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其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生产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和马铃薯加工业的迅速崛起,马铃薯已由传统的粮食作物转变成为全省种植业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经济作物,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马铃薯市场十分活沃,其加工业方兴未艾。
1马铃薯产业结构情况
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新世纪甘肃省农业产业化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2008年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可达65万多公顷,鲜薯产量突破1000万吨。每年全省外销鲜薯近350万吨,相当于调出粮食70万吨。全省农民人均每年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纯收入16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9%。据测算,在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定西市,2007年全部乡村人口从马铃薯产业得到纯收入1.57亿元,人均收入587元,分别占人均种植业纯收入的73%和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的55.2%,占整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5%。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
甘肃省铃薯播种面积达65万多公顷,占甘肃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4.48%,比1990年提高14.26个百分点;马铃薯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5%。最近三年甘肃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平均增速达到6.2%。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定西市,其次分别是陇南、天水、白银、平凉等市。甘肃省在马铃薯育种方面有明显优势。自主培育的马铃薯品种一陇薯三号不仅产量高,而且淀粉含量达到24%,是国内培育的淀粉含量最高的马铃薯品种之一。
截止2007年11月底,甘肃省共有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104家,企业总资产14.02亿元,实现利润3771万元,铃薯加工量达114万吨(鲜薯),精淀粉产量达11.88万吨,全粉产量达1.5万吨,变性淀粉产量0.32万吨。其中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37家,主要集中在定西市。2007年1~11月。甘肃省104家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5.45亿元,占甘肃省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的7.4%,占轻工业产值的1.74%,占工业总产值的0.19%。
甘肃省马铃薯在国内市场上已经树立了一定的地位,作为甘肃省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但存在运距长、运费高的问题,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如果运输部门在马铃薯运输问题上能给予大的支持,相当程度上降低了马铃薯销售的成本,可有效增强了甘肃省马铃薯的竞争力,侧面带动马铃薯的收购价格,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利益。另外,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本优势和商业优势。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甘肃马铃薯与众不同的品质优势。甘肃所产马铃薯个大、质优、色白形圆、薯皮光滑、口感醇香、干物质含量高、耐运耐藏。据抽样检验结果:甘肃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含量为24.1~30.7%、淀粉含18.97~24.25%、蛋白质含量为1.18~2.44%、糖类1.5%左右、矿物盐类1.1%左右,是各种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生产的上好原料和鲜食外销的优质产品。
2马铃薯加工技术需求
2.1马铃薯加工潜力分析
(1)加工利用空间。在几个发达国家,目前马铃薯的加工利用率高达50%以上,美国马铃薯加工产量约占总产量的85%,马铃薯食品多达90余种,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品种已超过100种。而甘肃省马铃薯加工率仅为16.9%,深加工利用率不到5%,马铃薯可加工空间很大。
(2)加工增值空间。目前以马铃薯条、马铃薯泥为基本原料的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已占据我国快餐市场的半壁江山,油炸薯片、膨化食品等深受消费者青睐。甘肃省马铃薯产区正常年景马铃薯的产地价格是0.6~0.8元/kg,若将2007年马铃薯的总产量1033.2万吨的中的50%用于深加工,平均从800元邝屯升值到4000元/吨,升值额就高达160多亿元,加工增值潜力巨大。
(3)马铃薯加工进一步增长的外部环境。据估算,目前世界休闲食品市场年销售总额超过400亿美元,而以马铃薯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占到了50%以上,因此马铃薯产品具有良好的国际市场。
2.2马铃薯加工面临的问题
(1)在传统思维中马铃薯是鲜食蔬菜。马铃薯产后工作多限于鲜贮、鲜运、鲜销、鲜食。马铃薯工业加工多限于加工成粗制淀粉,制作粉丝、粉皮、粉条、酒精等,不仅数量少,而且加工深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加工损失的马铃薯为25~30%。
(2)加工用马铃薯品种少、品种单一。马铃薯加工需要特定的加工品种,甘肃省经多年的新品种培育,虽已具有了陇薯系列、大白花等品种,但从总体上看专用加工品种还是相对缺乏。
(3)包装简单,名牌商标少。限于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原因,甘肃省马铃薯及加工产品包装差,每个企业注册一个商标,商标多而杂,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4)深加工严重不足。截止现在,甘肃省能加工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等产品的企业不超过20家,且高性能加工设备仍依赖进口。
3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主要优势和发展潜力以及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
3.1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主要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甘肃省马铃薯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干旱地区和高寒阴湿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地处黄土高原及其过渡地带,土层较厚,土质疏松,富含钾素,一般速效钾含量153~214mg/kg;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一般宜农区海拔1750~2600m,年平均气温5~8℃,无霜期120~160d,年降水量420~650mm,但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这种降水分布特点恰与马铃薯生长需水规律相吻合,降水对马铃薯生长需水满足率达62.2~96.4%。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最适宜于发展马铃薯生产。同时充裕的耕地资源和优良的农田环境,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另外,甘肃省中部的高寒阴湿山区海拔2000m以上,马铃薯病害发生轻,传播病毒媒介昆虫少,自然隔离条件较好,是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理想地区。
(2)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
马铃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具有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来说,自然条件比较适宜马铃薯的生产,劳动力支出少,生产成本低于国际市场,更具有竞争优势。
(3)突出的商业优势
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甘肃马铃薯与众不同的品质优势。个匀形整、皮薄浑圆、粮菜兼用、口感醇厚,是各种工业淀粉和食品生产的上乘原料,具有其他几大作物所不具有的优势,据专家推算,将马铃薯加工成普通淀粉,可增值30%,加工成各种粉条、粉皮可增值80%,将马铃薯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最高可达30倍。
(4)群众基础优势
近10多年来,马铃薯价格一直看好,而且比较稳定,其一般收入9000~12000元/hm2,高产地区要超过
15000元/hm2,这是其它粮食作物无法比拟的。如定西地区种植1hm2马铃薯的收益相当于种植2~4hm2小麦的产值。显著的经济效益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5)科技发展优势
甘肃省一直十分重视马铃薯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拥有一支长期活跃在马铃薯科研与技术推广第一线的强有力的科技队伍,成为促进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甘肃省还先后推广了一系列先进的栽培技术、防治病虫技术和留种技术。甘肃省马铃薯茎尖脱毒繁种技术研究也是全国起步较早的。
(6)市场开发和加工业发展优势
近年来,甘肃省建立了多个大型马铃薯批发市场及一批小型马铃薯批发市场,为促进马铃薯生产实现产业化做出了很大贡献。甘肃省马铃薯加工业发展也非常快,相继建起了一批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同时还有一批马铃薯加工企业正在筹建中。这些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兴起,大大延长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链条,既为马铃薯开辟了新的出路,又提高了马铃薯的附加值,从而促进了马铃薯生产发展和帮助农民增收。马铃薯营销企业与加工企业已成为带动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龙头”。
(7)政府扶持优势
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的地方政府把马铃薯产业作为调整结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并且常抓不懈。甘肃省将马铃薯列为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同时,省农业主管部门还制定出《优质马铃薯产业规划》,省计委、省农办、省扶贫办、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等部门均对全省马铃薯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与引导,将会促进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2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
(1)加工专用型品种发展相对缓慢
马铃薯品种相对单一,主要是以鲜食为主,缺乏优良的加工品种,特别是适合生产马铃薯全粉及炸薯片、炸薯条的品种。马铃薯普遍存在干物质含量低、淀粉含量过高、薯形不规则、芽眼较深、表皮不够光滑等缺陷,难以适应食品加工企业的需要。造成“门外薯块堆积如山,门内加工机械停转”现象。
(2l精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
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缺乏人才、资金和技术创新能力,基本上从事的是一种简单的粗加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加工尚处于较低水平。甘肃省限于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原因,目前马铃薯鲜食量占到55%以上。出口及饲料占8%。作为粗加工的也只有15%左右。造成甘肃省马铃薯商品转化速度慢、增值不高。产销失去平衡,一定意义上制约着马铃薯产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3)优质种薯繁供体系不健全、检测滞后
全省马铃薯脱毒种薯供繁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种薯带毒检测全靠种薯生产者自发进行,已有的检测手段也是简单简陋,至今没有一家包括病毒检测在内的权威性种薯质量检测机构,种薯生产过程中的带毒率等质量检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仅如此,现有的优质品种。由于繁育供应中的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种薯退化。目前,甘肃省脱毒种薯繁育面积还占不到总播种总面积的5%。有关资料表明,在加拿大、丹麦种薯生产占到马铃薯总栽培面积的20%,荷兰占17%,英国占15%。不难看出甘肃省在种薯繁育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
(4)龙头企业弱小带动能力不强
一是数量少,二是规模小,三是技术含量低,四是管理水平差、产品还比较单一。因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5)农药、化肥及地膜污染
由于在使用化肥和农药方面的技术不够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但是造成了土壤污染,不利于以后马铃薯的循环发展,同时也对马铃薯的质量有了定的影响,导致种植与发展的不和谐,不利于马铃薯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6)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不够
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00年,马铃薯的每公顷平均产量为:荷兰44.85吨、美国42.75吨、欧盟15国平均35.1吨、中国16.35吨,甘肃省2004年才达到15.6吨。可见,马铃薯平均单产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时,也说明甘肃省马铃薯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