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及灾变机制研究

时间:2024-05-30

王明春,李清锐

摘要:本文针对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及灾变机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新型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和灾变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明确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的影响,采取科学化种植管理措施,提高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防治的有效性,以取得理想的种植效益。

关键词:新型栽培模式;玉米;纹枯病;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灾变机制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2.031

新型栽培模式包含定向栽培技术和双株栽培技术等,最近几年其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玉米田间气候的有效调节。随着新型栽培模式的应用,玉米大斑病与纹枯病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流行态势不同,对于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只有做好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的分析,才能制定针对性的灾变防控机制,降低病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获取最佳产能。

1 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流行动态影响及灾变机制

1.1 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流行动态影响

当前玉米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随着新型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玉米纹枯病的流行动态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当前国内在玉米纹枯病流行动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常规栽培模式在时空动态影响方面,很少有报道关于新型栽培模式的影响。

在玉米纹枯病时间流行动态影响方面,研究表明,新型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指数增长期存在明显差异性,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指数增长期远远短于新型栽培模式。结合具体田间调查发现,新型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指数增长期由玉米出苗至7月20日,衰退期为9月7日至玉米生育后期,该时间段生育最佳药剂防治时间。

在玉米纹枯病空间流行动态影响方面,单一生长季内,新型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空间未出现空间传播,栽培区域内通风性和透光性好,能够实现对小区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改变,降低病害影响。玉米纹枯病通过病变部位菌丝侵染临近植株实现对病害的扩散,并非通过空间方式传播。

1.2 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灾变机制

利用湿温度记录器对不同栽种模式下区域温湿度检测发现,新型栽培模式下,区域内温湿度低于常规栽培模式下区域内温度,观测两个玉米生长季后发现,新型栽培模式相比于常规栽培模式,在区域内温度和湿度值方面存在有明显差异,且更低。研究表明,玉米纹枯病发病最适宜温度在20℃~25℃,病害期间如果存在有湿度高、多雨天气,会加速玉米纹枯病的发展。因为每年气候条件存在有明显差异,玉米冠层内温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在6~9月,雨量大降,气温高,田间湿度会受到较大影响,能够为纹枯病的侵染提供适宜环境。新型栽培模式下,保持单位面积种植密度不变,植株间距变短,空间通透性下降。

2 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及灾变机制

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不断有新的高产栽培模式出现,玉米田间种植密度增大,在水肥方面需求量也相應增加,持续在一块土地进行玉米的种植,病菌容易残留在土壤表层,增大菌源基数,使玉米植株被侵染,增大玉米大斑病发病率,现阶段大斑病已经逐渐发展为玉米种植主要病害,新型栽培模式下,首先需要对区域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同时起到增产目的。

2.1 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流行动态影响

相比于常规栽培模式,新型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增长指数与增长期明显更早。根据田间调查结果,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指数增长期为出苗至7月17日,衰退期为9月1日至生育后期。新型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指数增长期为出苗至7月16日,衰退期为9月2日至生育后期,该指数生长期属于大斑病最佳防治时期。

2.2 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灾变机制

调查期间,常规栽培模式下区域内平均温度23.3℃,新型栽培模式下,区域内平均温度22.7℃,新型栽培模式下区域内平均温度明显更低。主要是因为新型栽培模式下空间布局有明显改变。根据大斑病生物学特点,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程度更加严重。主要是因为在单位区域内种植密度不变的前提下,新型栽培模式疏密相间,空间通透性有明显提高,能够实现对光能的有效利用,控制大斑病发展速度,降低病害影响。

3 结语

通过将新型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相对比,展开田间设计和人工接种,研究发现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新型栽培模式。在大斑病研究方面,新型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栽培模式。新型栽培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使玉米纹枯病与大斑病扩散速度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减缓发病程度。但是光线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大斑病分生孢子的萌发。新型栽培模式下,栽培密度大,空间透光性严重下降,温湿度明显增高,能够加速大斑病扩散,加重病害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洁.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23):50.

[2]甄士军.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巧[J].农民致富之友,2017(13):111.

[3]林强.玉米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17):90.

作者简介:王明春,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李清锐,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