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索林下经济模式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时间:2024-05-30

摘要:林下经济是一种高效的林业循环经济,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林下经济的模式多样,包括林—药型、林—菌型、林—养型、林—菜型、林—果型、林—游型等,但经过多年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林下经济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模式;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3.059

20世纪90年代末,按照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明确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提出逐步减少商业性采伐规模,进一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逐步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号召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把中国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随着生态建设的推进,商业性采伐规模逐步减小,给林业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新型林业产业,尤其是非木质资源林业产业成为支撑我国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重要途径和选择[1-2]。林下经济是一种高效的林业循环经济,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国家相关政策明确指出要加强林下经济制度建设并在技术、资金上给予支持,提高林业基层职工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林下经济种类和模式多样,不同地区应区别对待,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林下经济种类和模式,东北三省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覆盖率高,林业职工数量庞大。如何实现林业发展的顺利转型,解决采伐量减少带来的职工生活下降问题,选择正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东北地区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及主要策略做一探讨。

1 林下经济的内涵及模式

当前我国林下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模式不同,对林下经济的定义也存在差异,其中一种认为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进行种植和养殖的循环经济;也有观点认为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从事种植、养殖等复合的生态农业模式;还有观点认为林下经济是以林业科技为依托,选择适合当地林业条件的动植物和菌类进行生产的系统生态农业。因此综合不同的理解和概念,我们认为林下经济的概念是以现代林业、森林生态学、农业等研究理论为基础,利用林下的土地资源、河流资源等,开展动物养殖、经济药用植物栽培、菌类驯化和栽培等生产经营活动。林下经济主要模式如下[3]:

林—药型:指在林下进行药用植物栽培以及后续加工的模式,药用植物栽培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传统行业,在开展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基础上,同时按照药用植物GAP栽培技术规范建立栽培基地,采取农户分散栽培和林场集中栽培等形式,栽培的药用植物种类包括五味子、刺五加、平贝、人参、地龙骨、龙胆草等。

林—菌型:食用菌栽培是目前东北林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包括黑木耳、元蘑、猴头菇、香菇等一些列的栽培和深加工基地,黑龙江省林福特产研究所申报建设了国家林业局黑木耳工程中心,为东北地区的黑木耳菌种资源培育、栽培模式等都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现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已是我国最大的黑木耳栽培和加工基地。在发展传统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同时,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样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例如长白山地区松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美味牛肝菌等菌根性食用菌资源的调查和半人工栽培研究、杨黄等药用真菌的人工栽培等均取得了可喜进展。

林—养型:动物养殖是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能够实现人工养殖的高价值野生动物资源,包括林蛙、野猪、狍子、梅花鹿、野鸡等,而肉牛、猪、养等传统家畜的养殖及深加工是林—养型的两个重要模式。

林—菜型:做大做强绿色产业是林区的优势,其中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刺老芽、老山芹、蕨菜等,从单纯的野生资源采摘向人工驯化栽培推广转变,同时发展林菜资源的加工、保存等项目。

林—果型:东北地区的坚果资源丰富,包括红松、榛子、核桃楸、山杏等,例如近年大面积推广的大果榛子等。

林—游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郊区游、短途游成为周末休闲的重要方式,合理利用林区森林资源,开发包括采摘、农家院等休闲模式。

2 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落后,虽然林业资源丰富,但是林下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存在较多问题,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缺少龙头企业;缺少上层的整体规划,结构比较松散;科技含量不高,还处在资源直接利用,深加工和高科技产品相对匮乏;资金短缺,市场发育不完全,物流配套不到位;机构和人员的配置不合理。

一是根据地域特色,做好上层设计和规划。通过调研,明确适合不同地区的林下经济模式,通过整体设计,科学规划,建立养殖/栽培、加工、销售等一整套产业化营销体系。提倡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整合零散种养户,形成品牌效应,加强质量监督,提高产品整体竞争力。建立示范基地和考核激励机制,同种养户签订责任状,开展培训。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开展项目合作。加强科技投入是提高林下经济产品的有效途径,通过引进现代林下经济经营理念,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同时邀请专家开展林下经济种养、加工技术培训,提高种养户的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科研院所与地方的项目合作,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和产品研发,并对林下经济相关实际问题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在政策上明确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将发展林下经济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资金效率,在政府主导下,成立地区性的林下经济合作社,促进林下经济优势产品集中开发,推进规模化生产。加大信贷扶持和融资力度,提高补贴,最大限度减少种养户的风险,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丁国龙,谭着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02):52-55.

[2]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04):57-59.

[3] 王焱冰.辽宁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J].辽宁林业科技,2014(06):53-55.

作者简介:马颖,大专学历,凤城市通远堡林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经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