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沈阳经济区产学研协同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4-04-24

曹福毅 孙勇 王宝石

摘 要:产学研合作是一种激发创新创业的系统工程,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以政府的政策为导向、以产业的资源为保障、以高校的智力为支撑、以创新孵化平台为载体的系统合作,是创新要素、创业条件、终端用户的对接与耦合。在沈阳经济区建设发展中,产学研合作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沈阳经济区产学研合作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在政策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孵化资金投入、服务平台收入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收益分配激励机制、建立统一市场体系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沈阳经济区;产学研合作;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0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优势互补、创新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合作研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组合形成一段时期的利益共同体。随着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创新形态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当今的创新是面向区域经济特点的群发式创新,创新更加强调了面向应用的价值实现,更加强调通过创新体验激发主体创新意志。沈阳经济区建设是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促进区域发展战略,是辽宁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涵盖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等8市,城市数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 57.1%。沈阳经济区通过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沈阳经济区采取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创新体制机制等方式,着力建设区域的创新体系,通过统筹规划和综合改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改革政策体系。关于东北振兴,国家也非常重视,在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指出:“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破制约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产学研用之间的有效通道,统筹各方面资金并切实提高分配和使用效率。”沈阳经济区在建设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方面责任重大。

1 沈阳经济区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

沈阳经济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迅速,八个城市坚持统一的高校科研机构走出去,企业走进来的策略,为加快产学研合作的融合提供了快速链接的平台,并推动了三种合作模式:低紧密型合作模式,主要采取信息交流或技术转让的方式;中紧密型合作模式,主要采取委托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方式;高紧密型合作模式,主要采取共建产业基地、共建研发机构以及共建企业等方式。具体来看,沈阳经济区产学研合作现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迅速推动了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链接,形成各级产学研同盟。沈阳市调动了和利用了八个城市所属的50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与沈阳市各大企业合作,催生了沈阳市共有83家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这些联盟涵盖的领域很广,主要有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交通、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农业、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领域。到2022年为止,其中13家已经进入辽宁省2022年度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名单。其他产学研联盟还包括国家级“双创”载体达到40家,还有其他各类“双创”载体达240家,在孵的企业、团队共1.5万个,创新创业人员16.6万人。这些联盟共同开展实质性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等活动,目前,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00亿元,居东北地区首位,对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了沈阳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载体,以政府在创新合作模式为推力。例如,2023年7月25日,东北知光在沈北新区设立的子公司。东北知光计划搭建立足沈北、辐射东北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沈北新区6家科研院所、14所高校、31家双创载体、140个科技创新平台、1258家科技型企业、6 474名科研人员、20万名在校大学生等科技、教育、人才资源,架起高校院所与市场、资本之间的桥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率,以知识产权支撑经济发展,用技术转移助推产业升级。

2 沈阳经济区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支持政策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的政府都在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并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武汉、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深圳、苏州、昆明、杭州、宁波等地出台了较为密集的鼓励区域创新优惠政策和法规,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武汉10条”和“北京10条”。“武汉10条”在科技成果转化所得净收益分配方面、“双肩挑”人员跨界从事成果转化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突出人才破格晋升职称方面改革力度较大;“北京10条”在开展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方式改革方面、在科技成果处置权管理改革方面、加大对产学研用合作的经费支持力度方面、支持高等学校与企业通过联合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方面提出新的思路。石家庄市政府也出台10条措施,聚焦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支持研发转化、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人才交流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近年来沈阳市政府也出台了促进沈阳经济区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区域各重点领域以及关键环节的改革,制定各项指标,全力打造以沈阳为龙头的东北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东北人才中心和东北亚物流中心,但是到目前为止,沈阳经济区涵盖的其他各市还未出台详细的政策规定,全区还未形成和营造出一个适宜科技创新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环境。

2.2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投入不足

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这些平台为区域中小企业在技术咨询、技术开发、产品测试、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科技服务,同时促进了平台的建设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对促进平台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全国其他城市对科技创新平台投入方面来看,各城市对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投入逐年上升,据统计平均投入额度大多在3000萬元至1亿元之间,而且在这些投入中政府投入占绝大部分,这也要求今后在多元化投入上有所发展。而沈阳经济区涵盖的8市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投入平均低于1500万元,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资金也是政府投入占据主导,但总体投资不足、规模偏小,8个市的创新服务平台的数量、面积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2.3 孵化资金规模不大

沈阳经济区单以沈阳市数据来看,沈阳67家大小创新服务平台,共投入孵化资金约1亿元,与其他城市相比,西安市46亿元,成都市23亿元,武汉市3亿元,上海市17亿元,北京市更是高达26亿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与这些城市相比,沈阳经济区8个市普遍存在孵化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由于辽宁省总体财政资金吃紧,沈阳经济区中沈阳市及周边城市也面临政府可用资金不足的情况,在总体财政资金无法改善的情况下,孵化资金的规模不会在短期内扩大。

2.4 收入结构有待调整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2年中国科技孵化器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未来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全国创新服务平台平均收入结构显示房租占46%、政府补贴占32%、增值服务占13%、投融资服务收益占9%。沈阳经济区8市平均收入结构显示房租占70%、政府补贴占15%、增值服务占10%、投融资服务收益占5%。从数据来看,沈阳经济区的创新服务平台运营收入主要来自房租,对于初创的科技企业来说,占用场地费正是创新主要门槛之一,沈阳经济区在房屋补贴减轻初创科技企业负担方面缺少扶持力度,创新孵化平台的主要精力没能投入到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现代服务方面,沈阳经济区8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仍处在物业服务层次,给予初创期的科技企业现代服务支持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 沈阳经济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

促进沈阳经济区产学研协同发展,增强产学研合作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对创新要素的整合效率,在资源整合方面,沈阳经济区具备充足的物理空间,提升整合效率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产学研用模式要符合提高生产力要求;二是推动资源整合主体的力度。针对沈阳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按沈阳经济区各功能区的不同产业特点及在产业链中所承担的任务,对原有市属、区属孵化器进行转制、重组,与具有良好基础的高校、企业的现有服务平台进行合并,组建具有多元股权的服务平台运营公司,按照现代法人管理制度,实施企业股权激励以及分红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措施推动服务平台现代化建设步伐。遴选一批影响力大、辐射面广、设施齐全、人才智力资源密集的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转变“撒芝麻盐”扶持方式,加大专项投入力度,结合区域优势产需求,服务平台同时兼有公共商务服务、公共技术服务等两项功能,技术服务直接面向相关产业,主要开展科技成果深加工和技术集成,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成套的工程化科技成果,解决技术转化中的技术成熟性、配套性问题;商务服务主要面向初创科技型企业及创业者,采取“政府为企业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提供专业程度较高且小微企业承担得起的孵化、融资、会计、法律、管理等现代服务产品,降低创业门槛,提升创业成功率。

3.2 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激励机制

政府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事业、企业单位建立多元的奖励和约束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技术开发机构及人员享有参与利益分配的权利,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的地位和待遇。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式的改革,明确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划分范围及方式。按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激励措施,允许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按一定比例享有职务发明成果转化所取得的收益。允许科技人员携职务发明成果自己创办企业,也可将所取得的知识产权折算为技术股份参股创办企业,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照规定到企业兼职或离岗创业。以多种形式给予科研人员以及对成果转化具有突出贡献人员进行奖励,对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在职称评聘及职务晋升中予以政策倾斜。

3.3 深化多元投入机制

资金缺口大是沈阳经济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困难的关键因素,企业无力或者不愿承担投资风险比较大的科技转化项目。产学研用合作实属商业化行为,承担的风险高低决定着投资收益的多少,风险越高的产学研用合作项目也同时影响合作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深入性。沈阳经济区只有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体系,才能解除科技成果在转化阶段的资金困境。建立一套完整、可行性强的投融资机制体制,来保证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资金充足。首先,在沈阳经济区内逐步形成以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实体机构为依托,包括政府引导资金、企业自投资金、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和引进外资的多元投资体系,投资主体要实现多元化,投资形式要实现多样化,投资理念要实现前沿化。沈阳经济区逐步建立起汇聚多方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的风险投融资机构和风险投融资担保机构;其次,沈阳经济区进一步增加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规模,专门用于支持企业参与产学研用合作,支持科技人员携成果领办和参办科技企业,并在资金担保、财政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创造有利于资金流动的条件,调动社会优势资源从事科技风险投资,鼓励科研人员参与适合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活动。

3.4 建立统一市场体系,促进产业市场化发展

优化产业生态,理顺企业分工,做好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大力提倡产业集群化,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差异化发展局面。鼓励区内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利用财政补贴杠杆作用,引导高校的创新资源进入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各自传统学科、行业背景、区域优势产业等资源,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与发展研究方面展开广泛且深入合作,对接相关产业集群,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联合承担国家重点项目;政府推动建立“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汇集辽宁省产业界、教育界、科技界及学术界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部门、单位成立“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行业自律、机制创新、信息交互、产权保护等方面扩大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沈阳经济区改革试点及示范推广,建立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制度体系,打破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国有资产的僵化、教条的经营模式。促进技术、信息、土地、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合理自由流动,形成公平、互惠、共进的一体化市场格局,提升创新主体积极性、能动性。实现沈阳经济一体化必须破解各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和经济分割状态,经过充分的博弈、妥协,保证区域政策法规的一致性、普遍性,培育责权界面清晰,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圣博,陈一沫.“双循环”新格局下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阳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04):124127.

[2]许学国,吴鑫涛.产学研协同模式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演化与驱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04):111.

[3]沈宇航,颜菊.产学研协同创新障碍及深度融合机制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23,36(01):58.

[4]刘斐然.市场竞争、政府支持与产学研合作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22(05):8898.

[5]张羽飞,原长弘.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演进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2,40(05):852862.

[6]张白云,薛莉.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比较——基于绩效影响因素[J].企业管理,2021(07):116120.

[7]葛俊忠.沈陽经济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20(32):8485.

[8]鞠秋云,刘一琪.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20(11):7280.

[9]杨镒玮.加快沈阳经济区发展的对策建议[J].辽宁经济,2019(05):606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