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孙云安
摘要:口蹄疫是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过去俗称口疮、蹄疮、鹅口疮。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舌部、蹄部和乳房皮肤形成水疱和溃烂为主要特征。口蹄疫病毒有七种主型及多种亚型,近年来在我国以O型、A型、亚I型为常见。该病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和扑灭,所以我国将其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本文主要分析了口蹄疫的病原特性和临床症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检疫要点。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偶蹄动物;检疫要点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3.016
1病原特性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异的特点,根据其血清学特性,将其分为7个主型,即O型、A型、C型、南非Ⅰ、Ⅱ、Ⅲ型和亚洲Ⅰ型。每一主型内又有不同的亚型,在同型中,各亚型之间在临床症状上差异不大,但是彼此之间没有交叉免疫保护力,病毒的这种特性,给该病的检疫和防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口蹄疫病毒在病畜的水疱皮和水疱液中含毒量最高,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但直射阳光和高温对其有杀灭作用,对酸碱很敏感,易被酸性或堿性消毒剂杀死,病畜的肉只要加热超过 100℃也可将病毒全部杀死。
2流行病学
该病的发生虽无严格的季节性,但一般多流行于冬、春季,至夏季往往自然平息。口蹄疫病毒可侵害多种动物,但主要是偶蹄兽,驼科动物易感性较低。家畜中以牛最易感,其次是猪和羊,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性,但对仔猪的危害性最大,常常引起死亡。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其次是潜伏期带毒的动物。病畜在发热期,其粪、尿、眼泪、奶汁、呼出的气体、精液均含病毒,但主要存在于水疱皮和水疱液中。病毒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进入易感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发病,最危险的传播媒介是病猪肉,还有泔水,屠宰场的饲养管理用具和运畜车辆被病毒污染后也是危险的传播媒介,近年来证明,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3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天左右,发病率高,传播快,猪感染发病后多以蹄部发生水疱为主,少数在唇部发生水泡,病初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后在蹄冠、趾间、蹄踵出现水疱,蹄部发生水疱后,病猪常疼痛出现跛行或卧地不起,之后水疱破裂则出现糜烂和溃疡,如此时继发感染细菌,则出现化脓坏死,引起蹄壳脱落。牛感染该病毒后,一般出现跛行、呆立、流涎不止、口部及舌头出现糜烂。成年动物死亡率低,有的可不治自愈,但康复后动物可带毒,幼畜常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哺乳仔猪一般很少见到水疱和烂斑,通常由急性心肌炎和胃肠炎导致突然死亡,病死率高达60%~80%。
4病理变化
在蹄部和口腔皮肤及粘膜可见水疱及烂斑,乳猪死亡率高,剖检可见心包液增多、浑浊,心脏外形正常,但质地变软,心肌纤维可见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斑点或条纹,消化道也可见水疱、溃疡。
5 检疫要点
5.1临场检疫发现疑似口蹄疫症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调查疫源,采集病料送检。对出现的临床症状,结合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变化,即可定为疑似口蹄疫病例。但要做好临床鉴别诊断,主要应与猪传染性水疱性口炎、猪传染性水疱病相互区别。
对疑似病例,要采集病料送检,进行确诊和毒型鉴定,发病动物以采集未破裂的水泡皮和水泡液最好,对临床健康但怀疑带毒的动物在宰杀后采集脊髓、肌肉、淋巴结等组织作为送检材料。
5.2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内的区域为疫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10公里的区域为受威胁区。
5.3疫情处置
对在屠宰场出现的口蹄疫病畜及同群畜要以不放血的方式进行扑杀,并对被扑杀畜、病死畜及其产品进行焚烧后深埋或以封闭不漏水车辆运往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处理;对粪便、污染的饲料、污水、垫料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对发病的家畜及其产品进行疫源追踪,并做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5.4紧急免疫注射
对受威胁区内最后一次免疫超过一个月的所有易感动物,进行一次紧急免疫注射,同时加强疫情监测。
5.5严格检疫关,严防疫情传入
一是严格产地检疫,动物离开产地之前,要认真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口部及蹄部要仔细察看,确认临床健康后方可出具检疫证明;二是严格屠宰检疫,对进入屠宰场的动物一定要详细了解其产地来源,运输状况,查证验物,核对免疫标识,并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对跛行或卧地不起的动物先用水将蹄部冲洗干净后进行检查,确认无疫后方可进场待宰,宰后要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程》进行严格宰后检疫,保证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5.6做好自身防护
发生口蹄疫疫情时,检疫人员在封锁、采样、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无害化处理等过程中,要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胶鞋,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防止人为扩散口蹄疫疫情。
参考文献
[1]李伟光.牛口蹄疫病症特点与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 2016,(11).
[2]韩惠瑛,师汇,左光明.口蹄疫流行原因分析与我国防控措施[J]. 山西农业科学, 2007,(03).
[3]周锦萍,葛杰,鞠龚讷.口蹄疫的流行概况及防控策略[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04).
[4] 孔令元.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16,(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