业大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市场潮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发展规模来看,到2016年底,有关部门行业统计合作社数量达到44426个,2017年半年报增加到46755个,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有2708个。

从行业结构来看,种植业和畜牧业仍然是主导产业,远远高于渔业、服务业。种植业合作社22197个,其中粮食产业1880个,蔬菜产业4636个;林业3533个;畜牧业14269个。

从地域分布来看,大理州、昭通市、文山州名列前茅,其中大理州以5223个高居第一,迪庆州、怒江州、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玉溪市靠后,其中玉溪市以777个最少。

1.2 领办主体多元化,注重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管理

从成员构成看,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及家庭农场、企业仍是主体,其他社会团体也占有一定的数量。调研发现,牵头人以农民牵头为主,其中村组干部占有较高比例,除农民之外,企业、基层农技服务组织和其他人员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情况看,带动效果比较明显,对非合作社成员,农户的带动数量略高于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数量。201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数为2072407户,高于合作社普通成员农户数1912637户。

按经营服务内容来看,产加销一体化服务和生产服务为主占大多数,其他相对平均的是购买服务为主、仓储服务为主、运销服务为主、加工服务为主等。其中,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有23403个,生产服务为主的13377个,购买服务为主的635个,仓储服务为主的192个,运销服务为主的381个,加工服务为主的651个,其他5747个。

1.3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在资金支持方面还需多方探索

面对着变幻莫测的自然和动荡不定的市场,单家独户的农业经营者显得软弱无力,束手无策。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对农民提供帮助。直接的,如提供政府贷款,组织建设大型农业水利工程;更多的是间接的,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市场控制等手段要求或迫使供销社、粮食局、食品公司、农业生产资料部门、村民委员会、农科站、水电站、农技站、信用社等部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一些州市对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扶贫资金,但有些地方“资金到位了,但无人敢动,资金闲着两三年”。贷款方面,合作社基本贷不到款,有贷款也是以个人名义,几乎所有的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都有困难,这是通病。原因是贷款门槛太高,资金扶持方面存在着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突出矛盾。

2 小农背景下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

2.1 发展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云南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水利设施陈旧,用水成本高,加之运输、储存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也给依托产业发展的合作社设置了多重障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将散、小、弱的单个农户组织起来,达到规模的效果。但对于大多数合作社来说,成立时间较短,又是新生事物,目前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对产业化经营中的促进作用还不大,合作社的龙头、桥梁和纽带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群众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往往把其与原来的村集经济组织混为一谈,因此对入会的兴趣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不强,因规模较小,带动性不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同时,在经营过程中,合作社的主要业务集中在生产环节,大部分没有专业人才,虽然都是多年的种养殖户等,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和新科技知识培训,盈利能力弱。另外,合作社要实现规模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的土地流转,但调研发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土地流转信息、手续不全,流转不顺畅,流转服务不到位的突出问题。

2.2 运行成本高,融资极为困难

当前,很多合作社组建运转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组织成本高,特别是在成立前期的准备和运营初期,绝大多数或者几乎全部的支出要靠领办人,而其他农民或者会员是持观望态度的,成功了大家会跟着走,失败了只能个人承担。一是生产成本高。比如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辉润农业专业合作社,租种3.33hm2土地,除去沟渠、道路、办公场所等,实际有效种植面积约2.67hm2。因循环种植保证四季上市,所以基本分三批种植,每批次约0.8hm2左右。在生产过程中,地租、购买机械、蔬菜种子、化肥农药、地膜、滴管等均需要大量的生产投入成本。二是人员工资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我国呈现出人工工资大幅上涨的趋势,以生产型为主的合作社在机械设备使用、播种、田间管理、采收、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均离不开常规的和季节性的用工,增加了用工成本。三是地租及其他投入大。在产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依托产业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地租、农资、贷款利息等方面的投入也很大。虽然多方筹措,但囿于云南省有多达88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和片区县,财政及其困难,各级政府部门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合作社发展,而开展资金互助的合作社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合作社在资金问题上手足无措,无所作为。也有合作社想尽千方百计融到一些款项,但相对于庞大的开支依然杯水车薪。

2.3 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下

合作社内部专业养殖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社内成员虽然都是多年的养殖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和新科技知识,靠长久积累的经验做事,难以适应现代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合作社成员多为农民,合作社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事物,缺乏管理合作社相关经历经验,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贫困户在合作社中的作用,团结群众,尽快帮助全村致富,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缺少指导和方向。一些合作社因为刚刚成立,生产规模较小、资金投入有限,人员配置上有限制,为了控制成本和自己亲自实践探索,没有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有的合作社根本雇不起专业人员,管理不到位,稍有闪失,酿成大错。

2.4 市场信息难以把握,缺乏品牌和包装意识

产品质量是决定产业长远发展的必备条件,产品的好坏同样影响合作社的信誉和生命力。基于好的产品质量,打造合作社品牌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品牌是合作社发展的无形资产,对于应对市场风险、赢得客户信赖、培育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云南大多数合作社主观上对品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不重视品牌效应,产业经济发展缺乏品牌意识。客观上,云南山区一些合作社的产出产品种类分散、规模不大、优势不集中、特色不明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品牌的形成。产品包装方面,云南大多数合作社的产品均为当地土特产,土特产不一定非要“土里土气”,美化产品的外部包装,摄入企业的品牌特色,结合企业的发展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包装,能够让客户耳目一新,从而减少对产品的距离感,增强对产品的喜好。

3 小农背景下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新的 对策

3.1 厘清政府职能,切实发挥推动作用

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为合作社发展营造有效且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而非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合作社生产经营。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发展力量薄弱,政府对合作社采取直接扶持;待合作社发展步入正轨,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后,政府及时抽身而出,转而提供一般性服务。总而言之,政府应该回归本行,做好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来。政府要努力清除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度障碍,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兴办农村社会组织,在登记注册、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方面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方向引导,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体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为进行规范,三是要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当的财政支持。

3.2 鼓励和引导合理的土地流转,支持合作社走规模化发展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而传统小农的背景下,土地碎片化很难形成个规模。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遮奈村芳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解决传统蔬菜种植存在的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问题,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按照把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思路,引导农民群众采取以土地租赁、用工返聘为主的“反包倒租”形式连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分散种植为规模化种植、变自给自足为企业化运作,推进遮奈村蔬菜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目前,集中连片流转土地66.67hm2,农民在得到土地租金的同时又到合作社上班取得报酬,扩展了农民的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3.3 支持信用、抵押贷款,补齐资金短板

合作社要摒弃“等、靠、要”的惰性思维,自力更生,积极主动探索资金筹措渠道。临沧市镇康县勐撒平鑫养殖合作社在整合乡党委、政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本金”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一是在积极帮助各村向上争取各类产业扶持资金的同时,积极探索产业扶持新模式,把各部门的产业扶持资金由过去的直接扶持到村、到组、到农户,转变为以入股的形式扶持到合作社;二是压缩工作经费,以产业发展的方式扶持到村合作社,作为产业发展基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3.4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合作社“造血”功能

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以项目带发展,用发展促项目,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使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规模连片、园区推进。要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千家万户的农民从分散走向联合,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道路建设,切实改善交通条件,降低运输成本;争取水利项目的投入,解决灌溉的紧迫问题;与有关行业、企业、合作社合作,共建共享冷库、运输车辆等配套设施、设备,有关部门要对达到要求的合作社在检疫、运输相关证照的发放上提供便利。条件好的合作社也可以立足自身需要,通过自建、购置、租赁配套设施。

3.5 坚持市场导向,夯实发展基础

产品和市场是调研中合作社负责人反映比较多的两个问题,而产品本身可以通过学习、实践、探索来解决,对于产后的销售问题,大多数负责人表示了担忧。一些负责人也认识到,加强对生产技术的指导和关键环节的把握,树立自己的品牌,制作自己的包装,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把握,提前与市场对接,通过电子商务等方法来解决产后的营销问题。在对传统和现代多种销售渠道的调研和探讨上,笔者有如下思考。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府的正面助推,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公路、鐵路、航空等方面争取有突破。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要整合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储存、加工、流通中提高农产品专业化水平。在平台建设方面,要整合、利用现有电商平台,杜绝片面上马电商平台,充分依托产业发展、发育程度,广泛开展电商业务,对条件成熟或有产业基础的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普及,对合作社和一家一户在农业保险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 孙迪亮.农民合作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8):137.

[3] 王曙光.农民合作社的全要素合作、政府支持与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08(11):5.

[4] 庞金波,邓凌霏.农民合作社融资的多重维度与现实关联[J].改革,2016(12):91.

[5] 陈莉,钟玲.农民合作社参与扶贫的可行路径——以小农为基础农业产业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2017(5):1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