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模式

时间:2024-05-30

刘玉新

(乾安县赞字乡农机技术推广站,吉林松原131400)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在强化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保护环境,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为了优化农业种植技术体系,需要结合环境特点,遵循玉米生长规律,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1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根据作物的种植环境特点和资源条件对作物采用的保护性措施,以保护环境,提高作物生产质量。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通过技术干预,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以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发育。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保护土壤环境、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在北方,玉米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植时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2 分布类型

玉米保护性耕作是农业生产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南北方地域差异,玉米保护性耕作类型也有所不同。东北区域,因平原地块多,土地肥沃,玉米种植面积大,且无霜期短,但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春旱、风蚀和水蚀的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目的是增强土壤水分含量,控制风蚀及水蚀的影响,一般采用少耕、免耕技术,并利用秸秆进行田间覆盖。华北区域,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保护性耕作的目的是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一般采用“免耕+覆盖或少耕+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以改变土壤肥力。西北区域,由于干旱和水蚀情况严重。保护性耕作目的主要是减少水土流失。

3 应用效果

3.1 对土壤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培育了土壤的有机质。利用免耕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土壤墒情。特别是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增加土壤中磷、钾、氮等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的土质,增加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土壤结构影响不大,但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土壤的坚实度,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能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减少风蚀和水蚀的影响。

3.2 对病虫害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通过少耕、免耕、秸秆还田等改变了传统玉米种植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了杂草的生长密度,同时能减少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大量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可资源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同时能降低气传性病害的出现,但对玉米纹枯病影响不大。

3.3 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善了玉米的生长环境,在提高出苗率,提高玉米生育期的基础上促进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使植株叶片能有效吸收,使植株的干物质积累率上升,实现玉米整体能量的提升,有效增加玉米产量。

4 应用模式

4.1 宽窄行留茬交替种植技术

玉米宽窄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地块的垄沟的规格进行调整。根据种植条件,一般情况下,宽行行宽为0.9米,窄行行宽为0.4米。调整好宽窄行后,在窄行上种植玉米,并进行施肥,在宽行上进行深松。秋季收获后,要在田间预留0.4米左右的玉米茬,之后利用在宽行上旋耕进行整地。窄行秸秆放置在原处,目的是让其经历冬天自行腐烂,以渗入土壤,变成养料。翌年春季种植时在宽行上种植玉米,形成新的窄行。

宽窄行留茬种植技术是将玉米种植的宽行行距变大,窄行行距变小,在宽行进行施肥和深松,并将收割后预留的玉米茬进行还田处理,省去第二年种植前的田间处理环节。宽行进行追肥和深松时,二者同时进行,使耕作的深度加大,以留有更大的储水空间,提升土壤的水分含量。高茬预留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利用秸秆还田增强土壤养分含量。宽窄行交替可以使玉米苗带始终处于良好的土壤环境中,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4.2 玉米灭高茬整地种植保护技术

玉米灭高茬整地保护技术主要是在秋季玉米收获时留大概25厘米的高茬,整地结束后让高茬自行在田间腐烂并渗入土壤,以形成肥料和养分。第二年种植时直接在土壤上播种,在追肥时进行深耕,深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在下一年秋收时留高茬,依次重复操作。该技术适用于含水量低的土壤,在操作时注意灭茬、起垄和镇压同时进行。

5 结语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际应用,对种植土壤、病虫害及玉米生长发育都有重要影响,需要探究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用价值,将其科学合理应用于玉米生产过程中,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