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麦微肥试验效果小结

时间:2024-05-30

秦钧

1实验目的

和平顶山市市土肥站合作安排微量元素B、Mg、zn化合物硼砂(四硼酸钠)、硫酸镁、硫酸锌试验。通过在小麦上施用微量元素(硫酸锌、硼肥、硫酸镁等),观察对小麦后期长势影响及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2试验地情况

该试验地处郏县薛店镇王疙瘩村,是郏县小麦品种展示试验基地。该地属于黄土地,土地平整,排灌方便。整地时每亩施用N-15:P-15:K-15复混肥50kg,沼液1500kg,整畦播种。

3试验材料

3.1小麦品种

周麦22

3.2微肥

微肥由市土肥站统一提供。(Na28407.10H20 CuS04.7H20ZnS04.5H20)

4试验设计及方法

设置三个重复,每个重复四个小区(含对照ck)。每小区试验面积66.7平方米,小区微肥喷施采用随机排列。试验时间,在5月29日(小麦灌浆期)以1000ppm(千分之一)的浓度喷施,收获时间:6月10日统一收获。按照每个小区五点取样,同一微肥试验品种混合取样,称出千粒重。

5实验结果

展示田对照区(ck)实产1176斤/亩,对照区千粒重53.12g、B区54.5g、Mg区53.06g、Zn区53.94g。折合亩产试验区产量分别比对照区B+15.25kg、Mg-0.65kg、Zn+9.1kg。

6实验结论分析

6.1 B区表现

B区小麦千粒重54.5g,较对照区+1.38g,折合畝产比对照+15.25kg。理论分析:硼元素作肥料施用,硼虽不是植物结构成分,但对碳水化合物的运转起到重要作用。在植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逐渐衰退,吸收肥料能力减弱。根外追施B肥,能够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强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蛋白质的代谢,增加叶片中蛋白质含量,促进叶绿素形成,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叶面追施很快被直接吸收利用。

6.2 Mg区表现

Mg区小麦千粒重53.06g,较对照区-0.06g,折合亩产比对照-0.65kg。理论分析:Mg元素是植物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在小麦灌浆期叶绿素在植物体内已达峰值,并逐步进入坡谷,新增加的Mg元素不会被吸收利用,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失绿落黄转入完熟期,其产量水平应和对照相当。

6.3 Zn区表现

zn区小麦千粒重53.94g,较对照区+0.82g,折合亩产比对照+9.1kg。理论分析:植物叶绿素组成成分中Mg,很容易被金属元素zn所置换,成为含zn叶绿素,有替代叶绿素的功能效率,促进小麦籽粒增重,提升千粒重,增加亩产量。zn元素在籽粒之中含量也会随之增加。

6.4原因分析

小麦在不同的产量水平对自然环境的光、气、热、肥、水吸收利用,不是在一个模式的等比水平线上,而是有选择的利用,以N、P、K为主的多元复合肥已经不能满足逐步高产的有效利用。而生产化肥的厂家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或者一个登记证规定含量配比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在增高的产量水平上各个环节对各种元素的吸收利用上有所升降的新需求。这次小麦微肥试验单因子试验的增产弥补了常规平衡施肥的短板。

7建议

由于此次所做的试验仅是在小麦灌浆期进行一次微肥千分之一含量喷施试验,在试验结束仅对小麦千粒重进行了称重。建议明年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扬花初期、灌浆期分别按照千分之一、千分之二、千分之三等不同含量进行分区综合试验,对小麦收获籽粒进行元素含量分析,找到合适喷施用量,并对含锌小麦的生产提供依据。

zn元素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现代的食品满足不了人体对缺锌的需求,生产含zn的口服液进行补充。但多是无机锌产品,不利于人体吸收利用。有机锌对于人体可直接被吸收利用。我们可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施用含锌元素的微肥,通过植物的代谢产出含锌的主粮、饲料。经初试可以是小麦增产,虽然增幅不大,却有学术意义。施用ZnS04经过分解被植物吸收后的zn元素能置换叶绿素中的Mg元素生产含zn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含zn的有机物质,这是理论数据,有待于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分析化验鉴定,微肥ZnS04的增产是含zn增产还是zn促使增产。若小麦、玉米籽粒中含zn量增加,会成为我们期望的需zn有机食品、饲料的来源。在栽培管理中,zn的施用量或与其他元素配合含zn量的增幅关系、含(富)zn种子能否遗传,有待于协调攻关。

同时在小麦灌浆期已做微肥试验,在玉米播种时按照方案基施,又在灌浆期单独用10%、1%、0.1%浓度喷施ZnS04,待测试千粒重和小区实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