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扶贫调研报告

时间:2024-05-30

曾玲玲

[摘 要]本文以贵州省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以赫章县可乐乡长坪村寨子组为例,通过分析该村的贫困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山区;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为调研贵州省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精准扶贫情况,2018年2月,我们考查组来到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长坪村寨子组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扶贫调研工作。

1 基本概况

赫章县可乐彝族苗族乡长坪村位于可乐乡东北面,平均海拔1830米。有汉、苗、彝等少数民族。主要种植烤烟、玉米、洋芋等。是2001年全省统一划定的二类贫困村之一。本次调研走访了四个家庭。

长坪村寨子组共38户,其中17户为贫困户。村民大部分姓安,来自一个家族。80%为大花苗,信仰基督教。语言为苗、汉双语,文字为苗文、汉字。寨子组依山而建,零星散布在半山腰上,四周山峦叠嶂,森林植被覆盖率低,山坡的土地被开垦出层层梯田,种植土豆、玉米。近几年政府实行产业帮扶,扶持农户种植魔芋、辣椒。2018年政府发放了魔芋种,立争成为新的创收来源。

1.1 生活状况

村民在山上依然过着靠山吃山,自给自足的生活。由于土地稀少,收獲的土豆、玉米只够食用。玉米粉除了食用,还喂鸡,玉米杆喂牛,发芽的土豆喂猪。村民还饲养黄牛、猪、鸡等禽畜,供应肉、蛋、油等生活需要。猪肉被熏成腊肉保存。大部分人仍保持一天吃两顿的习惯。山上已通电、通网,但信号较弱。饮用水引自山上泉水,架设管道引入农户。煤依然是主要的燃料。当地煤矿丰富,但由于不规范开采,导致事故发生,人员伤亡,政府已明令禁止私自开采。多数家庭已有电视、手机。妇女掌握苗族传统服饰和刺绣手艺,大多不识字,不懂普通话。苗家观念认为,不懂刺绣的姑娘嫁不出去。

1.2 居住和交通状况

村里现有17户贫困户,部分土房已开裂。国家给予3.5万元资助改造住房。许多家庭仍依靠外出打工,建起新房。但村民们依然沿袭传统生活方式,保持简朴自然的生活习惯。房间多用于堆放土豆,核桃,草料。地面墙面由泥土打造,木制房顶堆放玉米杆、干草等牛饲料。村民没有良好卫生习惯。不刷牙,不洗澡,无浴室,厨房无水池,无下水道,也没有垃圾箱。生活废用水直接排放屋外。垃圾随处堆放,随手乱扔,定期把家门口的垃圾搜集起来焚烧。

由于寨子建在半山坡,骑摩托车出行,把农产品托到7、8公里外的可乐乡集市售卖,买回日常用品。村里道路为土石路面,山路崎岖陡滑,遇到下雨,道路泥泞不堪。遇到凝冻,村民无法出行,只能在家等待解冻。之前山上的土路又小又窄,通到山脚下一所希望小学,两年前有好心人捐款,拓宽了路面,现可通行一辆拖拉机,但道路没有做硬化处理。

1.3 精神和文化生活

村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当地信教历史已超过100年,教堂是精神和文化中心。十几年前,村民用泥土在半山坡修建教堂,已出现裂缝,附近三个村寨发起集资,在2017年10月1日奠基修建新堂。村民们利用农闲,义务出力修建。目前主体架构已成型。教会缔属葛布总会,可追溯至党居仁牧师的内地会时期。村民家中无论大小事及宗教节日,都在教堂举行活动。每逢周三、六、日有聚会,星期天为主日聚会。农闲时期,时间充足,聚会时间可长达5小时。有时从晚上聚会到凌晨。村民注重喜乐和平安,聚会时又唱又跳,载歌载舞,用传统方式表达自己的信仰。从2016年村里走出第一位本科大学生,现在贵州一高校学习手风琴专业。他的弟弟也于第二年考上大专,在贵州一高校学习声乐。假期回村,担任唱诗班指挥和伴奏。村民从小就吟唱赞美诗歌,无论老少,都是唱歌好手,虽未经专业培训,但唱诗班仍能分多声部演唱,演唱的诗歌选自葛布教会1904-2004百年灵歌选集。歌声美妙动听,曲调优美。

1.4 家庭和收入状况

国家虽已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但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过去依靠卖牛、卖猪、卖农产品。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普遍。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机会,例如厨师、养殖、种植,因外出务工而错过。他们大多在广东、浙江的工厂、建筑工地等从事体力劳动,每月平均可收入3千到4千元不等。还有去新疆采摘棉花。由于外出务工,农活、喂牲畜、照顾幼童就落到老人身上。多数家庭都有2-3个孩子,由老人或者母亲照顾,等孩子稍大,上学,母亲又外出打工。父母不在的大龄孩子,兄妹们独立生活、上学,每逢春节,父母才返乡看望。村民们互帮互助,谁家有摩托车,便稍上别家上学的孩子。

1.5 教育状况

调研发现,虽然国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助学政策落实到位,然而寨子的辍学率依然很高。许多家庭的孩子小学毕业刚进入初中一二年级,便辍学打工,有些甚至小学没毕业就辍学。由于国家整合教育资源,合并了周边小学,在3公里外重新修建。以前山脚下的希望小学走路5分钟可到达,由于2017年秋季被关闭,新校址路途远,现在上学需要摩托车接送。

2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和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落实情况

通过建档立卡,建立扶贫工作站,采取乡村干部“一帮一”。寨子组组长告诉我们,村里的贫困户认定标准,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中读书郎。即看房屋质量、大小,看家里人口及粮食量,看家中读书的孩子数量。贫困户家庭,将“赫章县精准脱贫驻村帮扶联系卡”悬挂在农户门框加以识别。建档立卡享受的政策包括:教育资助(范围:就读中职和高中及以上);医疗补助(救助); 项目及产业扶持(烤烟、核桃、魔芋、辣椒、养牛、养羊、养蜂等);居住环境恶劣可以优先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可申请5万以下的“特惠贷”等政策; 如果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向帮扶干部寻求帮助。通过走访几个家庭,举例说明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贫困户安文亮家,政府发放物资为石灰2920公斤,种子868公斤,复合肥266斤,有机肥60包。贫困户安文光家,一对一帮扶,帮扶单位赫章县委办第一支书朱翌森。帮扶时间从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贫困户安平家,孩子读大学学费获一半减免。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教育方面。经过走访发现,不良观念、不正确的学习理念是导致辍学的主要原因,并非贫困。首先,村民大多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读书无用思想漫延。村民认为,孩子读了中职或高中,毕业后也是打工,多读几年书是浪费,不如早点出来打工。即使读了大专或大学,毕业也不好找工作,只能回乡镇教书。其次,孩子缺乏对学业、专业及择业的指导。已经读到初三的孩子,依然不清楚下步打算。读中职的孩子,也不清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最后,留守儿童功课得不到有效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孩子们大多表示想学习音乐、美术或体育类专业。我们认为这与村里浓厚的艺术氛围分不开,也与村里简单朴素而封闭的生活环境分不开。

2.2.2 政策落实方面。村民们表示,贫困户认定欠缺合理性,认定过程缺乏透明,甚至存在靠搞关系认定贫困户的现象。另一方面,家里主要劳动力对产业扶持信心不足,持观望态度,政府分发的魔芋等种子,留给老人耕种,认为外出务工来钱快,能更快提高家庭收入。年青人在外开阔了眼界,不愿再回村寨生活。

3 做好长坪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3.1 体现精准

更进一步体现政策精准性要求。在孩子教育、留守孩子陪伴、留守老人上加强帮扶力度。完善山坡道路的硬化建设; 帮助村民建立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解决孩子上学远的困难; 希望老师帮助留守儿童进行功课辅导、专业选择指导。

3.2 体现公正

对于贫困户认定及帮扶对象认定,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强监督监管。并进行深入调研,走访群众,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3.3 保护生态环境

帮助村民树立建设优美环境意识。防止乱采乱挖,防止破坏植被,避免自然资源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赫章县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蔡昉,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洪名勇.建设新农村与贵州三农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