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业的力量

时间:2024-05-31

桂平石龙镇:牛蛙助100多贫困户脱困

在桂平市石龙镇千亩牛蛙养殖产业扶贫基地,虽然已是冬天,但是依旧能听到牛蛙的“吟唱”,几名饲养员正在向牛蛙池里抛撒饲料。

据了解,基地成年牛蛙经过屠宰、加工、包装,主要销往北京、上海、重庆、长沙等地以及欧美国家。目前,成年蛙和蛙苗已销售约300万斤,总产值2000多万元。

基地养殖项目列入桂平市新型经营主体扶贫项目,由桂平市闽同翔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主要养殖美国牛蛙与巴西牛蛙杂交品种,规划建设1500亩蛙塘,分三期建设,每年发展500亩。2018年,已流转420多亩土地,建成核心养殖蛙塘410亩,年产5亿苗的育苗基地10亩。

2019年4月,基地核心养殖蛙塘引进1亿只蛙苗,聘请约50名技术工人、饲养员进行牛蛙养殖。“牛蛙基地建成后,我们当地村民受益非常大,我们不用到外面打工,在家门口就有工做了,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长期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胡汉雄说。

基地通过投资保本分红方式,利用产业扶贫“以奖代补”资金,把贫困村、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贫困户和贫困村共同发展。目前,石龙镇上黄村及周边100户贫困户通过投资保本分红方式加入基地养殖项目。

为避免牛蛙养殖过程中造成损毁耕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问题,基地在牛蛙养殖池塘旁建了水质处理池,将牛蛙池的底泥聚集成池,分为四级沉淀池,从第一级至第四级分别养鲶鱼、四大家鱼、鲢鱼、鲫鱼和种莲藕等,目前各种鱼类存栏量30多万尾。

环江下南乡:“贷牛还牛”益及56个贫困村

日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希远村村民谭秀刚将宰杀的一头菜牛,真空包装后寄给了客户。当天宰杀的牛有300多公斤,收入1.2万多元。春节前,他已经出栏了6头牛,收入7万多元。

近年来,环江把菜牛养殖作为脱贫攻坚一个重要扶贫产业来抓,通过创建“贷牛还牛、贷牛代养”模式,推动菜牛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春节期间,环江菜牛以其独特的品质走俏市场,远销广东和广西南宁等地,给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在脱贫攻坚战中,环江制定出台了《“贷牛还牛”实施办法》,引导贫困户、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等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领牛贷养,以贷养牛犊、贷养母牛和委托代养3种方式贷养,达到出栏要求后由龙头企业回收,按事先签订的协议分配利益。

目前,环江已建成12个乡(镇)级菜牛养殖场,初步形成“县有基地、乡有牛场、村有牛舍”的发展格局。2019年全县出栏超过3万头,56个贫困村近3500多贫困人口受益。

来宾石陵镇:女牛倌的能量

“每天早晚,我都要将粉碎好的甘蔗尾叶和红薯渣、木薯渣拌好后,喂给牛吃。”在石陵镇三山村盛世肉牛养殖示范点,覃金兰一边喂牛一边说道。

覃金兰是石陵镇三山村一名普通妇女,她敏锐地嗅到肉牛养殖的大好商机,于是和丈夫回乡创办养牛场,成立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2008年至2014年,覃金兰和丈夫开长途货车,帮别人从南宁畜牧交易市场拉肥牛到广东屠宰。运输过程中,覃金兰发现养牛行业前景广阔,于是和丈夫商量回乡创业养殖肉牛。

“开货车太辛苦了,又常年在外不能回家,我们考察了肉牛市场,感觉前景还不错,便决定回来建养牛场。”覃金兰说。

2014年,覃金兰和丈夫回到家乡,投资30多万元建起2亩地的肉牛养殖场,第一批购买了50多头肉牛进行养殖。经过两三年的摸索,覃金兰发现饲养小牛,时间长且利润低。后来,覃金兰和丈夫从云南购买架子牛回来进行育肥,不但利润高,用时也短,而且伤亡损失风险较低。

2016年,覃金兰创办来宾市兴宾区盛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周边感龙村、三山村群众加入养殖。在合作社组织辐射带动下,分散养殖变成了“抱团”养殖,肉牛的数量不断增加,养殖效益不断提升。

目前,合作社年可出栏肉牛2000多头,年总收入有1800万元左右。同时带动了5户贫困户一起养殖,实现稳定增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