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4-05-31

张志伟

引言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而人们常说的五谷,指的就是"稻、黍、稷、麦、菽",其中水稻又位列五谷之首,可见水稻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本篇文章就以北方黑龙江地区为例来谈谈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优良品种、高额产量、先进技术、生态环保、科学种植等,都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最终目标。如何研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各种栽培方式的不同,对水稻干物质的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差异,是我们本篇的讨论课题。

1 生态条件不同,对水稻干物质的生产和产量的不同影响

北方相对于南方,气候干燥、天气干旱、气温寒冷,而且,土壤的盐碱化现象,也十分严重。而这些外在因素,都会影响水稻种植的生产和生长。

1.1 生态条件不同,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不同影响

土壤特性、海拔高度和温光条件是影响水稻干物质生产的三种因素。土壤中氮磷钾等有机肥的含量,则会促进水稻干物质生产和积累。而地区的海拔高度,也对水稻种植来说,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周期。所在地区海拔越高,水稻吸收土壤中的有机肥能力就越差,水稻的生长周期也就越长。日照时间和温度高低,也是影响着水稻干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為这两项,与水稻的分蘖期和抽穗转成熟期间的自身干物质生产累积关系密切。日均光照和天气温度将直接影响水稻在抽穗后的干物质输出和转化率占比数。水稻形成产量的最终结果,就是干物质在水稻内累积和分配的结果。所以,光线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生长环境,对水稻干物质的累积,更加有利。

1.2 生态条件不同,对水稻干物质产量的不同影响

对水稻干物质产量影响有三种因素,具体如下:

1.2.1光照与温度

对水稻产量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温度与光照。不同的温度,会因为季节的变化和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而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在水稻播种期间和水稻幼苗期间,温度的变化,能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而在幼穗到抽穗期间,温度的变化,反倒会使水稻的产量下降。而在水稻成熟期间,温度变化差异大,最终会导致早水稻产量下降、欠收。但是这种温度上的变化,却会无意中适量提高晚水稻产量。

除温度变化差异外,光照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到水稻结穗时的结实率以及穗粒的充实率等等。

1.2.2土壤性质

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的另一种因素,是土壤的特性。土壤中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而这些有机物质,对水稻的产量,产生最为关键的作用。有一些地区的土壤,特质和升高温度都十分明显,它可以加快水稻的早发,并在水稻分蘖期加快分化,最终增加水稻的成穗率。

1.2.3海拔高度

有研究显示,地区海拔高度每提升100米,温度就会下降0.6度。所以说,海拔的高度,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一些水稻的品种,就是因为种植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所以生长周期延长、生长缓慢,并致使水稻的产量也同样下降。

2 栽培方式不同,对水稻干物质的生产和产量的不同影响

黑龙江省的主要水稻品种是粳稻,现就粳稻的栽培方式不同,来讲述一下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高低的因素。现水稻种植作业的主要栽培方式有大棚软盘育苗、两段育苗和直播三种方式,可通过表1,对比一下不同栽培方式的区别。

因栽培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所以恰当的栽培方式,可以调控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的作用。所以说,不同的栽培方式,对水稻的生长周期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对于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也是有着不同差异。以龙粳21为例,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合理的栽培方式,能够帮助水稻加强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水稻的有效穗的产量,让水稻的籽粒更加饱满充实,从而提升水稻产量。

结语

影响水稻产量有多种因素,如种植面积、有效稻穗、稻穗粒数和结实率等。但生态条件的差异和栽培方式的不同,则是影响最直接的原因。所以分析地区的地理地质特点,生态环境的特性,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方式,才会有效促进水稻干物质生产的累积和分配,最大限度地提升水稻的高产和高效。

作者单位:宾县新甸镇农技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