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土池养鳗疾病原因及有效防治方法

时间:2024-05-30

曾凡沛

(长汀县大同镇畜牧兽医水产站,福建长汀366300)

鳗鱼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常见的疾病,养殖户需要在正确认识常见疾病的基础上,加强防治措施。例如鳗鱼烂尾病、鳗鱼肝肾病以及鳗鱼烂鳃病等,通过前期的预防措施配合后期的治理手段,双管齐下,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养殖效果与养殖目标,实现土池养鳗疾病的有效治理。1鳗鱼的常见疾病和防治措施

1.1 细菌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式

鳗鱼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大致可分为五种,分别是弧菌病、赤鳍病、赤点病、爱德华氏病以及细菌性烂鳃病,因为此类病害是由于细菌入侵导致,所以有时病害也会混合感染。例如烂鳃病就是由柱状屈杆菌入侵所导致,通常发病原因是水质恶化而造成的寄生虫与真菌滋生,从而产生感染,这类病症一旦发作,鳗鱼身体会迅速衰弱,鳃部会存在着充血或者贫血等现象,最终坏死溃烂。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改善水质问题之后,使用土霉素与大黄干粉、氨水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泼洒与浸泡,土霉素的使用配比控制在20毫克每升池水,其次每立方米的水使用3克干粉以及50克氨水,即能够实现对于病菌的处理。

对于爱德华氏病这种肝肾病,在治理的过程中则需要注重对于水面的消毒。例如每亩水面使用3公斤的福尔马林进行喷洒,才能够起到消毒的实际作用,对于肝肾病的治理上则要注重饵料的配比,将四环素混入饵料中进行投喂,这样每天一次,坚持5~6天,就能够见到病症好转[1]。

弧菌病、赤鳍病、赤点病则都可以使用土霉素药浴的手段进行病害防治,只有将消毒措施与治疗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避免鳗鱼反复感染,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

1.2 其他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除了细菌性疾病之外,还有病毒性疾病以及寄生虫性疾病等,例如狂游病是由光状病毒所引起的,发病之后鳗鱼表现异常,在水中乱窜,经过半周左右,鳗鱼表现迟钝,最后僵直而死。所以在治理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以免使鳗鱼产生应激效果,而是需要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并且在水中放入中草药,以促进狂游病的缓解。

还有一些寄生虫疾病,例如居线虫病、指环虫病等,利用生石灰可以定期对宿主与幼虫进行杀菌,并且结合“杀虫王3号”等杀虫药,混入到饵料与池水中,加速寄生虫的灭杀速度,从而延缓病鳗的实际病情状况[2]。

2 加强对土池养鳗疾病的预防措施

2.1 优化养鳗池的处理

养鳗池是鳗鱼生活的场所,而鳗鱼的疾病发病程度与水质质量息息相关,既要考虑水源水质,又要提升土池养鳗的养殖标准。一般而言,对于水产生物的养殖要保障足够的水量供应,例如一般的深水水温不能低于24℃,并且鳗鱼的养殖中也常常选用深井水。养鳗池是以土为主要成分的养殖承载体,所以在土质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介于砂土与黏土之间的土壤为好。

因为天气的不断变化,水温也在不断改变,所以会在此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问题,而为了避免真菌疾病感染状况的出现,应加强水面的杀毒工作,通过去除水面漂浮的藻类,以及通过在池水中泼洒氧化剂、含氯的消毒剂等方式,避免池水水质的进一步恶化,这也是鳗鱼养殖的关键。

在消毒工作过程中,应该保持水深在15厘米左右,生石灰也是消毒的最好选择,在使用生石灰与漂白粉配合消毒之后,10天内即可投放鳗鱼,这大大降低了鳗鱼的染病几率。从根本上加强鳗鱼养殖水质的稳定性,才能够保证鳗鱼能够尽可能远离感染源与病原,实现鳗鱼养殖业的发展与进步。

2.2 增强鳗鱼自身的抵抗能力

除了远离污染源与病原体之外,还要鳗鱼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可以通过在饵料中多添加维生素、优质鱼油、蓝藻等方式,提升鳗鱼自身粘液的总量,优化饲料的适口程度,增进鳗鱼的食欲,这也是增强鳗鱼生产产量的重要举措,从而增强其抗病原体的能力。推广建议使用中草药合剂的形式,对鳗鱼的抗疾病能力进行加强,例如拌料内放食盐与生大蒜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饵料在投喂上也应该定质定量,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投喂,并且其饲料必须要软硬适中,具有良好的弹性、粘性以及伸展性,每天投喂两次即可满足投喂标准。

投喂的量应该随着水温变化、鳗鱼成长状况、饲料种类以及含量而变化,一般日投饲量是存塘总量的3%,但是在气温过高或者过低的时候则应该控制在1%以内[3]。

3 结语

在目前土池养殖鳗鱼的过程中还有很大的病害防治空间,养殖人员需要充分明确土池养鳗条件,在掌握优化鳗鱼养殖技术重要意义以及加强其防治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之上,通过细化防治措施与预防手段等形式,避免鳗鱼产生寄生虫疾病、细菌性疾病以及病毒性疾病,以优化水质的形式,提升鳗鱼自身的抵抗能力,从而推动土池养鳗产业的有序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