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傅小峰+隗佳+熊林武+胡颖
摘要:我国“三农”问题由来已久,为解决这一瓶颈,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更是全力以赴,科技特派员制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孕育而生。文章根据我国10多年科技特派员所经历的路程,讴歌了广大科技特派员为解决“三农”问题所做的重大贡献,同时也揭示了这项工作所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有效措施,期待引发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三农”问题;科技特派员;作用;缺陷;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1-03-3
1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
“三农”问题一直是牵动着我国经济发展十分紧迫而又繁重的难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首要工作来抓,从2003年起,中央连续十一年出台了一号文件,围绕着解决有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出台了相应的具体办法措施及其实施细则,使我国历史形成的大量农业和农民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粮食总产量超过6亿吨,连续十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896元, 连续第四年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快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1],创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在江西,至2012年底,全省超级稻应用面积累计达5515万亩,与2004年相比,累计增粮68亿斤,农民增收70多亿元;超级稻示范区平均亩产达485.2公斤,较全省同期水稻平均单产亩增104.3公斤,亩均增收100元以上。超级稻示范区内水稻抛秧、机插技术覆盖面达95%,测土配方和平衡施肥技术覆盖面100%,绿肥稻草还田和农田养分循环技术覆盖面达75%,绿色植保技术覆盖面达100%,机耕机收达100%,辐射区内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到位率稳步提高,发挥了超级稻品种的高产优势,促进了超级稻大面积均衡增产。2013年江西早稻超级稻超过400万亩,全年超级稻应用面积已突破1100万亩[2]。在这里,我们不禁感叹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除了政府政策的指引和支持,还包括全国数以万计科技特派员在内的广大农业战线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和卓越贡献。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委和市政府为探索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在科技干部交流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与实践。国家科技部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将该做法陆续在部分地区扩大试点,之后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实行。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创新制度,其意义在于将科技、信息、管理、人才、资金等要素引入农村,实现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科技特派员制度也由过去一对一的单一形式,发展到建立工作站、服务中心、咨询部、创业基地等点线结合、线面挂钩的多种形式,由个人科技特派员服务向团队和法人科技特派员、联合组团式服务深化,内容更多,触及面更广。如浙江省农科院采取科技特派员组团的形式下乡,带产品、带技术现场指导,采取“实物成果+技术成果”服务基地生产,生产人员感受了“接地气”式指导。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科技特派员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它的日臻完善,形式进一步多样,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明显,必将因此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1.1 科技下乡,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田间地头,靠天吃饭不再是庄稼人的代名词
几乎每年的春耕大忙时节,以科技特派员为主力的百万科技送下乡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送科普资料书籍、现场演示指导、办农民培训班,创业基地讲课[3]、讲授春播春种、田间管理、除草施肥等实用知识。农户们正是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和零距离感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累,长了见识、懂得了科学种地的奥秘,收获了致富的喜悦,他们的命运不囿于老天摆布,驾驭自然的本事卯足了自信,逐渐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
以南昌市为例,2014年春季科技特派员工作重点与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联系得更加紧密、更具有特色,采取农科教大协作、市县乡大联动方式,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或利用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平台,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服务、进行农资展示、组织技术培训。集合种植、畜牧、水产、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粮油、畜禽、渔业、经作、休闲农业、农机服务组和农村政策宣讲组7支队伍,深入全市7个农业县(区),围绕春耕备耕、春季防疫开展进村入户指导、示范性培训和惠农政策宣讲等服务活动。
南昌市农业科学院组建时间不长,但科技特派员工作十分活跃,已屡创佳绩。该院凭借在整个南昌市区农业系统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优势,每年派出了占全市6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到市区50多个县乡村和企业,惊蛰以后都会集中一段时间,在几个乡村点,轮回开展农田问题面对面咨询、科普知识问答,赠送农业技术资料、组织农技培训等多项服务活动。仅在2013年先后派出科技人员30多人次,在南昌市五星殖场,南昌县泾口等乡(镇),企业培训种植大户3000余人次,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9项,引进、示范、推广34个蔬菜新品种、实施农业科技项目6项;服务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示范区800余亩,建立了两个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在年度农村创业服务活动中,所挂点服务的企业获得国家星火项目计划一项、南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中国著名商标、江西省著名商标、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六项实用型专利证书等成果;同时科技人员积极撰写技术服务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在江西农业信息网、南昌农业信息网发布技术信息200余条,在江西境内提升了知名度。2012年该院四位同志获年度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先进个人称号,占到全市受表彰的3成以上。
1.2 为农民解忧,靠知识抵御自然灾害,实现旱涝保收
现在许多庄稼人,每当农事灾害降临,一筹莫展的时候,都自然而然地想到农技人员,而农技工作者们也常常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排忧解难,建立了良性互动,彼此契合的关系,这是因为得益于科技派遣活动长此以往的持续,得益于彼此建立的深厚感情和友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哪有需求,那就有特派员的身影,似乎算得上贴身“护士”。在今天,我国的农业虽然不能完全摆脱自然法则的束缚,但确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所作为[4],虽说不上人定胜天,但却可能力挽狂澜,创造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人间奇迹。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2008年初中国南方曾爆发大规模雪灾,蔬菜等经济作物大部分冻伤或毁坏。面对50年不遇的大雪,当年原南昌市蔬菜研究所派出多名科技特派员,在市农业主管部门的统一调配下,奔赴全市10多个遭受冰雪威胁较重的乡村,展开救援行动。记得当时的杨子洲乡是我市蔬菜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全乡据不完全统计遭灾面积达800多亩,直接经济损失达60多万元,许多大棚被积雪压垮,近1/3庄稼颗粒无收。特派员们顶着刺骨寒风,与乡亲们一道清理地上的积雪,挖沟排水。一方面对于尚能保住的菜苗,采用适当的保温措施继续让它生长,使灾情损失减到最小;另一方面与有关种子公司协商,紧急调运成熟期短的蔬菜品种,抢栽抢种,争取把灾害的部分损失夺回来,确保市区的蔬菜供应。
1.3 科学种养,多品种,品质优,丰产丰收
今天我们餐桌上的饭菜可以说今非昔比,舌尖上的中国可以很自豪地为世人所称道,在如此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我们也尽情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饕餮“盛宴”。在过去,没有科学种田的普及,庄稼人孤陋寡闻,坐井观天,种地的手段单一,地里只长些平瓜素菜,可供选择的寥寥无几。在今天,可以肯定的一点,科技特派员的下乡,象是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为农民壮大了胆,撑起了腰,农民们昔日敢都不敢碰的活,现在有了底气,尝试着做一做,有机会干一场,甩开膀子闯出种。如今庄稼地五谷丰登,江河湖泊鱼虾满塘,山地丘陵瓜果满山,市场繁荣,人民富足。
在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省中药研究所的俞旭平2003年入驻担任科技特派员,培训农户,建中药材种苗、试验示范基地,制定中药材地方标准,突破中药材连作障碍技术,创办中药材加工厂,在他的帮扶下,枫树岭镇中药材总收入10年增长了近6倍,成了全省闻名的“中药大镇”。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10083元,其中中药材收入占了29.3%,中药材产业成了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浙江省文成县,省农科院卢立志、陈学智等养兔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后,全县年肉兔饲养量超过200万只,兔业产值近2亿元,兔农年增收超过5000万元[5]。
南昌市农科院高级工程师王玉兰挂点安义县新民乡昆仑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渔业养殖先进理念和最新成果带到帮扶点,利用多种有益微生物单独分解发酵家禽粪便等有机物,将分解发酵完的有机液注入养殖水体中培养水中的浮游生物供花白鲢食用,既绿色又环保,提高了养殖鱼类品质,减少鱼病防治的化学药品使用,大大提高了养殖安全性。使该乡450多亩水面养殖的花白鲢、青鱼、草鱼出产优,价格好,当地养殖户的收入明显好于往年,在当地传为佳话。
1.4 解放劳动力,种田人逐渐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
科技特派员将最先感受到先进生产理念和思路带到田野大地,传播农业科技革命最新成果,引导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宣传推广使用新型农机具,减轻劳动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让农民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走进田野,已经成为大趋势,机械化代替人工、智能温室大棚、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等等,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规模扩大,效益提升,为多元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
江西近两年采取建立“富民强县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团”、 “科技特派员创业流动站”、“鄱阳湖生态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基地”、“农转及星火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点”的“四大组团”的模式,进一步拓展科技特派员的施展空间和服务载体。坚持与科技计划相结合凸显载体效应、与科技入园行动相结合凸显地方特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凸显科技兴农、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凸显富民强县、与农村信息化相结合凸显服务亮点、与科技扶贫工作相结合凸显民生情怀的“六个结合”创新做法,比较成功的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特色与当地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融为一体,突出政策导向。
2 科技特派员在实际农业科技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形式多于内容。许多派出单位为了挂个名头,标新立异,借势渲染,派出才几个人,也没有做出多少事,却张扬得十分热闹,往往造成大家的审美疲劳,贻笑大方。
少数人注重待遇而淡化责任。作为公益性服务项目,下派基层指导生产和工作,既是责任,也应该是份内之事,而有一些人却老是惦记着自己能得到什么,是否吃了亏,待遇低了,很少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其实自己所得到的报酬远比所作的奉献高得多。
指手划脚代替深入实际。农业科技指导,更多的应是深入实际,亲临现场实地查看,就地、直观解决问题。但有的人员不肯来到现场作示范,导致工作不深入。
急功近利,脱离因地制宜。特派员下乡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件长期而持久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但一部分人员,头脑发热,一时心切,不顾当地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条件,也未作充分调研,大搞不切实际的样板工程、面子工程,大兴土木,劳命伤财。到头来,浪费了资源,得不偿失。
视活动为“唐僧肉”,人员良莠不齐。国家推行这样活动的初衷,原本是推荐那些具有一定技术专长,农业专业知识丰富的学者,派到乡村支持当地的农事工作,加快农产品结构调整,使农民增收致富,但其中存在搭便车的人,浪费了国家财力,助长了不劳而获的坏风气。
缺乏严格的考核流程。政府花巨资补贴下乡的科技特派员,虽说是公益活动,社会效益是一方面,但不能不顾及经济效益,严格的考核是必要的。但一些督导检查缺乏具体的考核指标,内容比较笼统,很容易掩盖某些问题。使一大批很有作为的人吃了亏,让少数人钻了空子,这显然有失公平。
农民们盼着有学问、懂技术的特派员下乡扶助济困,传经送宝,迫切希望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而我们的一些人,开始时雄心勃勃,大有一番干事业的味道,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当他们遇到某些困难的时候,畏难情绪油然而生,甚至打退堂鼓,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对农村缺少了解,少了些思想准备,主观上原因也是他们内心浮躁,很难沉下心来,不甘心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3 围绕服务“三农”不动摇,大力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原因有:一是农业生产力不高,基础设施、生产手段、产品结构、抵御风险等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软肋;二是农村自然约束力偏高,土地、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三是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科学知识比较贫乏,土地流转所带来的农民工承接城市用工困难短时难以扭转。为此,形成浩浩荡荡的科技大军奔赴乡村第一线,是我国转型社会一大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6]。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科技特派员队伍的稳定从上到下,要设立专职的管理机构部门,工作内容包括经费、人员调配、宣传报道、项目协作、成果推广、监督检查等事项,并与在本单位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7],做到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彼此相长,绝不能认为是各个单位派出的人员,而放松了管理,即使承担专业职能不一样,但却有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可能,有些要素资源可以整合,发挥最大功效,虽然该组织不具备刚性的约束力,但总会给人以某种归属感,起到稳定思想、成就事业的促进作用。
各派出单位要强化协调,争创自己的服务特色。农村广阔天地,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可供青年才俊施展的空间巨大。一项创富的好点子、一个特色项目推介、一项成果推广、一条开辟市场的好途径等,都会给所在当地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简而言之,就是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优势,引进或发现,创造出别样的产业、产品、项目,以此为突破口和依托带动相关项目连锁反应,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谓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就是这个道理[8]。
要对科技特派员进行再学习,再提高,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不断更新观念和思路,更好的为群众服务[9] 。世界是博大的,形势在变化,人类的知识永无穷尽,对于站在科技前沿的工作者来说,肩负着推进科学事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只有先于他人而学习,先于他人而进步,才能担当得起改造社会、引导他人的重任,而且作为科技特派员与第一线的生产者接触最频繁、最紧密、最直接,他(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作当代知识分子的学识水平,其感召、效法、引导力的作用十分有效。[10]
强化制度保障,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以有利于服务为根本宗旨,良好的制度是确保特派员工作有条不紊的先决条件,但制度只有在严格的管理和不折不扣的执行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制度要切实可行,操作简便,留有余地,尤其对于此项制度,牵涉面广,情况复杂,环节和层次多,涵盖内容丰富等诸多因素,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善,使之更趋合理,更贴近实际,执行的更加有效,始终围绕着为民服务的终极目的而永续创新[11]。
对科技特派员的考核要着重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科技特派员一脚踩在基层,一脚靠在科研,而且思想还要因时而变,因事而动,因地制宜,据此特殊情况,给考核增加了难度,普遍性约束力不强,只有一事一策,一情一议,一地一(办)法进行处理,但千万不可因情况多变,而丧失考核要求,降低考核标准,否则将滑向不可调控的境地,失去科技下乡的真正目的。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推举出来,淘汰那些庸庸之辈,形成新陈代谢的常态机制。为了使科技特派员工作落到实处,选贤任能极为重要,派出去的人代表政府的形象,要为那些出类拔萃、真才实学的莘莘学子搭建施才的平台、创造机会,委以重托,施以厚爱。
各级管理部门和派出单位领导要加强日常工作巡视制度,保持上下联动、反馈及时、信息畅通的网格化,这是一支声势浩大,而又布局分散的庞大群体,其任务的时间周期长、跨区域广、工作量大、随机性强、不确定性因素多。加强督导,跟踪指导、协调事宜随时都可能触及,经常性的巡视必不可少,将有利于工作的连续性、时效性和统筹性的相统一。
定期召开特派员的工作汇报和经验交流座谈会,由于挂点单位众多,各人的专业任务不相同,还有每个人的经历和资历有长短高低,认识问题角度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优劣,这就要通过一定的机制,一定的沟通渠道,即定期的座谈交流应是不错的选择。学习、借鉴、切磋、分享,以扬长避短,以老带新,智慧的交融和碰撞,形成团队的力量,集体的优势,大家的睿智,共同把科技推广事业做大做强,更好的造福于百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粮食“十年增” 改革促发展——农业部就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及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答记者问[J].农村工作通讯,2013,(24):21-26.
[2]江西省超级稻发挥超能量累计增粮68亿斤,帮助农民累计增收70多亿元[N].江西日报,2013-07-10.
[3] 蒋和平,崔凯.培育创业型农民带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2-108.
[4]刘涛.自然灾害、技术效率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8-35.
[5]科技特派员制度一抓十年惠“三农”——科技之花绽放希望田野[N].浙江日报,2013-5-23.
[6] 杨晓华.加大服务三农力度,促进科技成果推广[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4):124-125.
[7]刘双清,蒋廷杰,胡泽友,匡勇,王奎武.地方农业高校实施“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的科技服务价值[J],农业科技管理2014,(1):73-76.
[8] 江西外国专家局,“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服务农民增收致富[J].江西农业,2013,(3):26-28.
[9]韩常灿,邵敏.农业科研单位青年人才教育培养的实践与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4,(1):94-96.
[10]曾朝辉.农业高校科技兴农运行机制研究[J].长沙:湖南大学,2011.
[11] 齐守印.管理是最重要的生产力[J].管理科学文摘,2001,(6);8-10.
作者简介:傅小峰,南昌市农业科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通讯作者:隗佳,本科学历,华东交通大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