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摘要:本次实验表明,8%阿维·哒螨灵乳油防治细纹新须螨以1600倍液喷雾,或者按1∶10比例与柴油混合后喷烟防治效果较好。结合多年防治实践,要加强对细纹新须螨的防治,抓好细纹新须螨初发期的防治,并间隔15~2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以提高防治效果。
关键词:细纹新须螨;阿维·哒螨灵;防治;试验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獻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6.039
细纹新须螨(Cenopalpus linepla (Canestrini and Fanzago))属蜱螨目(Acarina)细须螨科(Tenuipalpidae)新须螨属(Cenopalpus Pritchard and Baker)害螨,2010年前后在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风景区主景区局部地区发生,造成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枯黄,威胁景区古松健康,影响景区景观。
1 试验区选择
结合细纹新须螨的防治,开展8%阿维·哒螨灵林间施药效果试验。试验于2018年6月进行,试验区选择在天柱山景区圆门石,中心坐标为30°43'33.7"N 、116°27'28.2"E,总面积136.01hm2,如图1所示。
2 试验措施
药剂选择8%阿维·哒螨灵乳油,试验采用喷烟和喷雾两种方式进行。喷雾采用1500倍、1600倍、1700倍、1800倍、1900倍、2000倍液进行喷雾。喷烟采用柴油作为发烟剂,药剂与柴油混合比例为1∶10、1∶12、1∶14、1∶16、1∶18、1∶20,如表1所示。
3 试验样地设置
每种施药方法、施药浓度重复4次,共设置48块试验样地,每块样地面积400m2。另设置5块对照样地,各样地设置及林分因子概况,如表2所示。
4 试验数据采集与计算
在样地内选择5株细纹新须螨数量较多的松树作为试验效果监测样株,再在样株上选择20束细纹新须螨密度大的松针观测试验效果。试验前和施药后48h清点该20束松针上的活螨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
自然虫口减退率(%)=对照株施药前活螨数/对照株施药后活螨数×100%
防治虫口减退率(%)=试验株施药前活螨数/试验株施药后活螨数×100%
校正虫口减退率(%)=防治虫口减退率(%)×自然虫口减退率(%)
试验结果如表3、图2所示。
5 试验结果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两种施药方式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施药浓度与校正虫口减退率相关性明显,二者R2分别为0.9699和0.9898。
为进一步进行防治效果分析,对表3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如表4、表5所示。
表4数据表明,不同施药方式在а=0.05水平下,F=0.011965,小于F crit=4.964603,P-value=0.91506,大于0.05,差异不显著,也即不同施药方式对防治效果影响不显著。
表5数据表明,不同施药浓度在а=0.05水平下,F=241.603,大于F crit=4.387374,P-value=7.88E-07,小于0.05,差异显著,也即不同施药浓度对防治效果影响显著。
6 结论与讨论
本次实验表明,8%阿维·哒螨灵乳油防治细纹新须螨以1600倍液喷雾,或者按1∶10比例与柴油混合后喷烟防治效果较好。
结合多年防治实践,细纹新须螨的防治,要加强监测,抓紧在细纹新须螨初发期开展防治,考虑到细纹新须螨存在世代重叠现象,应该间隔15~2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
参考文献
[1]王冬生,袁全昌,马恩沛.细纹新须螨雄螨的发现[J].上海农业学报,1993,9(02):77-78.
[2]陈志文.细纹新须螨危害黄山松的特点与防治方法[J].安徽林业科技,2007(03):15-16.
[3]严志文.细纹新须螨为害黄山松的特点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162.
[4]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03):20-23.
[5]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06):77-80.
[6]张国庆.基于生态论的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46-150.
[7]张国庆.基于TSE分析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53-155.
[8]DB34/T1848-2013,细纹新须螨防治技术规程[S].
[9]张国庆.节气与生物灾害防治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7-230.
[10]周夏芝,等.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的预测模型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7(06):1031-1043.
[11]张国庆.马尾松毛虫防治关键期与防治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144-146.
[12]张国庆.马尾松毛虫暴发年份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1(01):114-118.
[13]余燕,等.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严重程度的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05):882-893.
[14]余燕,等.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高峰期的三种预测模型[J].应用昆虫学报,2018(04):748-758.
作者简介:程毛根,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技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