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唐亚林+涂锐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体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 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新形势, 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我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体制、机制上存在诸多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
1 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及基本情况
钟山区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共有编制数54个,其中:专业技术编49个,实际在编在岗人员44人。职称结构情况:专业技术人员总数47人,其中:初级职称15人,占技术人员的31.9%,中级职称26人,占技术人员的55.3%,高级职称3人,占技术人员的6.4%。
钟山区五个镇(社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共有专业技术编49个,实际在编在岗人员39人。职称结构情况:专业技术人员总数39人,其中:初级职称10人,占技术人员的25.6%,中级职称21人,占技术人员的53.8%,高级职称5人,占技术人员的12.8%。
2 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及工作条件保障情况
根据调研的情况,钟山区生态局农技推广各站、室农技人员五年来参加培训的次数在10次以下的和11-20次的基本各占一半,而5个镇(社区)的农技人员大多数只参加了10次以下的培训。钟山区生态局各农技推广站、室以及5个镇(社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均没有单独的工作经费。区生态局各站、室工作经费由局财务统一安排,或者从各自对应的项目中列支,5个镇(社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经费由各镇(社区)政府统一安排。
3 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3.1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投入严重不足
投入不足,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质量低甚至无法开展。由于进行车改后农技推广人员下乡派车困难,而自费下乡的差旅费用又不能解决,限制了科技人员下乡入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积极性。可见,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有钱养人,无钱打仗”的处境仍无改观,甚至还有所恶化。
3.2 农技人员知识老化,综合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技推广工作已不再是传统简单的一些种植技术和品种的推广、试验工作,现在的各项农业工作要求农技人员不仅有转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要对国家农业政策有准确的把握、具备长远的眼光,而工作中农业技术干部很少有参加在岗系统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各镇(办)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的技术员以前仅从事的是某项单一的业务工作,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并不十分理想,工作进程不平衡,无法适应现在综合农业工作的要求,对整体工作的开展也有一定影响。
3.3 在编不在岗的问题突出。由于现在的编制是按照以前老的农业工作定的,而现在农业工作不仅有农技推广,还有大量的扶贫、园区、“3155”等及全区的其他重等工作,原有的编制限制单位不能对社会招考年轻、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及时补充到新的工作中,只能抽调大量的农技人员,造成农技工作人员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协调,工作压力大。
3.4 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脱节。主要是农技推广主体与受体的目标不一致。推广部门主要围绕政府意图做项目,对农民和市场需求缺乏了解,实行由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农民急需的是高产、优质、节本、省力、高效的新技术,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完全对称。
4 建议及意见
4.1 提高认识。主要是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的认识,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公共产品属性的认识,确保政府财政资金发挥积极作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来看,土地、劳动力、资本是任何一个经济实体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但对农民而言,土地的非所有权和日渐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要素本身的制约;资本无疑对于广大农村还是稀缺要素;而劳动力是相对充裕的要素。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应主要依靠对劳动力的培训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此外,科技推广服务的公共性必须得到足够的认识,否则在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随着农业县乡财政自身财力的弱化,可能會出现迫于财力的压力而减人、减钱、减事,如果在农村公共服务单位改革中,仍以传统的“三减”为主要措施,对本来就薄弱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4.2 增加推广经费投入。一些公益性农业科技成果在推广中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排他使用性弱,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盈利甚微,但作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和持续农业发展的项目,政府推广组织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这种推广服务,相应的工作经费应得到保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强化技术推广服务,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建设的财政投入。
4.3 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健全各级推广体系,建立“以县为中心、乡为枢纽、村为重点、户为对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特别是要搞活运营机制,在管理上既有激励机制,又有约束机制。而在推广技术服务上,应变目前“以技术为中心”的推广机制为“以农民为中心”的推广机制,确立以农户为中心的技术推广新目标。在推广内容上,应从单纯根据高产要求来选择推广技术转移到更多的考虑农民需求和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上来,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的综合技术。推广过程应是“推广员-农民-农业技术”而不是“推广员-农业技术-农民”。 改进推广方法,有意识地培养骨干农户,如确定科技扶贫户、培养农民技术员,使之成为特定的技术传播渠道和示范者,带动农民采用新的农业技术,成为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的媒介。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