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法理学视角下刑法短视频培育法治思维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4-04-24

杨一桐

摘 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就要求对全体公民进行法治思维培育。在法理学部门法理论框架下,刑法对于公民法治思维培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法理学视角下,立足新媒体时代,刑法短视频进行法治思维培育,首先在社会引导方面应当重视刑法宣传,阐扬法的作用;其次在媒体管理方面应当打造视频分类,贯注法的体系;最后在监督管理方面应当加强内容监管,强化法的价值。

关键词:法理学;短视频;法治思维培育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58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与此同时,我国也处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需要加速推进法治化进程,也需要全体公民自觉树立法治意识。法理学是对法律的回溯,与部门法的良性互动形成了整个法学的良好生态。刑法作为部门法学里一项重要的法律,是每个公民要遵守的法律底线。普法短视频是一种创新的普法形式,它将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变得异常有趣和生动,让观众通过普法者的短视频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开拓自己的法治思维。刑法短视频作为普法短视频里的刑法类,对公民的法治思维培育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1 刑法在法治思维培育中的法理学旨归

1.1 法治思维培育界定

所谓法治思维,是指在法治价值与精神指导下,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与法律方法去考虑问题与解决问题,它主要由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构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语境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就要求必须把法治思维作为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全面依法治国为法治思维理论研究指出了方向,为培养法治思维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法治思维是可以通过学习形成的客观理性,是良法善治。从法治观念到法治方式再到法治思维都有一个相当漫长的演变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伟大实践为法治思维提供了现实前提和丰富养料。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全体公民都应该接受法治思维培育,法治思维的培育旨在使全体公民在社会活动中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这种思维模式的养成需要得到社会普遍承认,即合法性和多层面教育培养法治思维。公民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能够正确理解法治思维并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做出符合法治思维的行为,这一过程就是法治思维的养成。法治思维的养成既有赖于学校法治教育,也有赖于社会各个环节的养成过程。我国针对公民的法治思维培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过程既需要社会的协同配合,也需要在法治思维培育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进步,与时俱进。

1.2 部门法理论溯源

“分类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正是分类使我们每个人获得了秩序的感觉,把我们周围的一切变成了有秩序的存在。如果把法律视作文化,分类则是法律的核心,法律体系形成的过程正是分类的实现过程。”法律的分类是多元化的,是法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各种标准,法律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历史或逻辑类别。将法律当成一个整体去看待的思想在西方的古希腊就已存在,古希腊学者曾经对法律作过分类,罗马法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并将这种划分作为整个法律体系的固有结构,最早出现在罗马法中。然而,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认为是否制定一部法律以及制定法律要遵循什么原则,这是政治问题。由此苏联法学家从根本上否认了自罗马法以来欧洲法学家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关于公法和私法划分的可能性,法学界以创造一种不同于公法、私法的法的体系划分方法和理论作为己任,将国家法的体系划分为法律部门,由法律部门组成有机统一、和谐一致的体系作为目标。这个法律体系构建的核心是部门法体系,法律体系理论的核心是部门法理论。现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包括9个关键的法律部门,即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环境资源法、军事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1.3 刑法之于法治思维培育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的法律是“诸法合体,以刑为主”,没有明确的部门划分,刑法几乎是法律的代名词,也没有“部门法”这一术语。“诸法合体,以刑为主”这一核心特征,在数部法典中得以存续并继承发展。到了当代,刑法作为重要的国家法,属于我国的基本法,刑事诉讼法也有小宪法之说。对守法公民而言,刑法上的底线既是他们的行为准则,又是他们与犯罪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因此,他们在享受经济发展之余,还必须学会顺应法治社会带来的种种改变。除此之外,刑法也是保护守法公民本人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法宝。对被害人而言,刑法既是打击犯罪的利器,也为被害人提供了心理安慰。对于司法人员而言,刑法是宣告被告人犯罪事实成立的根据。对于犯罪者而言,刑法不仅是一种严厉的刑罚,更是一种专门的教育转化手段,一种剥夺财产、自由与生命的权利,更是一种犯罪之后的公平对待。因此,刑法在公民法治思维培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罗翔说刑法”的新时代实践分析

2.1 “罗翔说刑法”的法治思维培育价值

2020年,B站正式上线一级分区“知识区”,物理、医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用户成为知识区的创作主力。2020年3月9日罗翔应邀在B站设立“罗翔说刑法”频道账户,以幽默风趣的科普视频和生动鲜活的案例成为全站粉丝量最大的个人up主。“罗翔说刑法”的法治思维培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培育傳播价值。全民法治思维培育需要广泛的传播,“罗翔说刑法”的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由于选题范围广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贴近生活等特点,“罗翔说刑法”的视频选题与社会时事热点同步,精选了符合受众自然猎奇心理的独特案例。

第二,法理体系价值。由于刑法在公民法治思维培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罗翔说刑法”开宗明义,让受众在接受法治思维培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了法理学中的部门法体系。罗翔把案例蕴含的刑法学知识与受众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降低了受众的接受门槛,借助黑格尔、康德等思想家和法学家的著名论断来唤起受众内心的正义感和正能量。

第三,宣讲形式价值。罗翔老师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他在视频中通过故事化、段子化的叙事,用轻松有趣的方式为受众讲述一桩桩离奇的法律案例。虽然“罗翔说刑法”是以娱乐化的方式向受众传递刑法知识,但是他是仅仅以张三为对象的娱乐,是有边界感的娱乐,并且会在最后将娱乐升华到法治精神层面。总的来说,罗翔不仅传授了刑法知识也传达了他正确的价值观,这也可以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法治思维。

2.2 刑法短视频培育法治思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为刑法短视频培育法治思维带来了信息内容和传播途径的拓展机遇。传统法治思维培育因收集资料的途径有限,仅能在报纸、杂志、书本等报刊上查找,内容落后,感召力、说服力、吸引力不强,很难达到法治思维培育的预期效果。互联网时代传播信息的优势在于及时、海量、互动,时效性高,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流动报道并广泛地集纳有关信息以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形态。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大地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它具有轻松愉快、易于理解、灵巧便携和随时随地等特点。在新媒体的带动下,正值刑法短视频快速发展的年代,公民可在新媒体的帮助下,通过短视频平台,与人交流和学习,并参与到对其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的深度探讨中去,督促其开阔眼界、拓展知识、提升素养。

短视频的娱乐化标签给法治思维培育带来了严肃性与深刻性的挑战。以B站为例,由于其自身的用户越来越年轻,在年轻化受众人数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如何让他们快速的关注,在第一时间获得受众认可,已成为B站发展需要首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刑法短视频制作十分注重顾及年轻人情感,用新颖搞怪内容,持续让观众猎奇心理得到满足。这就需要格外注意娱乐化程度。“罗翔说刑法”短视频在选取猎奇内容时紧扣观众视线,将刑法活动娱乐化,服务短视频表演化。受众被这表面形式吸引,被浅层化的短视频所主导,浅层阅读已可,纯粹得到某种视觉享受已心满意足。观众看完刑法短视频后,若法治理念尚未养成,既无法用法治思维开展积极思考,又无法凭借理性的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所以,刑法短视频的娱乐性应当与法治思维培育的严肃性与深刻性相结合,才能规避仪式性培育。

3 刑法短視频培育法治思维的路径探析

3.1 重视刑法宣传,阐扬法的作用

“法律通过本身的逻辑结构,奠定了自身被接受的基础,法律作为一系列规则体系,使个人在进行目标合理的行为时能确定其行动方向。”从法是一种社会规范看,法具有规范作用;从法的本质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会作用。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是各部门法的基础,各部门法都应当以宪法为立法依据,都不得与宪法相冲突;同时各部门法也都是宪法的发展和落实,是宪法的具体化,是宪法精神和价值的延伸和体现。部门法需要宪法的指引和规范,以免脱离宪政轨道;宪法也需要部门法的细化和补充,以落实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目前,我国宪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加强,一系列与“宪法宣传周”相似的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刑法宣传活动很少。在部门法中,刑法作为部门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它是在直接触犯各类法和间接损害宪法等一系列行为阶梯上对最高和最后一级行为所实施的惩罚。从所涉“面”而言,刑法对于宪法三大内容即基本政策、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中前两者都有着全方位的关涉,甚至还能发现对应于上述宪法条文的刑法条文。如果说宪法侧重于国家权力框架的组织与协调的话,刑法则侧重于国家政策与公民权利的保障。宪法上的“罚则”不但量小,且比较模糊,刑法则以“罚则”为主,不但量大,且“罚得重”。考虑到这一破坏力巨大的行为极少数地存在于社会中,刑法实施的客体就限定为一批比较小的人,但是刑法客体的小并不意味着刑法内容与范围的小。刑法的产生早于宪法,可以说刑法是人类社会维持秩序的基本需要。因此,在全民法治思维培育的过程中,应当在重视宪法宣传的同时,也重视刑法知识的宣传教育。

3.2 打造视频分类,贯注法的体系

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部门法理论主要研究的就是法律体系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在法治思维培育中,部门法理论可被运用到法律知识分类与整理中,以更好培育公民法治思维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将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等法律体系中的不同部门视为不同的学科领域,并对各个领域的法律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也可兼顾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相互作用,比如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以建构较为完整、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在法治思维培育方面,可通过学习掌握不同方面法律知识来培育公民法治思维能力。也能通过理解不同领域间交叉与相互作用来发展公民综合思维能力与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传播技术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法治思维培育平台。短视频媒介导致法治思维培育的传播媒介化会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由此导致法治思维培育者、受众与法律内容之间在媒介逻辑为主的多重逻辑中相互矛盾与调和,它将长期存在于“罗翔说刑法”所代表的短视频法治思维传播中。短视频为法治宣传拓宽了工作路径,但是B站目前只有知识类分区里有法律相关视频的推送,创作者投稿也只是有普法类这一选项;普法网经常只是有宪法专栏而没有部门法专栏。类似这种新媒体平台可以开设部门法专区,参考部门法的划分细化法治思维培育视频分类,这类划分绝不仅仅是为大家学习研究与实践提供便利,它绝不只是一个“货柜”,它是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约束下的必然,这一划分反映了人们对法律规律性的认知与理解,对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新媒体平台细化法治思维培育视频的分类,对于普及刑法知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内容避免重复和脱节。这种分类方便了受众对相应法律的系统学习,最大程度发挥法治思维的培育功能。

3.3 加强内容监管,强化法的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每一项核心价值都属于法律制度所要保护和促进的目的和价值。刑法短视频培育法治思维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内容监管和法律知识宣传。在宣传者方面,应当建立把关意识,宣传高质量的刑法短视频。在网络高速发展、信息急速膨胀时期,网络媒体把关作用举足轻重。宣传者应承担把关职责,做好信息筛选工作,不要轻易转载其他媒体还未查证清楚的短视频。作为记者、编辑等特定媒体从业人员要提高专业素养、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执业行为。在互联网平台方面,要强化法律规制。短视频平台既担负着审核平台账号设置信息和服务范围的主要职责,又担负着维护网络环境和传播正能量等社会责任。因此,一方面平台应强化技术识别功能、实时监控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动态管理平台登记的用户、以实名制的形式有效限制用户;另一方面平台也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不应只注重眼前利益与企业利益,不应对平台非理性价值取向追求听之任之,而应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来承担自身社会责任。另外,还建立了详细的规则以避免不良信息及内容被公布,当发现不良内容被公布或者外流时,要加大处罚个人或者机构的力度,如永久封号、行为惩戒、约束规范宣传者等,为法治思维培育创造良好环境。

刑法之根于社会,刑法之归宿亦在于社会。当我们讲故事时,怎样引导公众思考并解决某些深层次法律问题,是刑法短视频宗旨之本,只有这样,才能让普法类视频走上更加健康长远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启梁.法律是什么—一个秩序安排的分类体系[J].现代法学,2004,(4):96103.

[2]罗杰·科特威尔.潘大松等译.法律社会学导论[M].华夏出版社,1999:177.

[3]叶必丰.论部门法的划分[J].法学评论,1996,(3):38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