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冯士玉
卫生健康,造就民生之福。紧跟新时期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步伐,荆门市东宝区立足打造“健康东宝”,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致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慢病综合防控工作。近年来,先后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省健康促进区,2016年荆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暗访和技术评估。织就了一张全域化推进、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慢病防控网,为全区三十万百姓构筑起坚实的健康新屏障。
科学布局,“多方联动”夯实防控创建基石
幸福生活,健康为本。东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慢病防控工作,将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定位为民生重点工程,强化保障,统筹部署,与“健康东宝”建设契合推进。区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办、区财政、区教育、区文体新广等12个部门为成员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签订创建工作责任状,明确职责,建立“区为主体、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的责任机制,形成了区、乡(街办)、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制定下发了《东宝区创建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创建指标和具体行动措施;人社、民政等部门出台了慢性病病人的救助政策性文件;区爱卫辦制发了医疗机构控烟相关规定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启动引擎,护航创建。区政府落实了30万元示范区创建专项经费,为区疾控机构落实业务工作经费306.61万元,其中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36.26万元,占业务总经费的11.8%。安排3名专业人员专职从事慢病防控工作,各乡镇设置慢病室,区、乡慢病防控队伍27人,建立起一支作风扎实、业务技术过硬的防控团队。同时,强化工作督查。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确定具体工作联络员;区政府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创建工作联席会议,互通创建工作信息,群策群力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创建过程的整体互动效应。今年已组织召开2次联络员会议,成立了技术专家督导组进行指导和督查,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宣传先行,“点面结合”营造慢病防控氛围
以宣传造氛围,以宣传促落实。区卫计部门主动担当,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推动慢病防控创建工作全面铺开。一方面,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体,广泛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控能力。与《荆门晚报》、荆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每月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慢性病防控相关知识,利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等健康主题日开展大型宣传活动,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近千场次。另一方面,组建健康教育讲师团,开展了健康知识“五进”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近年来,全区集中印刷12种健康教育折页30万份分发到各乡镇和村卫生室,设置户外固定宣传专栏157块、更换健康教育专栏942期,8个基层医疗机构新购置健康教育讲座光碟30种、播放影像资料2600次。
有声有形,载体丰实,东宝健康文化传播深入人心。目前,全区已有健康主题公园2个、健康步道4条、健康小屋48个、健康长廊12条;各社区均利用户外广告牌、电子显示屏、健康教育宣传长廊等宣传阵地,向居民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与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活动室社区覆盖率为100%,健康宣传栏社区覆盖率为100%,每个社区每年开展健康讲座6次;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包括营养均衡、口腔保健、健康体重、视力保护等内容的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100%。
主动干预,“六措并举”提高慢病防控水平
——做优社会因素调查。采取上门问卷调查、门诊就诊患者拦截调查和组织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座谈等方式对社区人群健康影响因素进行摸底,全面了解群众健康信息。通过社区诊断,确定了存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符合东宝区实际情况的慢性病防控重点人群、优先策略、目标、行动措施和评价标准,全面掌握慢病情况,为科学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准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近年来,区卫计局、区疾控中心精心组织调查组,分别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全区2个街办、6个乡镇开展了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监测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完成了各年度的东宝区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监测调查报告。从3000名18岁以上居民慢性病现患情况调查表明,高血压知晓率为76.37%,糖尿病知晓率为58.93%。
——做全死因监测。东宝区于2013年启动死因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监测与主动调查为主、公安、民政部门配合协查”的监测网络体系,死因监测报告系统已覆盖全区所有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死亡网络报告率达100%,通过开展经常性工作督导和死因监测漏报调查,监测系统灵敏性不断提高。
——做好肿瘤登记及心脑血管事件报告。2013年东宝全面启动肿瘤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报告网络规范了报告内容和报告程序。目前辖区9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肿瘤和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工作,报告覆盖率达到了100%。
——做细疾病早期筛查。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每年对全民医保人群、城镇职工医保人群和新农合参保人群开展健康体检,重点对22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体检。在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建立了48个健康自测点,实行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首诊测量血压的机构覆盖率达到了100%。在全区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窝沟封闭、健康口腔和健康体检活动。通过在全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日常诊疗、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的定期体检、社区调查等途径发现高危人群,实现了覆盖各个社区的高危人群筛查,并全部落实了健康档案管理和随访服务。
——做实慢病患者管理。成立了66个家庭医师团队和36个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立了“医患合作、患者自助、自我管理、主动参与”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模式,采取门诊、入户、预约、设点及电话等多种随访方式,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
融合推进,“四个全力”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全力开展健身运动。“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区直295个机关、事业单位及大中型企业开展了工间操活动,覆盖面达80.3%;全区成立了87个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每个团队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截止目前,全区共培训注册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99名,实现了一村(社区)4 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举办了“村村乐”农民趣味运动会、“和谐东宝、欢乐家园”健身舞大赛、篮球比赛等大型体育健身活动;腰鼓、太极拳、扇子舞、柔力球等大众体育健身方式覆盖全区。营造出“人人享有健康,人人参与实施”的大健康环境。
全力抓好示范创建。将全民健康行动纳入创建文明单位重要考评内容,开展了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食堂、健康超市等细胞创建活动,加强全民行动示范创建技术培训和示范创建工作考核督查,推动全民行动的深入开展。目前己创建示范社区12个、示范单位5个、示范食堂5个、示范超市5个。
全力推广合理膳食。开展合理膳食进村居、进学校、进医院、进单位、进家庭“五进”活动,举办全民合理膳食知识讲座和营养膳食指导员培训班,利用短信平台向市民宣传食品营养标签有关知识,制作发放了《合理膳食》、《认识食品营养标签》等宣传单;向广大社区居民发放了控油壶、控盐勺、腰围尺等健康生活干预工具3万余套。以创建健康示范食堂、示范餐厅为抓手,将健康饮食行动延伸到城乡餐饮服务行业。在“三减三建”专项行动中,东宝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6.73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力抓好烟草控制。在辖区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禁止吸烟警语、标识,禁止烟草广告,目前全区医疗机构均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共创建无烟医疗机构10个、创建无烟(机关)单位216家,2017年慢性病及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全区18岁以上成人吸烟率19.23%。
创新引领,“五项路径”打造慢病防控特色
弘扬传统养生保健文化精义。东宝区传统文化脉络中的道家文化、心学传统、中医特色与目前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别开生面的“养生讲座进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等活动,为居民传授中医安眠疗法、冬病夏治、治未病等道家、中医养生精要,搭建了一个保健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居民和“非遗”的距离;“荆门上清丸”、“荆门上清茶”已成为广大居民家庭药箱的“常备良药”。
打造三级自我检测路线图。建立了48个健康自助检测点,方便居民自助健康监测,提高社区居民对血压、血糖、身高、体重指数等知识的知晓率,围绕“市级体质监测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三级免费自我检测路线图,通过专业人士获取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慢性病防控知识。自我检测点充分发挥贴近居民的优势,集宣传、教育、干预为一体,融简便、通俗、直观为一炉,深得居民赞誉。
创新健康管理服务路径。以现代健康理念和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开展院前、院中、院后全程健康随访服务,实行“首诊测血压”、“一病两方”等制度。配置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人员,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5年东宝区被纳入国家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试点地区,为2000名老年人开展了痴呆症和帕金森综合症筛查和干预,浏河社区创新启动了“互联网+(社工+护工+义工)居家式健康护理,配备了网络视频设备,实现健康远程监控。
探索医养融合地方特色。积极整合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养老资源,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依托荆门市慈心美德养老中心,在全市首创建立东宝区“医养融合”康泰医院,为入住养老中心的老人提供护理、治疗、康复“一条龙”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室、乡镇卫生计生服务站和村居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个、养老照护服务中心10个、日间照料服务中心84个。
深推健康城市建設。借力“五城同创”之机,大力推进“绿满东宝”行动,森林覆盖率全市第一。创建国家、省级湿地公园3个,被确定为全国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县和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卫生环境,集中开展“五项攻坚”,完成背街小巷改造325条、“三无”小区整治91个、农贸市场改造升级10家,“五小”场所改造升级达标率90%以上。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城乡环境整洁行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村23个、省级爱国卫生乡镇4个,10个社区荣获省级“宜居村庄”称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