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摘要:河鲈又称五道黑,其作为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冷温带,由于品种优良、产量稀缺,因此人工养殖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试验研究,阐述了河鲈人工颗粒饲料流水池驯养技术,旨在指导实践,提高养殖产量与质量。
关键词:河鲈;流水养殖;人工颗粒饲料;驯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5.02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饮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鱼类因营养丰富广受欢迎。野生河鲈作为淡水鱼,虽然味道鲜美,但产量稀少,未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人工饲养中若采用野杂鱼做饵料,不利于生态保护且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本文对山东地区的河鲈进行人工颗粒饲料驯养具有积极的意义。经调查发现,实际养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驯养技术,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显著成效。
1 试验准备
试验水源选取山东省泗水县,优质山泉水,流水池为八角形水泥池,面积140平方米,水深1米。流水池养殖模式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具有养殖密度高,产量高出一般池塘几十倍,回报率高等特点。
2 试验方法
2.1 流水池设施选择
准确选址,确保养殖场周围无污染,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本试验采用的流水池为八角形水泥池,是将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水泥池把四个角在距角1.5米处抹平而成。池壁高1.2米,池底中心比四周低3厘米,由池底中心向池外铺设排水管,中心设拦鱼栅。
鱼池进水由鱼池侧壁上端注入,注水水流沿池壁而流,使池水保持旋转状态,代谢物、残饵随水流通过拦鱼栅经排水管排出池外。在排水管流出水端加装水位控制竖管,控制鱼池水深为1米,排出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对沉淀的粪便、残饵进行无害化处理。试验池中还加装了微孔增氧设备。养殖用水应满足国家渔业水质规范要求,河鲈鱼可生长在0℃~35℃水中,最佳生长环境为18℃~24℃。
2.2 鱼苗投放
6月中旬投放河鲈夏花,最小2.5厘米、最大3厘米,体重均在0.28克/尾,投放数量30万尾。在投放时为避免自相残食,应保证鱼苗统一規格、体质健壮,另外,要注意水温温差不得大于1℃。
2.3 饲养驯化培育
鱼苗投放之初,饲喂用新鲜饲料鱼做成的鱼糜,定点、定时投喂,4次/天,日投饵率保持为4.0%~8.0%。经3~5天的饲养,鱼苗已适应鱼池的环境,对引诱投喂有了条件反射,摄食、游动、排便等活动情况都已正常。此时可进行人工颗粒饲料的驯养。
驯养的方法是在饲喂的鱼糜中拌入粒径0.8~1.5毫米的鲈鱼颗粒饲料,少量、缓慢进行投喂,等先投入水的饲料在下沉过程中基本吃光后再投喂,避免沉入水底,鱼不再摄食。用10天的时间逐渐减少鱼糜用量,逐渐增加颗粒饲料拌入量,最后达到全部使用颗粒料,驯化达到成功。
在养殖过程中需结合以下因素,例如天气、水温、河鲈活动及其生长等情况,调整投饵量,并增强投喂的定时、定位及定点特点[1]。定点投喂颗粒饲料,3次/天,投喂时间范围为上午9点到下午6点,使河鲈处在八成饱状态。人工颗粒饲料驯养成功后,为节省人工,在投喂位置可使用投饵机代替人工投喂。养殖中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饲料质量,禁止使用霉变饲料,结合鱼类的摄食情况,选取大小适宜的饲料;二是养殖者应关注鱼的生长状况,考虑天气状况等,根据鱼的饱食状况,调整投喂量;三是颗粒饲料营养成分必须达到河鲈鱼种的生长需要。
2.4 管理
巡池。每天早晚两遍巡视流水养殖鱼池,主要是观察水质、鱼活动现状及摄入量,对投放饲料进行适时的改进,并保证流水池干净、卫生,如果鱼池底粪便、残饵积存,则要立即清除,一旦出现病鱼、死鱼等,将其捞出,并掩埋。此外,巡视期间要根据相关的质量安全标准,完整、详细填写相关生产内容并做好记录。
水质。养殖时,池水始终保持水深1米,注水量10~15立方米/小时,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应加大注水量或启动增氧设备。要定期排污,1次/天,间隔15天清池,保证池内干净、清洁。日常管理中应严格记录,包括池水深度、排污及清池情况等。此外,因鱼生长快速,要避免因高温而影响水质,同时,要利用水质检测设备,及时、准确了解池塘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降低鱼病发生几率[2]。具体的方法:第一种为物理法,利用新水、增氧机等,保证新水注入量,并保持池水溶氧量最少为5毫克;第二种为化学法,采用一元二氧化氯消毒,间隔期2周左右。
2.5 鱼病预防
河鲈鱼是一种抗病力很强的鱼类,在多年的生产中未见有重大疾病发生,但还是要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在养殖期间要定期对鱼池消毒,1次/15天,使用1克/平方米的漂白粉,使水质清爽。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以预防为主,通过消毒,杀虫杀菌,保证水体安全,一旦出现疫情,要及时询问专家,结合其意见与建议,进行隔离与治疗[3]。
3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养殖时间为50天,8月上旬共收获18.5万尾。经研究证实,河鲈适合流水池养殖,并且在河鲈苗种期就可用人工颗粒饲料,经人工驯化完全替代饵料鱼,对河鲈进行饲养。但实践中应尽量控制水温,保持最佳温度,以此促进鱼苗快速生长,在投喂时要保证饵料粒径适口,避免因颗粒大吞噬不下,颗粒小鱼无兴趣吃的现象。此外,因河鲈耐低氧能力较差,在有流水的情况下,还要有可靠的增氧设施。通过试验,河鲈养殖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市场广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呈祥.美洲鲥的早期发育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2]张艳萍,焦文龙,秦懿,周蓉,王太,娄忠玉.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化及亲鱼培育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0,01:17-20.
[3]胡世然,杨兴,周承辉,等.清水江鲤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J].农技服务,2014,05:159-161.
作者简介:林益民,大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