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史占中
(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长春130500)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玉米病虫害的侵扰导致玉米减产,严重威胁了农户乃至农业的发展,针对此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对待,并且要积极进行有效技术推广,深入玉米种植实际,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利用综合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危害,提高农产品质量。
黑穗病是玉米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玉米生长中的黑穗病发病地区通常在我国的西南、华南、华北、华中、东北等地区,其发病的特性为范围广、蔓延速度快。此种玉米病害在发病时的特征较为显著,一般发病区域集中在玉米的雄性花器基部,受到病毒感染之后的玉米花期基部便会失去活性,丧失了形成雄穗的生物机能,取而代之的是病毒聚集而成的黑粉和黑色的丝状病毒,此类情形会严重阻碍玉米幼苗的生长。
追溯黑穗病的病毒起源,要从孢堆黑粉这种植物病菌着手进行研究,此类病菌在即将侵蚀玉米幼苗时,通常是以孢子病毒的形式在种植幼苗的土壤中隐藏一个冬季,将孢子病毒通过土壤传播给冬眠的玉米种子,使其感染继而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为枯叶病,玉米的重点发病部位大都集中在玉米叶子周围,此种病毒在玉米叶片中的蔓延方式为由下至上,在日常培植过程中通常可以发现感染枯叶病的玉米植株都是下部分的叶子先发病,继而向上部发展。此类病斑多为椭圆形或者是梭形,病毒大量繁殖的阶段为潮湿的雨季,因此务必注意该时期病毒的监查及防治。
大斑病的病菌可以隐藏在玉米培育土壤中的残留植物组织中,使土壤中的种子感染病毒,如果其病菌处于高温、高潮湿的环境下,则大斑病病菌繁殖扩散的速度会迅速上升,因此,要抑制大斑病在玉米植株中的迅速扩散,可根据其生存的菌群环境来进行温度与湿度的双重控制。
在玉米植株易感染的植株病害中,粗缩病是较为突出的一种严重病害。感染此类病毒的玉米,生长往往遭到严重抑制,重者直接导致植株死亡。玉米如果在生长中遭到粗缩病病菌的入侵,其叶片及根系都会发生变化,在玉米叶片变为浓绿色的同时,其绝大多数根系也会停止生长,根部不能及时为整个幼苗提供养分,就会导致玉米幼苗生长极为缓慢,形成矮小的玉米植株,这样的情形会导致玉米植株在步入抽穗成熟期时花期缩短,所收获的玉米果实数量大量缩减,玉米果实的体积也会缩小,此时农业技术人员再实施玉米病害预防工作则为时已晚,因此病毒危害要求相关农业工作人员具备充分的病害预防意识。
农技人员对玉米进行培育时往往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困境与挑战,能对玉米的生长造成危害的因素排除病害之后,其还会遭受害虫的侵害。出现频率较高的害虫主要有红蜘蛛、玉米蚜虫、玉米螟虫以及常年活动于地下的害虫。
红蜘蛛这类害虫通常不会在玉米生长初期出现,待植株生长进行到抽穗步骤时红蜘蛛会在玉米田中大量繁殖,进而攻击玉米的果实颗粒,造成其果实的籽粒缺失或者不饱满。玉米蚜虫及螟虫会啃食玉米的新鲜叶片及刚萌发的幼苗,使叶片卷曲萎缩继而残缺掉落,造成玉米的死亡及减产。在地下生存的害虫群体会在玉米尚未抽芽的初期就对玉米种子啃食和侵害,影响其种子的发芽成活率。
玉米培育土壤中的生物学环境与病虫害的防治息息相关,种植中要注意同一片种植土壤的玉米培育频率,由于病虫害的细菌与害虫残留在种植土壤中,高频率重复种植则会加大植物感染病虫害的可能性。要按时对感染后的土壤进行杀菌耕种处理,才能有效保证土壤的种植质量。必要时对玉米的土壤施撒肥料,为其生长补充养分。玉米田间杂草要及时清理,避免其争夺玉米生长需要的营养肥料。
培育植物应从植物的种子着手,种子进入土壤前的处理与选择工作是提高玉米生长率的重点工作。颗粒无外伤、饱满圆润的优质种子必然能够保证玉米达到农业的产量需求。处理种子要采用药物预防的手法,利用预防病虫害的药剂浸泡种子,将种子进行充分晾晒,进而根治病虫害,不给细菌提供生存的基础环境。
化学防治病虫害,就是在玉米田中喷洒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等,此种方式简单却效果明显,能对田间多种害虫及危害农作物的细菌进行大面积杀灭。其防治方法多样化,可将农药喷在玉米植株的根部、茎部及叶尖,结合不同生长时期将农药科学分类,不得乱用药,避免对玉米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且随着环境的变化,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未来的防治工作当中要运用新型的技术及前沿手段,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对病虫采用防治工作进行研究,运用合理先进的方法进行防治,从而减少害虫对于玉米的损害,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