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黎敏 查玉瑶
【摘要】建构主义支架式理论为中学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思路。本文将以杜甫的《登高》为例,从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阐述支架式教学理论如何运用于中学古诗词教学。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最近发展区;具体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30-02
古典诗词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读懂”之外、更强调“鉴赏”和“运用”。然而,古诗词鉴赏方法缺失、学生学习方式被动、教学模式僵化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淡漠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理论为古诗词教学的改革和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内涵
支架理论在维果斯基(Vygotsky)“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维果斯基说:“‘最近发展区是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者在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所决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①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和经过成人或同伴的帮助可以到达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要给学习者提供帮助,成人不仅要了解学习者的现有水平,还需预设学习者潜在的发展水平。而搭支架,就是创造条件让学习者朝“最近发展区”迈进。支架理论提出者布鲁纳(Bruner)说:“支架式创设情境的过程,使儿童容易进入或获得预期结果,随着儿童技能的娴熟,逐渐撤回并将职责交给儿童。”②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当学生无法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为他们提供帮助,随着学生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提供的帮助便逐渐减少,从而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这与我国中小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支架式教学具体有五个教学环节: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一一效果评价。③下面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作过程。
(一)搭建支架
此环节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学生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支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支架可以是范例、问题、图表等等。范例支架,就是举例子,在学生进行新的任务之前,教师为学生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具体事例,以便学生受到启发。问题支架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或者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关键之处。图表支架,指通过图示和表格,将信息直观地展示出来。如在《登高》一诗的教学中:
范例支架——教师示范如何从意象的角度分析首联的情景关系,要求学生从意向的角度分析其余三联的情景关系。该支架为学生提供一个分析景和情关系的范例。
问题支架——教师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你觉得诗人的心情如何?该问题群一步步引导学生走向诗歌分析的关键。
图表支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人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指出诗人写作此诗时所处的人生阶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读诗歌情感。该支架为学生提供背景材料,让学生知人论事。
(二)进入情境
此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过渡的重要作用。进入情境,指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相互作用。如在《登高》的教学中,韩军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
师: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
生:愿意!
师:不过,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听着,心情会很沉重。我还给大家提个要求。因为是电影故事,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为电影画面。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电影摄影师,一定能够把画面在大脑中构想得场景逼真,而且每人都能够切实地身临其境。能做到吗?
生:能。
师:我开始讲述。(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乞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音乐《二泉映月》,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课堂中气氛凝重,有些学生流下泪来)④
在這个案例中,韩军老师娴熟地将故事支架、音乐支架、朗诵支架巧妙融合,将学生顺利引入诗歌情境。
(三)独立探索
这一阶段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进行单独探索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适时提供额外的支架、让学生顺利地展开学习。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如学生对《登高》一诗有了整体感知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单独探索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越来越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能够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四)协作学习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展开讨论。支架式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进行合作交流,主张在讨论中理解和把握知识。在学生对《登高》诗中诗人为何会产生这种感情,这种感情在诗句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进行了独立探索之后,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支架理论认为,评价应与学习者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语境中运用和组合多种能力相契合。支架式教学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学习的评价。评价内容除了是否完成老师的任务,还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比如《登高》一诗,课堂结尾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思考教学内容,看看是否完成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看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引导学生反思其学习过程是否自觉,和同学的合作是否积极,和老师的沟通是否主动。
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课堂可以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支架式教学对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教师搭建的支架既不能承包太多、又不能撤离太晚。总之,教师应该合理搭建支架,让学生能够逐步攀登,跨过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
注释:
①Vygotsky,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Psychological Processes[M].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②Bruner,J.. 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M].NewYork: Norton,1983.
③张景焕.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④韩军.《登高》课堂实录[Z].http://www.yuwen88 8.com/Article/Class8/497.html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