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让广大农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度逐年上升,网络逐步融入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在农村互联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伴随其发展过程衍生的安全问题也愈加引人担忧。分析维护农村网络安全的必要性,探究农村网络安全现状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尝试性提出维护农村网络安全有效治理路径。有利于为农民生产生活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进一步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1 维护农村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1.1 巩固农村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
据2010年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50.32%。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17年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农村网络发展空间极大,且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断推进,农民也将成为我国网络空间重要参与主体。当前,网络成为意识形态争夺战主战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农村网民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而网络作为反映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为政府对农民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搭建了平台。在此之前,政府与农民沟通方式多为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沟通,缺乏足够的时间与农民及时互动,而网络的出现创造了一个双向沟通交流的语境,为政府和农村自治组织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提供大量一手数据,有助于政府时刻了解农民的思想状况,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的指导地位。
1.2 “互联网+”计划在农村落实的重要保障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指出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网络引入农村生产,接入农民生活,改变农民传统生活方式。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涵盖范围较广,重点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互联网+农业”计划也在此行动计划范畴内,“互联网+”计划在农村落实可以推动乡村农业振兴,推动乡村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可以为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提供新型信息技术,具体分析农业生产所需各種因素,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互联网同样可以应用于农产品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农民规避农产品销售风险,减少财产损失,增加农民收入。而此类措施落实离不开安全、健康与清朗网络环境的重要保障。
1.3 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农民网络素质的重要方面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在农村不断普及,网络已经走入农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主要手段之一,网络文化建设也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互联网引入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农村文化建设宣传内容,增添农村文化表现形式,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与文化学习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农村文化软实力。
随着网络从城市向农村普及,农民也渴望通过网络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政策,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借助网络平台发声。但由于网络在农村初步兴起,农民尚未受到专业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培训,且网络自身具有虚拟性,存在诸多不健康信息,若农民自身缺乏判断力和自律性,长期浏览接收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将会给农民的网络素质与道德修养带来极大的考验,产生道德失范的行为。因此,适时引导农民文明上网,维护农村网络安全,是提高新时代农民网络素质的必要条件。
2 农村网络安全问题现状
2.1 农民政治信仰危机
在农村信仰宗教的村民多为中老年群体,集中在女性,且文化程度偏低。探究农民信奉宗教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宗教信仰可以给人带来慰藉,可以在农民遇到困难或有某种难以达成的愿望时作为精神寄托,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终极关怀。但农民信奉的宗教并不一定全部是正统宗教,有可能是民间信仰,甚至是邪教。当前,网络的兴起进一步推动宗教在农村传播,并成为宗教人士对农民进行传教的手段之一。在农村通过网络进行宗教传播主要是利用网络社交软件的发布信息、创建群聊、转载等功能进行宣传,编造灵异事件和网络谣言吸引非信教农民的关注;或是借助网络的通讯功能打造熟人关系网,联络熟识的亲戚朋友进行传教。依据网络进行传教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为政府调查统计、随时了解掌握农民的宗教信仰状况的工作增加了难度,若不能加以正确引导,会造成农民政治信仰危机,甚至危及我国的国家安全。
2.2 农村网络诈骗多发
网络逐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走出乡村的重要渠道的同时,由于网络产业的发展要求吸引更多的普通大众加入,对于发布信息内容要求的门槛较低,且农民对自身的网络安全疏于防范,使得犯罪分子趁机利用花样的陷阱和新型技术对农民进行多途径的诈骗。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网络诈骗也从PC端发展至手机端。信息泄露是网络诈骗的助推器,利用盗取的个人信息,犯罪分子多采取精准诈骗,发生在农村的网络诈骗案件多是犯罪分子针对农村人口结构现状进行诈骗,农村拥有较高学历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日常生活的多数村民为学历较低人士、老年人与青少年儿童,犯罪分子将目标对准老年群体,在通过恶意软件套取目标人物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冒充身份以多重理由骗取钱财。其他诈骗方式还有利用社交软件如微信的朋友圈、红包等功能进行诈骗;抓住农民的投机心理,利用网络熟人、网络谣言进行诈骗等。由于农民的社交范围较为狭窄,碍于自尊问题,多数农民在被骗后选择闭口不言,导致诈骗愈演愈烈。
2.3 农村犯罪率上升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遍应用丰富了农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然而其发展过程中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其为农村犯罪提供新途径,导致农村犯罪率呈升高趋势。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法人士将传统犯罪与网络相结合,严重阻碍农村网络的健康发展。这些犯罪大致包括网络赌博、网络毒品与网络色情。农村传统形式上的赌博,多为农闲时有固定据点的小范围娱乐性的赌博,经过精心设计的网络赌博,对农民更具有诱惑力,极易发展为网络赌博犯罪,网络赌博犯罪会破坏参赌人员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严重破坏农村的经济秩序,为农村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带来隐患;相较于传统的犯罪形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毒品犯罪是一种全新的犯罪手段。通过网络进行贩毒制毒交易,导致农民生活颓废、妻离子散甚至是家破人亡。网络信息流通速度飞快,利用其传播贩卖淫秽色情信息,不需太多成本还可以迅速获利,网络色情犯罪利用网络进行各类色情犯罪行为,谋取经济利益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严重污染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 农村网络安全治理路径探析
3.1 地方政府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应对当前农村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各村的地方政府应坚持实行“线上线下齐抓共管,引导与防治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在“线上”应加大监管力度,增强地方公安机关的网络执法能力,不断提升公安机关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安排专门的网警队伍建立并管理局域网,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进行信息拦截,从源头上减少诈骗信息的涌入;提高地方网络系统安全等级,定期监测网络内容,有效应对多种形式的网络犯罪,落实互联网依法公开管理,开通网络举报系统与网络联系专线,对农民举报的问题及时受理并做出反馈;加强引导与宣传,设立农村网络服务站,利用各软件建立相关信息平台,在群聊、朋友圈及时推送更新网络安全相关信息。
在“线下”对于各村推进网络与产业经营相结合的地方企业,政府应起到监督的作用。督促其加深对网络安全相关的政策制度的了解,熟练掌握并灵活网络安全技术,按照规定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加強网络软件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完整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与企业内部网络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承担参与企业合作农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对不慎泄露用户信息的管理者就情节是否严重予以追究;应完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惩治力度,彻查农村网吧,对未获得行业经营许可证和网络安全许可证的网吧加以取缔,加强管理,全面禁止未成年人上网,并定期对各村网络安全状况进行检查抽查,严厉打击黄赌毒,减少农村网络犯罪的发生。
3.2 村民委员会
农民若长期处于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网络空间环境中,便会农民丧失使用网络的兴趣,影响农村网络建设的全面发展。因此,各地村委会应高度重视维护网络安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规避网络存在的消极影响,解决农民心理上的后顾之忧,使农民可以放心使用网络,促使网络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增强农村文化软实力的利器。
各村民委员会应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网络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及时对接入网络的用户进行《网络安全法》的培训学习,使农民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网络安全受到威胁所带来不良后果;村民委员会可以发挥地方优势,结合本村村民的实际,建立属于本村的门户网站,并通过其进行宣传,推送政策法规相关内容,及时推送发布更新网络诈骗的相关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分析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抽取多类型犯罪的本质实地为农民进行细致讲解,提高农民的防范意识,使农民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邀请专业人士举办“网络知识培训会”,向农民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设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队伍与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队伍,适当集中农村各户村民进行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示范各类正规专业的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提升农民自身的网络安全技能水平,并定期提供上门服务,进行网络安全漏洞排查,减少农民的网络安全隐患。
3.3 农民自身
“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维护农村网络安全从根本上离不开农民自身防范意识的增强与农民网络素质的提高,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农民应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做维护农村网络安全的直接参与者。自觉增强学习网络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甄别虚假消息的能力,提高警惕,保护自身私密信息的安全,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被小利益迷惑,踏入犯罪分子设置的陷阱;农民应在主观上建立起思想防线,自觉抵网络空间中虚假、黄色、消极的网络内容,不造谣不传谣,增强抵御不良信息侵蚀的能力。
此外,农民应多关注网络制度条例与网络法律法规,努力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正确对待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培养文明上网的好习惯。不应“表里不一”,在虚拟世界中任性妄为,无论是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应以统一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防止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努力做一名知法懂法、网络素质良好的合格网民。
作者简介:任春雨(1994-),女,汉族,黑龙江省集贤县,法学学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