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桂林龙胜芙蓉苗寨旅游开发SWOT分析

时间:2024-05-30

罗金城

[摘 要]民族旅游是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民族旅游发展事关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民族团结。由于历史、经济、地理等因素,目前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芙蓉村(以下简称芙蓉苗寨)仍然面临艰巨的脱贫任务,随着全域旅游的展开,旅游发展藏富于民的特点和旅游扶贫的效果日益得到肯定,发展旅游成为了不少地方,特别老少边穷和少数民族聚居地,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对芙蓉苗寨的走访和了解,笔者试图通过对芙蓉苗寨的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芙蓉苗寨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旅游开发;SWOT分析;芙蓉苗寨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1 芙蓉苗寨概括

1.1 简介

芙蓉苗寨是桂北高山的一个约两千人的苗族村落,位于龙胜县城东北方向,地处于广西和湖南交界处,村域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8′27″,北纬26°00′30″。芙蓉苗寨乃典型的苗族村,苗族人口占比高达98%,苗族风情浓郁、环境质量条件好,村民友善聪慧、待人热情。芙蓉苗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集苗族文化旅游资源、高山农业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梯田文化等多種旅游资源于一体。

1.2 道路交通条件

龙胜各族自治县与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连接线“X146”(龙城线)南北穿越芙蓉苗寨域,道路已硬化,芙蓉苗寨距龙胜县城53公里,距湖南城步县城64公里,交通良好,为广西与湖南交界的“边界小寨”。

1.3 气候条件

芙蓉苗寨所在地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春夏多雨,秋冬降水少,多年平均降雨量为约1500.6mm。平均气温18℃,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全年气温最低时期,有可能出现降雪天气,但维持时间短,雪量少,积雪天数少,历年无霜期平均317天;3月份气温逐渐上升,但3、4月仍出现<12℃连续3~7天的“倒春寒”;7、8月份为年气温高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6℃以上。

1.4 水系植被

芙蓉河为主要水系,发源于湖南城步金南山,南流经芙蓉、张家等地,于泗水乡之三舍河口注入桑江。芙蓉苗寨雨量充足,加上区域附近植被覆盖率高,水源涵养条件好,溪沟密布,境内山间泉水丰富且清凉甘甜,可直接饮用,一年四季常流不断。村域内除村庄用地以及河流、公路用地等之外,其余土地非草即木,绿化率极高。植物区系成分丰富,种类繁多。多为松、杉、油茶、油桐及毛竹等阔叶树种和纤维鸭嘴草为主的草本植物。

2 芙蓉苗寨旅游开发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

2.1.1 苗族风情别具一格。芙蓉苗寨是苗族聚集区,目前,这里还传承着苗族悠久的民族文化,苗族风情别具一格。这里有特色建筑——吊脚楼(干栏式建筑);特色服装——苗族服饰;民间节庆——大端午节、衍鼓堂;饮食习俗——苗家打油茶等无不散发着浓厚的苗族文化气息。芙蓉苗寨的苗族文化传承有着良好的声誉,从唱山歌到唱客歌,从平常的文化活动到重大节庆节事,都有着自已的独特性,苗族风情别具一格。

2.1.2 乡野田园如诗如画。芙蓉苗寨境内自然生态良好,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山峦叠翠、碧水浩浩,风景旖旎,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胜地。芙蓉苗寨有十个村民小组,散落于芙蓉河两岸,镶嵌在良田之间。村前芙蓉河流水滔滔,四周峰峦环绕,上百亩良田平铺在芙蓉苗寨前,阡陌纵横,小桥流水,为边陲上的特色小镇世外桃源。

2.1.3 农产品生态环保。芙蓉海拔600-800米,气候凉爽,方圆百里无工业污染,芙蓉河清澈透亮,蜿蜒曲折,生态优势明显。上百亩良田,阡陌纵横,作为资源条件优越。现已建有350亩高山生态无公害蔬菜基地,主要种植生菜、香葱、紫长茄、辣椒、芥菜、菜苔等,并种有高山茶叶近千亩,初步形成山上种茶、山下种菜的立体农业格局。芙蓉苗寨地处生态环境良好的高山地区,环境优美,发展生态农业具有良好基础,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2.1.4 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芙蓉苗寨集乡野田园风光、乡村山水风光等自然旅游资源与苗族特色民俗文化、民间节庆等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自然资源突出,人文资源显著,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旅游资源质量优良,组合性佳,内在价值高。以田园风光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质量优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以苗族特色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组合性佳,文化内涵丰富,内在价值高。

2.2 劣势(Weakness)

2.2.1 山多地少。资源开发基础差,人均耕地面积少:芙蓉苗寨地处桂北山区,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01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2个百分点,全村将近一半的耕地为旱地,土壤贫瘠,致使农作物产量低。芙蓉苗寨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少在客观上制约了芙蓉苗寨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制约其旅游开发难以走大规模和粗放型的发展道路,精品化、高端化将成为其发展旅游的重要路径。

2.2.2 农业发展空间受限。芙蓉苗寨经济发展以农业产业为主,但人多地少,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农业机械化难以实现,传统种植技术产出效益低,农业产业规模不明显,农业作为优势产业不突出,由于山区农业发展劳动力投入大,产出小,投资回报率低,农民收入水平低,致使很多青年外出务工补贴家用,进而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形成人才流失,这也间接影响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服务业的发展,进入发展缓慢的恶性循环。同时,根据土地有限,投入产出比逆减的规律,无法形成农业产业化运作,吸引更多劳动力,这就很难把芙蓉苗寨的年轻劳动力留住,并带动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走农业兴寨的道路。

2.2.3 资金短缺。芙蓉苗寨贫困户长期贫困,自身积累不足,依靠政府的“输血”政策,弱化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等靠要”型积累机制,从而导致资金长期短缺。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致使农业和其他行业发展停滞不前,从而导致村民收入水平不高。

2.3 机会(Opportunity)

2.3.1 旅游业快速发展。近年來,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平稳增长, 2017国内和入境旅游总收入更是超过5.3万亿,位居世界首位。入境旅游市场增幅趋缓,但前景可观,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入境人数可达1.37亿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为8.6%。可以说,芙蓉苗寨旅游开发,适逢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期。 而且,目前龙胜以桂林加快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和全域旅游建设为契机,将龙胜的特色旅游业不断融入大桂林旅游圈,努力挖掘和打造龙胜民族旅游特色品牌,全面推进龙胜旅游发展向生态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变。

2.3.2 民族旅游前途光明。民族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就是一种富矿!特色的文化、优美的风景无疑成为国内外游客重要的吸引物,在东部汉族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并不明显,但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特色和多样性却生动可人。如:京族人口只有约2.1万(2007年),但却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推进,民族旅游能给予游客异样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体验,少数民族多样灿烂的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世界文化市场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更能通过发展民族旅游,不断满足少数民胞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2.3.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好的环境成为了吸引游客的另一重要因素。现在,国内外游客到民族地区旅游除了欣赏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外,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了必不可少的因素,随着民族地区基础的条件改善,通过发展旅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中,日益得到印证,芙蓉苗寨不但自然风光好而且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好,可见芙蓉苗寨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2.4 威胁(Threat)

2.4.1 苗族文化保护堪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入侵以及传统教育缺失等影响,芙蓉苗族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例如随着经济发展,东西部收入差距拉大,芙蓉苗寨大量青年外出务工,接受现代文明和都市生活习惯,由于这些外出的年轻人本来就是自身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生活环境的改变必将导致其自身的文化受到影响,致使芙蓉苗胞在饮食、居住环境、穿着、节庆、歌舞等传统文化面临失真的困境。

2.4.2 古民族建筑收到冲击。芙蓉村苗寨风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现今存在建筑老化、旧化,房屋破败,部分街道脏乱等现象。苗族建筑文化的原真性收到冲击,传统的芙蓉苗寨建筑主要分为两级地基“半边楼”式的三层木房,即二层前半楼板平后半地基。其式样一般为五柱三间,两头披厦,有的正屋一头或两头配建横屋,屋檐分单双两种檐口,双檐居多。目前,芙蓉街沿街两侧建筑(店铺)结构以砖、砖混结构为主,层高为2-3层。外墙多为抹灰(淡黄色)或贴白砖,与苗乡古建筑极其不符。

2.4.3 周边旅游竞争日趋激烈。芙蓉苗寨距离较近的著名的景点有龙脊梯田、花坪自然保护区、三江侗寨、南山牧场、彭祖坪保护区等,它们的发展对芙蓉苗寨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芙蓉苗寨相较于其他民族村寨来讲,优势并不明显,影响力和知名度比较低。同时,民族旅游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新的旅游产品及旅游路线不断推出,芙蓉苗寨旅游发展也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3 芙蓉苗寨旅游发展建议

3.1 坚定走生态、文化发展道路

优美的环境是芙蓉苗寨旅游开发的基础,瞄准“旅游环境”推进环境保护净化美化工程,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要求绿色环保,不能以破坏芙蓉苗寨的生态人文景观为代价,具体建议如下:1.建立“芙蓉苗乡文化生态保护公约”严格控制保护区内建设建筑风格不一致、性质不相符的项目,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山采石采矿、破坏保护耕地滥砍滥伐等活动;2.芙蓉苗寨旅游的开发建设突出苗乡文化特点,挖掘其内涵,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基本思路。上文分析中,对芙蓉苗族文化保护的堪忧,很多学者会声称须加强保护和传承,但是如何保护传承?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芙蓉苗寨的文化保护传承就成了现实的问题。如何让这些自身文化载体的年轻一代意识到自身文化价值,这就需要一个可以既能让他们在本土谋求美好生活,又能让其自身文化发挥价值的载体——旅游。

3.2 “乡、养、闲、种、旅”融合发展

芙蓉苗寨生态优良,但是整体面积不大,游客容量有限,走景区化、观光的旅游开发道路难以和周边的旅游开发进行差异化竞争。建议走:“乡、养、闲、种”,其中“乡”是指苗乡,“养”指养生,“闲”指高端休闲度假,“种”为生态特色种养。“旅”为民族旅游,力争打破行政村界限,以旅游和文化为串联主动辐射和带动芙蓉苗寨旅游发展,建成桂北苗乡旅游小镇。

3.3 “民族旅游+”的开发模式

芙蓉苗寨交通条件优越,往南1小时公路车程可直达龙胜县城,往北可直达大南山牧场,邻近彭祖坪自然保护区,旅游通达性高,具备发展乡村旅游和大众休闲需求的基础条件。如上所述,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地区生态作为旅游富矿,芙蓉苗寨苗族文化和农业资源品位高、质素好,具备“民族旅游+”旅游开发模式,应坚定走“民族旅游+”的旅游开发模式。

3.4 做好规划、引入资金、吸才进寨

必须根据新时代旅游业高速增长向优质增长的转型特征,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的新趋势和新业态,制订好芙蓉苗寨旅游发展规划。同时,由于进行旅游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到运营管理、文化的传承保护、景观的升级等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应由政府指导和芙蓉苗寨共同参与,制订并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和吸引年轻人返乡,吸引外来人来对芙蓉苗寨进行旅游开发。

4 结语

虽然芙蓉苗寨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会遇到种种的困难和冲突,通过对芙蓉苗寨进行简单的SWOT分析是无法规避和解决的困难,但是却在大体上为芙蓉苗寨的旅游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指出芙蓉苗寨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参考;在以后的开发规划和实践中应采取更加多样的方法对芙蓉苗寨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和验证,把芙蓉苗寨建设成为能够适应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旅游需要的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 杨主泉,吴忠军.关于民族旅游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J].旅游论坛,2012(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