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李华茹 蒋文伟
摘要:新型城镇化阶段城乡建设要健康协调发展,强调地域文化,开发地域优势,塑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形象。随着旅游业发展,浙江省成为打造特色小镇的翘楚,引起了广泛关注,不断有学者和调研团前来参观学习,全国各地不断建设带有地域文化的特色小镇。在充分分析临安区湍口镇地理条件、生态环境资源评佑和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确定了“温泉文化”的特色主题,明确了小镇温泉疗养定位,以“田园风光·温泉疗养”为理念,以自然山水格局为基底,融合山水田园风光为特色,以温泉养生产业为依托,通过对地域文脉的开发组织,打造独具魅力的最美田园温泉小镇,其实践可为其他城市城镇化全域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小镇;温泉度假;文化旅游;湍口镇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的建设方针,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1]。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市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健康快速发展[2,3]。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我国休闲度假游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缓解生活节奏的主要方式,国民休闲时代已经到来[4]。目前,特色小镇在全国范围内的建设工作遍地开花,近郊旅游成为休闲养生旅游的重要载体。浙江地区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了区域特色产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出创建特色小镇对基层广大乡镇的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5]。2016~2018年,浙江省林业厅先后公布了3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引起了广泛关注,不断有学者和调研团前来参观学习,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6]。
湍口镇现状发展存在整体景观风貌尚未梳理、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和新兴产业尚待培育等问题,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发小镇地域特色,围绕地域文化特色要素进行规划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带动小镇转型、产业联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分析特色小镇概念基础上,以湍口镇为例,探讨了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景观规划,以期为其他城市城镇化全域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1 特色小镇概念
根据《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的解释,特色小镇不同于“镇”和“区”的概念,它是一种介于城乡结构之间的一种连接纽带式空间结构,是按照科学发展理念,结合自身文脉特色,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深究人文底蕴和开发生态禀赋,集聚产业、文化、旅游等功能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7-11]。
2 研究区概况
湍口镇位于杭州市临安区西南,东距杭州128km,南与桐庐、淳安毗邻,离千岛湖34km。全镇面积206.5km2,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13314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常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mm左右。最大降雨量1977年为1850mm,最少降雨量1978年为1100mm。湍口村的地质构造为断裂构造,呈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延伸,是皖浙区域性大断裂带。湍口温泉与黄山温泉正处在这一大断裂。境内八山环翠,四水合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底下矿藏丰富,有杭州市范围内独有的底下热水资源,可供温泉度假开发。水资源丰富,湍口村处在湍源溪、沈溪、塘溪和凉溪四条支流之交汇处,水资源十分充足,是钱塘江源头之一。
3 优势劣势分析
3.1 优势分析
①山水秀丽:以山岳、河流、溪谷等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了自然山水景观格局。②生态良好:以绿色植物为依托、形成的郁郁苍苍的森林覆盖,形成天然氧吧。③田园野趣:以质朴的乡村田园的农耕风貌为特色,形成一幅优美的乡村田园农耕景致。④温泉独特:以氡温泉独特疗养价值为核心,结合镇域,形成全方位的度假需求和全链式的体验服务的发展。⑤文化悠久:以非遺文化、民俗文化为羽翼,增添村落型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动力。⑥其他资源丰富:湍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饶,有迎丰的红毛狮子灯、湍口民歌、湍口变狮、洪岭馒头节等。
3.2 劣势分析
①旅游开发初期,知名度低:湍口温泉虽然有上千年的历史,但被重视开发才近年的事,在国内的知名度还是相对比较低的。②产业结构单一,缺少项目支撑:现状村庄除了温泉的优势之外,其他项目产业项目缺少,发展旅游业需要有更多的项目作支撑,一年四季需要有不同的项目吸引游客。③环境景观仍需提升:近年来村庄环境景观已有较大提升,但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良好的环境景观风貌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④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较为落后,良好村庄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不能与日益发展的休闲旅游业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4 湍口温泉小镇规划定位、主题及策略
4.1 规划定位
在评估生态环境资源和努力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确定了“温泉文化”的特色主题,明确了小镇温泉疗养的定位,以“田园风光·温泉疗养”为理念,以自然山水景骨架为基底、以山水田园风光为特色、以温泉养生产业为依托,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组织,打造独具魅力的最美田园温泉疗养小镇。
“田园风光”的规划理念。依据湍口镇自然山水景观格局做为整体景观规划建设基底,贯彻“因地制宜”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构建湍口镇“山一水一田一泉”的山水特色,确定城镇总体空间结构。规划以“归园田居”为意境来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描写的是人们在尘世里身心疲惫,抛却闹市喧嚣,回归到田园质朴生活的场景。现代社会对于人们的生活和身心造成了更深的压力,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身心放松的地方;湍口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保护其自然山水格局,形成自然山水、田园人居之感。
“温泉疗养”的规划理念。以“温泉产业”为城镇发展主要支撑产业,温泉产业可以融合多种服务业,可结合氧吧、咖啡馆、茶吧、书吧、手工坊等,形成产业联动。在功能布局上,以整个村落为依托,构建自身建筑风貌,形成独具特色的风貌,建设浙西民居,体验别样风情;融合多样民居,结合居民生活习惯,发展文化创意的休闲小镇。
4.2 规划主题
①沁泉(身心沐浴):四溪合流,一脉相承。湍口特有的天然氡温泉,源自1300多年前的唐代,历史文化悠久,既是一次身体的沐浴也是心灵的润泽。②赏景(自然美景):八山环翠,四水合流,水源丰富,曲折蜿蜒的昌南溪岸边,在苍翠的群山怀抱下,静静的湍口,一派江南隐逸山水田园风光。③品文(江浙民居):青砖黛瓦白墙,一派吴门山水,静静时光,试饮一壶慢生活老街的茶,沉浸在古色古香的民居巷弄之中。④娱乐(多样民俗):湍口无论是戏剧、曲艺,杂耍还是灯会,在昌南乃至临安境内都有很大影响。在湍口悠久的历史中,历史遗存包括在吃、住、行、穿上面都有特色。
4.3 规划策略
①文化:挖掘湍口地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乡村民俗;②社区:整治建筑环境,提升街区道路巷弄,美化生活空间;③产业:发展温泉产业,拓展温泉周边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④旅游:遵循山水田园肌理,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展现景区风貌。
5 湍口温泉小镇建设内容
5.1 景观结构
在充分分析湍口镇地理条件、环境资源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和景观产业现代化、全域景区化的全方位发展理念,确定了“一带,两轴,三心,五区,多点”的湍口镇景观空间结构。一带指的是沿着昌南溪、沈溪和湍源溪形成了滨水景观带;两轴指的是沿昌文线的东西发展轴和贯穿南北的湍泉街发展轴;三心指以湍源溪、沈溪交汇处的三角地带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位于老街的乡风体验中心和位于芦荻古泉附近的温泉文化中心;五区指由中心服务区、温泉度假区、山居疗养区、田园风光区、自然民居区组成的5个功能区块;多点指的是根据地理环境和文化基础打造的董岭关、温泉万润、温泉流彩、温泉体验、文化长廊等景观节点。
5.2 文化挖掘
芦狄古泉,距今1300对年,对于历史遗迹,我们应当唤醒这一口千年古泉,让它重获生机;温泉博物馆,整合文化基础形成文化展馆,保留历史痕迹;湍泉啤酒工坊,恢复一家啤酒工厂,创造美好新生;文化礼堂,传承一批非遗文化;西溪老街,生活的弄巷,活着的历史,彰显一脉民俗风采;四知堂、知青旧址,纪念各代历史先贤,感悟圣贤教诲;迎丰书院,流传一脉文化渊源,体验文化之底蕴;古琴行,谱一首新时代曲目,写一节优雅乐章(图2)。
5.3 产业策划
产业规划布局;多产成链,三产融合如表1。
6 结语
新型城镇化阶段城乡建设要健康协调发展,强调地域文化,开发地域优势,塑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形象。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应该找准地定位,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结合生态发展理念,对特色小镇的整体功能、主导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和特色园区等进行定位和空间布局,加强文创产业策划,实现小镇的独特发展。其次,注重对特色空间结构的组织,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生态特色、产业特色、风格特色和历史人文特色,以特色生态资源为骨架、以特色文化为灵魂、以特色产业为脉络贯穿三者,提炼不同空间的特色主题,進行差异化的营造,形成统一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冯巧玲,宋国庆,谭剑.旅游特色小镇成长阶段及不同阶段发展策略——以山岳旅游目的地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7(07):68-74+90.
[2]陶一舟,刘颂,张宏亮,等.浙江安吉“两山”示范森林特色小镇规划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01):43-46.
[3]陈博文,李健,陈鹏舟.森林特色小镇规划研究——以浙江景宁东坑森林小镇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6):79-80.
[4]岳升阳.颐和园、圆明园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区域改造[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39-45.
[5]吴明豪,刘志成.北京“三山五园”地区的景观变迁和破碎化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6(7):184-185.
[6]尹怡诚,张敏建,陈晓明,等.安化县冷市镇特色小镇城市设计鉴析[J].规划师,2017(1):134-141.
[7]宋冬芳.产城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规划策略探讨[J].低碳世界,2017(22):183-184.
[8]刘霏霏.产城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规划策略探讨——以某旅游小镇为例[J].智能城市,2017,3(08):147.
[9]汪千郡.产城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规划策略探讨——以青神苏镇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41-43.
[10]王波.规划视角下特色小镇的编制思路与方法研究——以无锡禅意小镇规划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6(10):26-31.
[11]唐勇.培育特色小镇需要把握关键[J].浙江经济,2015(6):21-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