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分析

时间:2024-05-30

宗海侠

摘要:农业经济管理直接影响到中国农业的整体发展,近些年来,信息化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显著提升了农业经济管理效率。但就目前来讲,中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依然较低,需结合现阶段信息化应用中暴露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和创新,推动中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进程。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应用

通过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加高效的开展各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于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具有较大意义,同时农民的经济收益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但目前在信息化手段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需充分重视和积极应对。

1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内容和作用

1.1  应用内容

具体来讲,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农业生产效率、管理水平等得到提高,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首先,农业教育信息化。人才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农业人才,方可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因此,需逐步实现农业教育的信息化,增强农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开放性,促使农民的素质水平得到提高,能够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熟练运用各种最新技术和理论,达到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目标[1]。其次,生产要素信息化。技术、土地、光照等都属于农业生产要素,这些要素之间互相影响。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高效配置生产要素,将各种要素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最后,农业市场信息化。受信息不对等问题的影响,农民盲目生产现象容易出现。因此,需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大力传播和共享农业信息,帮助农民对市场需求充分了解,对农业生产结构及时调整,这样不仅市场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农民的收益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1.2  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能够对各类农业新型资源有效共享,不同区域的农业信息交流得到强化,这样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得到增强,加快国内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农民结合农业市场信息,可以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同时,在农业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运用信息化手段,不仅农业生产能力得到增强,农民的实际收益也可以得到提高。

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2.1  资金较为缺乏

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前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受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较少,导致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成效。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滞后性,又会对农业经济、农业资本的发展造成阻碍作用,无法顺利推行诸多创新项目,进而有恶性循环现象产生。

2.2  信息化设施不够完善

基础设施对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由于农业经济不具备较快的资金回流速度,再加上资金成本投入力度较小,导致难以完善配置基础化的信息设备。同时,信息网络建设需要较高的成本,不能够全面覆盖所有农村地区,部分农民难以对农业信息资源高效获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农业信息化资源网构建的重要意义,信息传递渠道没有得到构建,这样农民的参与热情将会大打折扣。

2.3  部分农民不具备信息化意识

农民往往只有较低的文化水平,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得到全面实施,这样部分农民就无法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即便将信息化设施构建起来,一些农民也难以高效应用,制约到信息化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既需要农民给予足够的配合,又需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向农民积极传授信息化的使用方法,帮助农民对信息化技术熟练掌握,这样信息化的作用和优势方可得到凸显。

2.4  信息传播途径不够畅通

近些年来,农业市场日趋完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信息传播渠道不够畅通,农民难以对农业市场信息及时获取,导致生产、销售的盲目性较强,无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目前很多农民在农业信息获取方面,主要借助于报纸、新闻等传统路径,时效性较差,滞后于农业市场的发展。

2.5  信息化人才缺乏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专业性,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信息素养,制约到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同时,受城乡差距的影响,很多优秀的人才向城市流动,更是加剧了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的难题。

3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3.1  增加资金投入

为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适当增加资金投入,以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政府部门要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从资金、政策等角度给予扶持和帮助,保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相关部门需对地区内农业生产的状况和难题全面调查与了解,将一系列现代化机械设备引入进来,服务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2]。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活动的开展,帮助当地农民对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基础维修技巧等熟练掌握,促使现代化农业设备的作用得到发挥。此外,政府部门要严格管控投入的各项资源,对资金去向有机明确,避免有浪费等不良问题出现。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征,政府部门需将自身主导作用发挥出来。首先,要统一制定和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明确各个部门、人员的责任,通过互相配合,促使建设方案内容得到顺利落实。其次,要将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制定出来,调动通信运营商的参与热情,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也要将其他社会主体引入进来,包括互联网企业、农业生产企业等,将大量信息服务站构建起来,这样既可以服务于农民,又可以通过商务活动的实施,获得相应的利益。

3.3  提升农民的素养

很多农民受传统思维、认知水平的影响,不能够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这样就无法给予良好的支持和配合,进而阻碍到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针对这种情况,要大力提升农民的信息素养,引导其重视信息化建设、发展工作,以便增强参与热情,加大支持力度。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宣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拓展宣传渠道,既可以组织农民实地观看、了解周边地区的成功案例,又需要通过微信等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引导。其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组织竞赛学习活动,定期评选模范人物,激发农民的好胜心理,增强学习兴趣[3]。最后,政府部门需对农民学习培训机制进行完善构建,引导农民系统性学习农业经济知识和信息化技术,以便促使农民的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4  完善信息传播渠道

首先,政府需将主导性作用发挥出来,逐步将农业政策信息系统、市场信息系统等完善构建起来。借助于这些系统,向农民实时传达农业政策、市场信息、农产品供给情况等,这样农民的信息获取有效性得到增强,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稳步提升收入水平。其次,相较于农民个体来讲,农业合作组织可以更加高效的获取和理解国家所颁布的各项农业政策,因此,农业合作组织要将自身作用发挥出来,大力交流与传播农产品信息与农业市场信息。最后,农民要积极接受相关学习,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技术,以便对农业、农产品资讯信息等自主高效获取。

3.5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负责着信息化的应用和建设,因此,需积极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以便高效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首先,要积极培训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增强其信息化意识与能力,能够在管理实践中切实运用信息化手段,达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的目标。其次,要做好招聘工作,将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收进来。选择的人才,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以便适应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最后,要结合当地情况,对信息化专业人员的福利待遇适当改善,使其满意度得到提高,遏制人才流失等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农业整体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农业经济管理领域内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信息化手段,但依然面臨着诸多的影响因素。未来发展中,相关部门及人员要从资金、政策、人才等诸多角度着手,及时改善现存的问题,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乔晓霞.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00(4X):50.

[2]方文.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8,038(4):167.

[3]蔡绍益.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9(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