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 王彩平
完善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路径
■ 王彩平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逐步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往往都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解疑释惑。不仅有助于加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而且有助于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使其朝着有利于解决危机的方向发展,对于维护政府形象与声望、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有利于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助于政府建立起贴近群众的有效沟通渠道,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并取得很大进步,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制度上的进一步健全完善。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新闻发言人“发言”有法可依,是当前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是要填补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领域的法律空白,配套相关法律、法规。如出台《新闻发言人条例》,对新闻发言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对象、范围、具体程序,以及对新闻发言人的监督和问责机制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法律规范,使新闻发布工作真正职责清晰,责权分明,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2009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推出《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将需要行政问责的六种新闻发布情况概括为“不作为、不及时、不规范、不准确”的“四不”,将行政问责率先引入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度使得新闻发言人在发言的时候有一个权衡:如果不披露,我是否能够承担得起因此引起的负面效果责任,这就会从客观上促进政府信息发布的公开透明。
二是要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增强法律法规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对新闻发布的申报、审批程序,发布工作的总结评估和新闻发言人的奖惩,以及谁来说,什么时间说,说什么,怎么说等具体的发布策略,都做出明确规定,促进新闻发布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建立新闻发布的沟通协调机制,解决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深层次的结构矛盾。
一是要给新闻发言人充分授权,避免因授权不够而出现信息传达不畅的情况。如提高新闻发言人的行政级别,使其有资格、有义务出席所有核心决策层会议,能够在第一时间充分掌握全面信息,只有这样,新闻发言人才能具有权威性,才能做到代表政府讲话,所发布的信息也才能真正做到准确性。
二是要建立部门联动沟通和协调机制,避免因沟通不力而导致新闻发布工作成为“木桶原理”中的那块短板。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因其事发突然,短时间内各方力量交集,“牵一发而动全身”,矛盾尖锐对立,各种新闻媒体密切关注,只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迅速整合系统力量,占领舆论阵地。此时,一是要将新闻宣传组作为应急指挥部的一个基本工作组之一,使其成为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必须建立高效的部门联动、沟通协调和信息通报机制,确保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掌握最新信息;三是配备一个精通专业、结构完整的新闻发言团队,全面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判、反馈等诸多环节,推动新闻发言由个人行为向团队行为转变。
三是尽快改变我国新闻发言人选拔机制,建立新闻发言人的资质认证和定期培训制度,提高新闻发言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新闻发言人除了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熟悉国内外情况,懂得交往礼仪规范,能够坚守政策底线、把握整体局面之外,还应该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发言人在和媒体打交道时,能够真正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将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党和政府的原则要求,以及媒体记者的采访诉求结合起来,真正解决新闻发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
因此,要加强政府新闻发言人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一支懂政策、熟悉业务、了解新闻传播规律的稳定的新闻发言人队伍,推动新闻发言人由官员兼职型过渡到具有媒体从业经验和媒介素养的专职专业型。这就要对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的选拔机制进一步予以完善,改变目前“总管型”、“二把手型”和“宣传部型”三种新闻发言人来源方式,建立新闻发言人资质认证制度,针对新任新闻发言人开展岗前培训,对其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进行全面培训,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资质证书后才能上岗。
此外,一定要加强新闻发言人的定期培训工作,开展对现任各部门党委政府发言人的轮训,提高其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和新闻发布能力。并通过在党校和行政学院开设相关课程,提高领导干部对新闻发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领导干部的新闻意识和媒体沟通能力。
总之,只有不断推进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各级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力和执政的合法性。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