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松原市:科技进村入户农民增产创收

时间:2024-05-3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已从制造升级为创造,从单一的产品经济升級为内涵丰富的品牌经济,传统农业已不再具有核心竞争力。怎样依托科技搞好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打造绿色产业城市的有力基石。

发展现代农业,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十三五”期间,松原市各级农业部门将按照纲要引领,积极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互联网+农民”,培养科技创业新型农民的“网络盛宴”

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重中之重。作为松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单位、农技推广的重要部门,市农广校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服务模式,打破项目的局限性,开通了全省首个以“网络YY学堂”为载体的农民素质提升大讲堂。以开放式的网络授课为主,每周一次,聘请松原市涉农领域的专家、市农广校骨干教师和农广公益专家教授进行授课,截至目前,已授课40余次,受益农民21000多人次。活动覆盖松原市1123个行政村,大安、公主岭和双辽也有农民朋友来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有效满足了农业发展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对农技的需求。

近年来,松原市立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空间+乡间”“集中+分散”“理论+实践”“国家项目+地方项目”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实践,致力打造具有松原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开展“空中课堂7411”惠农行动,通过电话热线、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教育和培训农民;组建“服务三农”公益专家团队,在松原市推行专家“公益名片”式服务;开设“乡间小课堂”,将农技知识直接送到田间地头;举办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增强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观念。通过全方位、多渠道服务,积极鼓励、帮扶农民创业,实实在在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松原市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步伐。

“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让科技与绿色农业“零距离”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的关键环节在推广。依托农广信息员协会,市农广校全面推广农业科技传播“1+5+n”模式,把市农广公益专家团队的新思路、新技术、新成果在第一时间传播到基层,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过程。

好技术最终要送到农民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2014年,松原市农技部门便试水科研育种,明确“生态绿色”产学研一体化之路。集中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农作物种子研发办公室。并在海南乐东县利国镇的“南繁”育种基地5号地块,建立了面积为40亩的标准化育种基地。通过南北6个种植周期,完成优秀种质资源的选育过程,尽快研发出适合松原地区,抗倒伏、抗病害、耐干旱、种性强、粮质干、高产且适合大面积机械化收割的玉米新品种,逐步创建玉米、水稻、小麦、高粱、谷子等农作物科研育种研发体系。

2015年,松原市农技部门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品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在“万亩农作物高产示范工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市农广校协调社会资金30万元,扶持21户农民,建立了26处高产示范田。辐射和带动各县(市、区)部分农户采用“良种+良法”的方式进行超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耕种,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和生产实践,各个示范基地均发挥了很好的教学作用。2015年10月,国家农业部及省、市相关专家对“万亩农作物高产示范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测产,结果表明,超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增产作用,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且该技术在干旱及土地相对贫瘠地区有明显优势,适合在松原地区大面积推广。

同年,松原市农业植保应急救援队正式组建。旨在松原市范围内采取科学的农作物统防统治措施,推行农用无人机航化作业方式,对各乡镇内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航化服务,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最终目的。

农技强则农业丰、农民富。我们深信,随着松原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向纵深推进,松嫩平原的现代农业定能谱写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