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地方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以扶余市为例

时间:2024-05-30

王哓娜,马继伟

(扶余市气象局,吉林 扶余131200)

1 扶余市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扶余市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多年来,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一是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建立了由政府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有效联动的农村气象应急减灾组织体系。二是按标准建立健全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村信息员覆盖率达100%。三是建立气象部门和乡(镇)、行政村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四是开发和完善县级农业气象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建设。五是通过自建和联合共建相结合,拓展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六是积极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研究工作,制作了玉米、水稻、花生、和设施农业气象指标集。七是突出重点、做好“直通式”气象服务。将全市95%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气象服务用户数据库,根据需求适时发布农业气象服务提示信息,合理指导农业生产。

2 扶余市气象为农服务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阻碍

2.1 人才培养方面

县级农业气象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短缺。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人员多为预报员、观测员兼职此项工作,在“知农时、懂农事、祥农需”的经验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指导多数停留在理论上,缺少实践经验,现有气象业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存在短板。

2.2 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方面

气象为农服务起步晚、时间短,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服务产品内容较为单一,针对不同品种作物生长关键期服务、粮食产量预报服务等类型的服务产品少。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民种植的经济作物种类越来越多,作物分布也比较零散,对新品种的农作物指标建立带来压力。气象为农服务的方式方法不能够满足农民新需求,气象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有所滞后。

2.3 气象为农服务方式方面

由于农村基础条件差,目前气象为农服务方式对外发布多以短信发布为主,农事关键期深入田间地头小范围开展面对面服务,这样的服务方式很直接,效果也较好,但是范围不广。通过短信发布的服务信息,内容不宜对,通常为少而精的提醒防御服务简讯,指导内容不具体,满足不了百姓需求。“智慧气象”服务方式,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只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4 农民自身发展动力方面

农民客观素质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发展,人口老龄化严重,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40岁以上的农民。同时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民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上思想跟不上,停留在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上,对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式、新动态应用和掌握不够,与新时期服务方式相冲突。

2.5 预报预警精细化程度不高

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精细化预报水平仍然满足不了公众的需求,当前通过雷达、闪电定位仪、常规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等气象仪器设备的布设,对雷暴、龙卷、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雨等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的范围、精密度、时空分辨率等,还不能满足对局地小气候、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分析预测,制约精细化预报水平,影响短临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率。格点定量化降水预报、灾害性天气的落区预报和乡镇预报的准确率有待提高。

2.6 气象灾害科普宣传不到位

气象部门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力度不够,气象科普宣传方式单一,科普内容不丰富,效果不佳。气象科普宣传范围小,气象灾害风险区划、风险防控、灾害隐患排查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 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3.1 注重长效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发挥政府对气象为农服务建设的主体作用,推动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有效联动的气象为农服务组织体系,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由上至下推进省部合作和部门合作,加强信息共享、资源共建和人才共用,部门携手合作,专家形成联盟,大力开展适用技术推广工作,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建设发展进程。

3.2 引进服务力量,社会化规模不断扩大

积极引进外部服务力量,研发气象为农服务的供给方式,充分利用农村各种服务资源,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深入农村一线,深入农业生产前沿,扩大气象为农服务规模,拓展气象为农服务领域,增加气象为农服务内容,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整体效益。加强部门内上下联动,整合部门内力量,发挥整体优势,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

3.3 全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夯实气象服务基础

增强对县级气象部门的业务支撑能力。重点提高对县级部门的农业农村精细化气象预报预测服务水平的指导,完善农业农村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网络,强化对基层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人工影响天气、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气象为农服务的业务指导。完善县级气象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级气象部门利用上级业务产品开展面向用户的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气象科技支撑,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技术水平。

4 结语

虽然气象为农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气象为农服务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县级机构的建设、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保障经费的投入、相关政策的扶持等制建设已跟不上为农服务建设的发展步伐,l因此,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仍将是长期的艰巨性使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