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叶慧 吴其凌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基于中国民族八省区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政策对缩小民族地区与东部发展差距的影响。通过计算GDP的泰尔指数,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如果能提高公共收入预算将有利于缩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差距;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拐点在20669元的人均公共支出水平上。除西藏外,财政支出政策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效用并不明显。基于此,中央财政支出应进一步向民族地区倾斜,民族地区税制结构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财政支出效率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财政政策;区域经济差距;民族地区;泰尔指数
[中图分类号] F81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GDP由1978年的0.3645万亿元到74.4127万亿元,增长了204倍。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资源型地区转型难度较大等问题仍制约着区域协调发展。财政政策是我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主要手段。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并通过公共支出、公共收入、转移支付等类型的政策措施缩小区域差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一直是党和政府极力想要解决的问题,自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开始向西部民族地区倾斜。2000年民族八省区人均预算公共支出为820元,2015年增至12711元,是2000年的16倍左右。那么,在如此强力的财政政策支持下,民族地区与东部之间的经济差距真的缩小了吗?对于该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了解财政政策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同时也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启示。
我国诸多专家学者对财政政策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研究。在对转移支付的研究方面,解垩(2010)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用固定效应估计了公共转移支付对接受者收入、消费支出的影響。研究发现,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没有影响,绝大部分的支付都流向了非贫困家庭,公共转移支付影响不平等的作用微弱。毛捷、汪德华、白重恩(2011)使用1993~2003年中国县省两级数据研究,结果发现中国2000年底实施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政策,未显著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学者们大多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研究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赵霞、刘萌(2014)基于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财政支出项目均可以影响社会公平,但其影响效果在不同经济发达程度的区域中是有所不同的。刘建民、王蓓、吴金光(2015)以1985~2012年中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省份建立SVAR模型,实证分析显示,不同省份的财政收支政策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明显,但这种差异与经济区域不存在统一性,不同的财政收支政策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武康平、田昕明、张策(2015)利用2005~2013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月度数据,构建了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和工业增加值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响应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即均为正响应,但响应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各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响应呈多样化特征。汪昊、娄峰(2017)以中国2012 年投入产出表和城乡居民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社会核算矩阵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算结果表明: 我国的财政再分配从整体上对收入分配为逆向调节。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转移支付、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缴费在财政支出和收入中所占比重过低,对收入分配的正效应过小,间接税在财政收入中占比过高,对收入分配的负效应过大。
上述学者从实证层面分析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大部分学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之间存在正响应的关系,但在财政政策能否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这一点上仍存在争论。
2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2.1 变量说明
本研究所用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据。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是反映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最好的综合指标,因此,本文利用人均GDP分析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将名义GDP换算为实际GDP(以2000年为基期),随后除以各地区(省)总人口得到实际人均GDP。
人均公共预算收入:代表公共支出的财政政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2000~2015年民族八省区及东部地区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项目除以地区(省)人口得出。
人均公共预算支出:代表公共支出财政政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2000~2015年地区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项目除以地区(省)人口得出。
泰尔指数:利用泰尔指数组间差距的计算方法测算民族地区各省与东部地区的组间差距,其测算出的值越大则表示两者之间的经济差距越大。具体公式为,其中T为经济差距程度的测度泰尔指数,GDPi、Ni分别代表第i个省份的实际GDP与人口,GDP、N则代表民族地区某省与东部地区总的实际GDP及人口。
2.2 描述性统计
图1为民族八省区与东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曲线,可看出虽然民族八省区及东部地区人均GDP一直呈上升趋势,但除内蒙古外的民族地区人均GDP曲线增长要缓于东部地区。民族地区与东部的区域经济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从民族八省区人均GDP占东部地区的比重来看,该比值从2000年的40.03%下降到2004年的38.90%经历小幅度下降后,持续上涨,到2015年这一比值提高到56.66%,可见民族地区人均GDP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由于存量差距较大,民族八省区与东部的区域经济差距仍然明显。
表1显示了民族八省区与东部地区2000~2015年内的泰尔指数及相关经济指标的平均值。从其中可以看出,与东部地区相比,贵州、云南由于其人均生产总值最低,导致泰尔指数最大,区域经济差距最大。西藏虽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但其泰尔指数最小,这可能与西藏有最低的预算收入和最高的预算支出有关系。从时间趋势来看,民族八省区泰尔指数变动呈“倒U型”,在2000~2004年之间呈缓慢上升趋势,从0.011增加到0.0119。2004年之后则持续下降到0.0063,这表明民族八省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差距是在逐渐缩小的。
3 实证分析
3.1 单位根检验
本研究区域单位为民族八省区,时间跨度为2000~2015年共16年。区域单位数小于时间数,因此研究数据为长面板数据,需进行单位根检验以证明研究数据为平稳时间序列。本研究运用STATA V14.0软件使用LLC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显示检验概率P值为0.0015,说明泰尔指数无单位根,样本为平稳数据。
3.2 回归分析
为探究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从公共收入、公共支出两个方面构建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每组模型均以民族八省区为区域单位进行分析。
3.2.1 公共收入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以泰尔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公共预算收入为解释变量。采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LSDV)估计固定效应,并使用面板校正标准误进行估计。该类效果其结果如下:在公共收入的LSDV回归模型结果中可看出,LSDV模型R2为0.9218,表明拟合较好。所有地区虚拟变量显著,存在固定效应,应允许各地区拥有自己的截距项;根据表2,由于公共收入的回归系数为负数(-9.83E-07),检验概率为0,回归系数有效。由此说明,当公共收入增加时,区域的泰尔指数将会减少,即公共收入政策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分省份来看,广西、贵州、云南、新疆的固定效应系数为正数,说明这四省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存在扩大态势。西藏、青海、宁夏的固定效应系数为负数,说明这三省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差距具有收敛性。这表明公共收入政策虽有利于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但在民族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还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
3.2.2 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在对公共支出与区域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中,考虑到民族地区人均公共支出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因此这里用曲线模型拟合。将人均公共支出、人均公共支出的平方作为解释变量,将泰尔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LSDV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使用面板校正标准误进行估计。在公共支出的LSDV回归模型结果中可以发现,广西、贵州、云南、新疆这四个省份虚拟变量显著,存在固定效应,应允许各地区拥有自己的截距项。根据表3,由于人均公共支出和人均公共支出平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且前者的回归系数为负数(-5.87E-07),后者为正数(1.42E-11),则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拐点在20669元的人均公共支出水平上。这说明完全没有公共支出的区域的贫富差距不是特别大,然而人均公共支出增加到20669元时,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会急剧上升,泰尔指数达到峰值。随着民族地区公共支出的进一步增长,泰尔指数又会逐渐下降。结合经验数据,除西藏外,其余民族省区的公共支出政策都会拉大经济发展差距。因此,现阶段民族地区需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从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民族八省区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政策对于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如果能提高公共收入预算将有利于缩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差距,但在民族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还呈现出差異化的特征;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民族八省区人均公共支出远高于东部地区,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拐点在20669元的人均公共支出水平上。除西藏外,其余地区的公共支出增加时,泰尔指数也随之增加,这表明财政支出政策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效用并不明显,民族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基于上述研究的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中央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族地区倾斜。研究表明,只有当人均公共支出超过20669元时,公共支出政策对民族地区与东部的经济发展差距有缩小作用。2015年,民族八省区这一数值为12711元。由此可见,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仍需要中央财政的进一步扶持,地区实行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实现区域经济赶超发展。
第二,税制结构进一步优化。研究表明,公共收入对缩小民族地区与东部的经济发展差距有显著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直接税征管力度,改进间接税征管方式。例如,在直接税方面,加大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探讨房产税和遗产税等财产税的开征可行性,缩小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在间接税方面,加快营业税改增值税进程,对民贸企业进行税收优惠等,减少民族地区企业税收负担,由此加快民族地区实体经济发展。
第三,民族地区财政支出效率进一步提高。研究表明,现阶段公共支出政策对地区差距有拉大作用,民族地区财政支出效率要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交汇期,民族地区的财政支出政策应由外生推动向内生驱动转变。财政用于公共投资的支出要提高投资报酬率,财政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同时要重视培育地区实体经济、重视民生建设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民族地区要建立高效、完善的财政投入和监管机制,控制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提高财政经费的支出效率。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17(42):68-96.
[2] 解垩.公共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对农村贫困、不平等的影响:反事实分析[J].财贸经济,2010(12):56-61.
[3] 毛捷,汪德华,白重恩.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公共支出差异与经济发展差距[J].经济研究,2011,46(S2):75-87.
[4] 赵霞,刘萌.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区域分析——基于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52-56.
[5] 刘建民,王蓓,吴金光.财政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区域差异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的SVAR模型检验[J].中国软科学,2015(02):110-116.
[6] 武康平,田昕明,张策.中国财政政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J].技术经济,2015,34(10):90-97+132.
[4] 汪昊,娄峰.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测算[J].经济研究,2017,52(01):103-1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