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农村科普模式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时间:2024-05-30

刘维帅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125)

创新农村科普模式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刘维帅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125)

本文阐述了推进农村科学普及的重大意义,分析了目前农村科学普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推进农村科普工作提供思考和借鉴。

农村;科学普及;思考

***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总书记的讲话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又一春天,且突出了科学普及的地位,对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氛围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本文从农业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新时期推进农村科学普及提出几点思考,以期对农村科普工作提供思考和借鉴。

1 农村科学普及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而农村科学普及能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最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

1.1 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十二五”期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从3.27%提高到6.20%,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农民的基本科学素质仅从1.51%提高到1.70%,说明我国农民依旧存在教育程度偏低的问题,农民的科学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通过科学普及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改变传统生产观念,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2 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农村科学普及工作,帮助农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3 转变农村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农民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不少地区缺乏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部分农民依旧靠天吃饭。要想改变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必须从科学普及入手,逐渐革新农民观念,把农业、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改变农民传统生产习惯,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1.4 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富裕是农村科普工作的根本目的。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要求,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不仅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要加大农村科学普及力度,促使农民形成市场经济观念,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适销畅销的农产品来占领市场,不断增加收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2 我国农村科学普及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层政府对科学普及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县、乡(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绩”,而对于科学普及这一“隐绩”却重视不够。基层政府没有把科学普及放在重要位置,相关工作也多流于形式。

2.2 科学普及的人才匮乏

目前,进行科学普及的主体仍是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已经承担了繁重的科研任务,无法专心地投入到科技普及工作中,只能在农民需要时才会以传授者的身份进行讲座教学等工作,科普效果不佳。

2.3 科学普及经费缺乏

因基层政府缺乏对科学普及重视,所以投入科学普及的经费相对较少。但农村科普工作需要专家指导,由于缺乏经费,难以得到各类专家指导。同时,现代科学普及还需要现代技术装备的配合,但因经费不足,一些借助技术装备的现场教学难以实现。

3 推进农村科学普及的对策

3.1 制定政策,整合科普效能

一是各级政府要制定科学普及总体规划,包括农村科普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各级政府间的具体协调措施,以及科普目标责任制,便于农村科普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以市级科协部门为主、县级与乡(镇)级别为辅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将科普宣传纳入农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构建农民增收与科普工作并轨的双向机制。

3.2 加强人才培养,增强科普力度

科普人才匮乏且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村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强科学力度,一是用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是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领导者,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首先应成为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掌握先进实用技能的带头人。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水平、科学方法和管理方式,对制定农村本土化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等具有决定性作用;二是用好返乡知识青年、大中专毕业生。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很多高校毕业生把创业的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实现他们人生价值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知识和技术,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3 扩大资金投入,提升科普活力

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这是农村科普事业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经费,用于培育大批农村科普队伍和农村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社会各类资金的投入,是农村科普事业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格局,设立工业、城市专项资助农村科普的服务平台;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建立乡镇企业科普专项资金,将乡镇企业科普纳入农村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当地所需的专业技术协会,以专业技术协会为支撑点,拓宽农村科普经费来源渠道,壮大经费资助力量。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科普平台

农村科普工作没有阵地便会缺乏有效载体。有了阵地,才能经常性地吸引农村干部群众来学习科学技术,更好地利用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科普工作。一是整合现有资源。结合乡(镇)学校、文化站等场所设立科普站、科普图书室等固定场所等,明确职能,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学习科技、交流技术的科普阵地。二是建立与现代科技衔接的科普平台。传统的科普宣传方式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进步,不能仅仅停留在赶科普大集、举办展览这样的传统方式上,要追求创新,利用现代传媒,如互联网、手机APP、电视专题等现代化手段增强科普的效果和影响力。三是抓好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要积极引进科研院所的科技示范基地进乡入村,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对广大农民进行科学普及。科技示范基地具有农业科技普及的时效性和直观性,通过农民对高新品种及技术试验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此外,科普示范基地还能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3.5 开展咨询服务,强化科普效果

一是开展科技咨询。以“科技活动周”等形式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咨询服务,解决农户科技政策层面的问题。二是开展现场教学。让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课堂教学、现场示范等方式,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对农民的教学培训一定要考核实践操作,否则就是流于形式。所在单位的培训应采取实践型,确保农民教会能用。例如茶叶技术培训时间在15天左右,当季培训从采茶、杀青、炒茶、制茶到出产品全部教学,并且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是参训者单独采茶到制作出一锅茶产品,考核合格发结业证。这样才是真正的技术培训与推广,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三是进行人才派驻。发挥科研院所人才优势,选派优秀科技人才挂职科技副县、乡(镇)长,为当地农业生产和科学普及提供长久的智力支撑。

4 结语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所以农村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动力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没有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而农民素质的提高,需要大力进行科学普及。因此,政府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充分利用科研单位人才资源,全力推进科学普及,改变农民思维观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1]黄永铭.以市场为导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9).

[2]金喜成.科学普及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研究[J].农业经济,2011(06):69-71.

[3]姚莉莉,陈玉成,李玉德,等.试谈农业科研院所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2010(12):16-17.

[4]贾晟.农民科学普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1):19-23.

[5]张焰.普通高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特点的探讨[J].科学咨询,2006,(07).

1.2 农村改革拉大收入差距

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家陆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村改革措施。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利用集体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而且可以利用出租、合作、独资等方式吸引工商资金向农业农村投入。在惠农政策落实和农村改革推进好的村级组织,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村民不但可以持续分享资源资产收益,并且村级集体经济也会不断壮大。如果不充分利用政策和加快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很难实现。由此可见,农村改革的进程,将直接关系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而有的村级工作运转依然摆脱不了对财政投入的依赖性。

1.3 间接资金运作总量加大

为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国家还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并不断增加总量,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实行各种奖补政策、扶贫政策和救助政策等,大量公共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这些资金有的由相关部门管理并投放;有的由村级组织上报有关数据及资金额度;有的由村级组织直接支配或再分配等。村级干部在公共财政资金运行和使用中,能否做到公平公正,不仅影响到资金使用的应有效益,而且关系到农民最直接的现实利益。所以必须将账项以外的资金一并纳入其中,以反映财务管理的整体性。

2 村级财务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2.1 村级财务管理不够透明

多年来,按照上级有关部署,村级普遍实行了村务监督和村务公开制度,其核心是财务管理。从实践来看,效果在有些地方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地方经济项目与资金使用应由村干部决策或决定,村务监督流于形式。在财务管理上,有的较长时间不发生业务,经济活动量大的村级财务业务量较大。在财务公开上,由于条件的局限性,财务公开没有细化到每项支出,只能笼统地公开。同时,在实行村财乡管的地方,村屯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农经部门受人力所限,难以集中实行财务公开。总体来看,不少地方的村级财务透明度依然不足。

2.2 村级资金运行监督乏力

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是农经管理部门的工作范畴,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基层农经部门既是村财务管理者,又是财务监督者。2008年年初农业部修订并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明确规定对村级组织的公有财产、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制度执行、合同履行、专项资金、公益事业、经济责任等方面实施审计监督。农经部门的审计是作为内审的形式存在的,其机构设立在农经部门内部。在实行村财乡管的地方,基层农经部门实际上履行着既管理村级财务,又监督村级财务的职能,审计监督往往处在乏力水平。即使村级财务独立管理,农经部门的内审与监督任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内审监督缺位现象比较普遍,实行内审监督全覆盖的目的难以达到。

2.3 村级干部权力监管缺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财政将围绕“三农”注入大量公共资金,用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村干部在资源资产出租、征地补偿、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等方面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责任。不少地方的村级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在上述经济活动中违法违规侵吞公共资金和损害群众利益。从以往案例看,村级干部的权力运行监管缺位。对于村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农经部门的内审尚未全面开展。

3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保障措施

3.1 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主体责任机制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着农村社会稳定。推动村级财务规范管理,维护集体组织成员合法权益,首要的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主体责任机制。要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针对村级财务的特点,在村级领导班子、财务人员、村务监督人员中落实主体责任,实行责任清单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安全运行。同时,农业部门也要在直属的农经管理机构中落实好管理和监管责任,协助村级组织强化财务管理,在规范管理中发挥资金的应有效益。

3.2 探索实行村级政经分离体制机制

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国家在政策上鼓励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同时,在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中,国家提出探索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实行“政经分开”试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集体资源资产经营收入的增加,村级集体财产规模日趋累加,村级财务管理任务不断加重。为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增加村民收益率,要勇于在管理方式上改革,推行政经分开,村“两委”负责领导和决策,财务运行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

3.3 开展村级财务状况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依法理财,综合治理的机制制度,增强村干部在财务方面的法律意识,促使村干部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要创新财务公开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尽可能地扩大财务信息公开面。要坚持专门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发挥群众在财务管理上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严肃查处村级财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村级财务在依法管理中运行。

3.4 开展多种形式的村级财务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的工具和载体,农村财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亟需审计监督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在现有审计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框架内,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监督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农业部门负责农经工作的内审,要切实履行职责,在自管自审的业态下,可邀请村务监督人员参与审计,或村民代表对内审情况再监督,以使审计公平公正。基层国家审计要与地方政府多加沟通,掌握县域农村财务管理现况。基层审计与农经部门内审也可联合对重点农村进行审计,以利于带动内审并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作者简介:王乾伊,党支部副书记,研究方向: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G237.6

A

10.14025/j.cnki.jlny.2017.17.002

刘维帅,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农业科技管理与服务。成分的村办企业,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而且扩大了村级组织收益,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尤其是自然禀赋比较好的地方,依托自然资源和集体拥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兴办涉农产业和工业企业,使资源大量增值,村级自有资金规模日趋扩张。而也有不少村级组织集体经济长期处于薄弱状态,村级运转需要依靠财政投入,这种状况致使村级财务管理存在差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