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思政的教改探析

时间:2024-04-24

段元明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重要渠道,是各个专业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公共危机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时代性较强的课程,通过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其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在专业建设中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的迫切性日益凸显。基于此,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搭建课程思政学术共同体的方式,探索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整体效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公共危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77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并明确各学科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体系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校育人指明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方向。高校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以改革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大纲为一体的全方位学科发展方向导向,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深挖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完善人格相统一,不断探索和优化“大思政”育人格局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1 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但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高校面临的风险管理难度逐渐加大。2014年,***总书记结合我国社会治理和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我国各项工作中的基石地位,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这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高校指明了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育人责任,也为公共危机管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鉴于我国安全理念内容的丰富化和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必然对公共危机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共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危机管理课程迫切需要通过重构课程设计,结合本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以国家安全观为主线,以国家安全为重要关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学会正确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自觉将个人成长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同步构建。

1.2 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

从公共危机管理的教学目标出发,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该类课程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公共危机相关的理论和应急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相關问题的感知度,并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达到当前高校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的三维立体融合目标。其中,塑造人格这一新要求,也正是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中面临的新变化。基于此,以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为例,不仅要重视学生关于应急管理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还要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树立人民本位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帮助学生树立具有中国自主意识和价值关切的安全理念,并将其践行到往后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为我国国家安全治理贡献力量。可见,对其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是新时代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2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2.1 从疫情防控经验中坚定“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四个自信”价值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之中,是当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客观需求。此次我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的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担当,全方位地诠释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我国所面临的一次大考。不论是为了有效阻断病毒的扩散,果断对武汉实施了历时76天的“封城”,还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下10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多间方舱医院,第一时间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的中国速度,抑或是坚决做到“四应四尽”,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和全民免费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均彰显了中国经验、 中国智慧。此外,对比其他国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采取的“躺平”,我国在疫情防控过程所坚持的“动态清零”总方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充分证明了我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危机决策的正确性和制度优势。在公共危机管理的授课中,开发利用此次抗疫相关素材,将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活动规律,包括风险管理与减缓、应急准备、预测预警、应急响应等危机管理环节,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身边事、身边人物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将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紧密结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四个自信”的重要内涵,引发学生在后疫情时代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探索中国模式和展现道路自信的深度思考。

2.2 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进行了全面阐述,指明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始终坚持和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梳理我国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主要经历了“非典”催生的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到安全生产转型推动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应急管理体系,再到后疫情时代以提升适应性为中心的应急管理体系3个阶段的发展转变,每一阶段的转变均体现了我国应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蕴含的价值要求,人民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成为当前检验应急管理成效的最终标准。教师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可将我国历次处理公共危机实践时政府对公众需求的回应速度和吸纳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例如此次新冠疫情中,党中央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危机治理理念,改变以往危机事件治理中的信息发布的单向性,通过在“互联网+督查”平台、12345政务热线等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征集各地的防控不力等线索并及时对不符合实际的防控措施进行调整,倾听民众诉求,第一时间回应公众质疑和需求,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对数据和事例的分析和研讨,引导学生深度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价值内涵。

2.3 从社会动员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坚持爱党和爱国相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家国情怀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应有之义。***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爱国主义精神扎根在学生心中,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党和国家。从社会动员的内涵来看,其成功的基础条件由国家的动员能力、社会成员的承压能力和社会的整合程度3个方面构成,其中,社会参与决定了社会整合程度的高低,高度整合的社会能够有效的对抗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危机治理中与政府的治理能力形成合力。从衡量社会整合的指标来看,其内涵的团结、忠诚、适应、认同、合作与家国情怀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可见,作为社会参与主要群体的大学生,是否具有家国情怀关系到我国社会整合程度的高低,并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我国社会动员机制能否有效运转。

在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通过对21世纪以来我国在历次公共危机事件,如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流”、2010年舟曲山洪泥石流、2011年甬温线动车事故、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2019年新冠疫情、2021年河南特大洪灾等一系列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梳理,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社会动员机制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整合社会力量,众志成城调动物资,形成全社会合作、协同应对历次危机事件的局面。以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为例,社会互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5月31日,全国有881万人的注册志愿者参与此次疫情防控。除此之外,在抗疫过程中还涌现出了大批社會自组织。比如,“逆行老兵”王国辉三送蔬菜驰援武汉、快递小哥王勇自发组建志愿者车队义务接送医护人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防疫的各项规定等。正是在这样高度整合的社会状态下,公众基于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积极投身到抗疫之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社会向心力。通过重整课程内容,将这些鲜活事例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加深学生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和国家。

2.4 从网络舆情内涵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

“舆情”是指社会公众在面对社会公共事件时所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则是社会公众以互联网为媒介,来表达和传播对社会公共事件的社会政治态度。当前,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加之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便利性,加大了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难度,成为目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基于此,在公共危机管理的授课过程中,在讲授“公共危机应急沟通与网络舆情引导”章节时增加“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专题,结合章节中“网络媒体的特点”“网络舆情的特点”理论知识,给学生对我国现阶段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特点和现状进行详细讲解,结合“香港修例风波”“新疆棉”等事件,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等错误思潮的传播展开深刻的分析和批判,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专业知识赋能,为学生在网络意识形态、网络热门事件关注的相关问题,提供立体思考维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理性甄别谣言的能力和网络素养,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在网络空间不断弘扬主旋律,积极传播青春正能量,切实发挥正面引领作用。

3 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

3.1 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程吸引力和参与性

面对新形势,必须依托专业课程的特征,将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加以具体化,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一体化的教学平台,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技术赋能,借助智慧课堂、VR课程等教学工具,紧密结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和热点问题,以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展研讨互动式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主动参与到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的过程之中,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将危机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之中,丰富教学内容和知识广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需求,设置危机情景模拟教学环节模拟危机管理,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专业知识学习为重点的多重教学情境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理论运用能力中实现价值引领。

3.2 深挖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落实育人目标的新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新维度。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思政课的内容机械照搬到专业课之中,思政元素不应该也不能脱离专业知识点而孤立存在,而是要像盐溶于水一样地顺势而为,立足于课程本身的思政教育负载空间,结合具体的知识模块,将理论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这就要求专业教师需结合新时代的育人要求,重新整合课程内容,通过巧妙的课程设计,将思政元素内化于基础理论学习之中,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宽度。具体而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在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知识性同时凝练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与认知,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性地选择德育元素,扩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路径;另一方面,注重课程思政的时效性,在把握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将时代精神和现实问题融入教学之中,把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背后的理论逻辑用专业知识讲透彻,水到渠成地引喻出专业知识蕴涵的思政内涵,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3.3 把握课程特性,搭建课程思政学术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为了共同的价值理念、目标或兴趣,并遵循一定的规范而构成的群体。高校思政教育作为一项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系统工作,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应基于学术共同体的視角事先勾勒出学科课程思政图谱,从整体上把握不同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政功能,以此为主线确定专业课程的思政知识图谱。公共危机管理的交叉学科属性,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培养体系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设计课程集群。基于此,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应在依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整合公共危机管理所涉及的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资源,以“宪法日”“国家安全日”“禁毒日”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契机,让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搭建课程思政学术共同体,进而实现“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协同化、一体化发展。

4 结语

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抓手。教师应在把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立足于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学和育人成效,探索适应新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路径。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塑造价值的“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推进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思政改革,不仅是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的回应,更是“后疫情”时代对新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应然之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G].20200428.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张尹.“四个自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彰显与实践落脚[J].思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6):6771.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白皮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R/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6/ 07/content_5517737.htm.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国务院新闻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N].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www.scio.gov.cn,20200607.

[7]刘坚.论新时代大学出版社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学术共同体的视[J].科技与出版,2020,(12): 889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