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961年~2010年黑龙江省干旱状况分析

时间:2024-05-30

于洋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1961年~2010年黑龙江省干旱状况分析

于洋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以CRU数据为基础,通过干旱指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干旱状况。结果表明:黑龙江省50年来的干旱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全省的西南部为干燥度的高值区,干旱程度最大,趋势最强,东部次之,西北、东南的变干趋势较小,存在变湿中心。

干燥度指数;干旱情况;黑龙江省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0%,最为严重。干旱所引起的粮食减产占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损失的60%左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8%以上[1]。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小麦、水稻等重要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2],其收益的好坏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影响。

干燥度指潜在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支状况,被广泛运用于气候的干湿状况分析。陈莉[3]等研究了东北三省1960年~2008年生长季干燥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干燥度大体上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干旱情况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研究50年来干燥度的变化情况,对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黑龙江省地理坐标处于 41°30'N~53°33'N,121°11′E~135°05′E之间。研究区内山地平原交叉分布。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由南向北降低,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季严寒干燥,夏季温和多雨,年总降水量在200~700毫升之间。

2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50年气象数据为CRU数据,该数据时间范围覆盖1901年~2010年,将全球在南北方向分成360个格点,东西方向为720个格点,形成为0.5°×0.5°的经纬网格数据集。

3 研究方法

3.1 干燥度指数

干燥度(K)表示一个区域内干湿程度的度量。其表达形式为:K=ET0/P

式中:ET0为潜在蒸散量,P为降水量。

3.2 气候倾向率

本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气温时序的趋势变化:

y=ax+b

其中y为某一气候变量,a为回归系数,用以表示变化趋势大小;b为回归常数。

4 结果与分析

4.1 黑龙江省干燥度指数的时序变化

50年来黑龙省干燥度指数平均值为1.159,指数小于1的年份共有11年,其余皆大于1。对50年研究区干燥度指数做线性分析,其倾向率为0.016/10a,并未通过0.05概率水平检验,呈不显著上升趋势。

4.2 黑龙江省干燥度指数的空间变化

1961年~2010年黑龙省干燥度指数空间上,西南部为干燥度指数高值区,最为干燥,其次为东部,存在一次高值区,西北部、中部及东南部相对湿润;1961年~2010年研究区干燥度指数气候倾向率介于-0.006~0.036/10a间波动,大部分地区呈增大趋势即变干,西南部及中部变干趋势较大,气候倾向率大于0.02/10a,相对而言研究区西北部及东南部变干趋势较小,且西北部有部分地区倾向率为负值,即呈变湿趋势,见图1。

图1 黑龙江省1961~2010年干燥度平均值及倾向率空间分布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黑龙江省干燥度时序上的研究得出:黑龙江50年来省整体呈变干趋势。相关研究证明了该结果,吴文杰[4]等分析了东北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得出东北地区近50年呈变干的趋势。

本文在对黑龙江省干燥度的空间研究上,得出研究区域西南部变干趋势最强烈,西北及东南变干趋势小,西北部分地区为变湿趋势。与已有结论相似,王洪波[5]等对黑龙江省地表干燥度做出分析,得出全省及各区地表干燥度均存在变干的趋势,其中西部变干程度最严重,北部最轻。

本文所采用的气象数据为CRU数据,CRU资料以其非常小的插值误差为该区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信度的参考资料。闻新宇[6]等利用该资料对中国20世纪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表明CRU序列比较一致地表现出中国温度和降水年代际变化的主要特征。

本文研究时间序列较长,早期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因而在数据处理上可能导致结果有一定误差。从而其分析结果代表性不高,这也是本文需要改进之处。

[1]邓振镛.干旱与高温热浪的区别与联系 [J].高原气象, 2009,28(03):702-709.

[2]曾丽红.1960年以来松嫩平原生长季干旱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09):114-122.

[3]廉丽姝.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区域气候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陈莉.东北地区近50年农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研究[J].灾害学,2010,25(04):5-10.

[5]吴文杰.东北地区近50年地表干湿状况的变化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31):19313-19315.

[6]王亚平.中国东北三省1960-2005年地表干燥度变化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06):619-627.

P467

A

10.14025/j.cnki.jlny.2016.21.073

于洋,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表过程监测与模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