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消费扶贫赋能脱贫攻坚的路径探究

时间:2024-05-30

马铭

摘要:消费扶贫是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的关键一环,是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一种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开展消费扶贫对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消费扶贫的意义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索提出促进消费扶贫发展的对策,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消费扶贫;脱贫攻坚;扶贫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打響脱贫攻坚战。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落实精准扶贫方略。而消费扶贫正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延伸和拓展,是对扶贫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是对扶贫思想的具化和丰富。

1   政策实施背景

1.1  消费扶贫政策的提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等16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意在通过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将电商扶贫纳入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工作体系,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加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2019年1月,为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调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动性,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加快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进程,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通过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为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央宣传部、商务部等27个部门和单位开展30项具体行动,并印发《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组织各方力量积极开展产销对接,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农畜产品滞销问题,多渠道促进贫困地区旅游服务消费,持续释放消费扶贫政策红利。

1.2  消费扶贫实施的意义

消费扶贫不仅具有公益属性,同样具有市场属性。首先,确保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消费扶贫通过购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农产品、到贫困地区旅游消费、聘用农户务工等方式,有效打破贫困地区农产品“产、供、销”壁垒,促进贫困地区的产品变商品,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营造全民扶贫“大格局”,形成社会扶贫“大合力”。其次,为地区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农产品凝结了劳动价值,消费扶贫通过市场的手段形成产业内生动力,让贫困户真正参与进来,变“输血”为“造血”,贫困户有了切实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投入到实际生产中的意愿更加强烈。再次,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消费扶贫是一个全产业链行为,涉及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缺位。因此,不少贫困地区搭建起“农户+电子商务”、“专业合作社+农户”及“公司+基地+农户”等发展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扶贫产业转型发展。

2  存在问题

2.1  生产经营分散,市场竞争力不强

贫困群体多处边远或生态敏感地区,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在承接批量消费扶贫订单时,短期内难以满足质与量的采购需求。另外,部分贫困地区优势资源挖掘不够,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能力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与效益普遍偏低。

2.2  发展意识淡薄,自主脱贫能力不足

贫困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保守,许多贫困户认为脱贫攻坚是政府和干部的事,自己只需要坐等利好政策的落实,主动脱贫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有些地区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缺乏对贫困户在专业技术、营销能力、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致使自身发展能力和脱贫动力严重不足。

2.3  缺乏积极性,社会参与度不高

消费扶贫是为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然而目前参与消费扶贫的人员主要以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为主,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度并不高。个别地区为了打开扶贫产业的销售渠道,变相出台一些强制消费扶贫产品的措施,导致部分消费者群体对消费扶贫产生逆反情绪,影响了大众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

3   对策建议

3.1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

在贯彻落实消费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要想稳步提升扶贫成效,就需要迎合市场需求,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使产业结构从满足基本生活向适应优质化、多样化转变。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户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参加农民合作组织(合作社或协会),通过联合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整合,联合众多农户“抱团闯市场”,解决小农户势单力薄,无法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的问题。二是积极寻求与大企业、大集团的优势对接和互利合作,加大土地流转,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生产与加工一体化的农业工业化发展。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最大限度地挖掘产品资源潜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增强地标品牌的辐射带动能力。

3.2  加强培训指导,激发农户脱贫主动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消费扶贫使贫困户由单一的生产者变为生产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身份,为保证其能够持续改善生活品质,就需要注重对贫困户自身素质的培养,增强其自力更生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为脱贫及后续发展注入内生源动力。一是开设专项课程和实操课程,特别是针对网络技能应用方面,强化農户对电商知识的讲解,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信息,克服抗风险能力弱、容易跟风种养、销售渠道信息不通等问题。二是依托地方高校、农业科研院所、以及各地市农技站等单位,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进行技术帮扶,切实推进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增强造血能力,夯实贫困地区人才力量。三是选派或聘请青年骨干到村里帮助贫困户在网上发布、核实、更新产品信息,做好产品宣传,拓宽消费渠道,让农户切身体会到消费扶贫带来的“甜头”,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3.3 加大社会宣传,调动各方消费积极性

消费扶贫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各级地方政府应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宣传形式,扩大推广范围,汇聚攻坚合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消费扶贫意义的认知,形成“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格局。一是动员和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的产品,引导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参与消费扶贫,发挥各自优势,履行社会责任。二是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借助微博、抖音、淘宝等平台,采用创意短视频、直播的主要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宣传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民居风貌和地方特色,鼓励爱心消费,倡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扶贫理念,营造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三是通过“以购代捐”“以购代帮”和发放扶贫消费券、电子消费券等方式,扩大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规模,提高持续消费能力。

4   结语

消费扶贫夯实了脱贫攻坚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的政治基础、促成了脱贫攻坚过程中多元主体合作的行动框架、确保了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公平价值导向。在我国消费扶贫政策的落实过程中,针对生产经营分散、农户脱贫意识淡薄、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社会宣传,充分落实扶贫先扶志的思想认识,协调推进消费扶贫纵深实施。

参考文献:

[1]魏延安.消费扶贫:政策、理论与实践[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0,34(1),14-19.

[2]罗静.让消费扶贫精准到“点”[J].人民论坛,2020,(15),102-103.

[3]闫坤,孙开钊.充分发挥消费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N].经济日报,2019.

[4]唐蕊.消费扶贫赋能脱贫攻坚的路径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9):95+102.

[5]卞瑞鹤.消费扶贫,开启脱贫攻坚“双赢模式”[J].农村.农业.农民,2019,(2),14-16

[6]厉亚,宁晓青.消费扶贫赋能脱贫攻坚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2):3-7.

[7]鲁振满.金融支持安康“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金融,2018(5):94-9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