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香樟树樟丛螟防治方法

时间:2024-05-3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23~30毫米。体灰褐色。前翅深棕色,前缘中部有1个淡黄色斑,内、外横线为深褐色波状纹,并镶有灰黄色边,内横线的内、外两侧各有1丛竖起的上白下黑的毛丛。卵黄褐色,卵块鱼鳞状。幼虫体长20~23毫米。棕褐色。中胸至腹末背面有1条灰黄色宽带,气门上线灰黄色,较狭。各节有黑色瘤点,点上着生刚毛1根。蛹体长10~15毫米。棕褐色,纺锤形。腹末有一丛钩状臀棘。茧扁椭圆形,土黄色。

发生与为害:该虫主要为害樟科植物,包括樟树、山胡椒、山鸡椒等。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在浅土层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5月出现成虫并产卵;卵产于叶背边缘或缀叶内,呈鱼鳞状重叠排列。6月初第1代幼虫出现,幼虫有群集性。初孵幼虫先将两片香樟叶缀起,躲在其中为害,以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缀叶逐步增多,形成虫巢。8月出现第2代幼虫。该虫有世代重叠现象,6~9月虫巢中均有不同龄期幼虫为害,10月幼虫老熟,下树结薄丝茧在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1)10月幼虫下树前,人工剪除虫巢,并及时烧毁,消灭虫源,以减少第二年的为害;(2)当发生严重时,喷施50%优乐得3000倍液防治。灭幼脲类药剂应在幼虫初孵期使用,尤其缀叶后,应采用具有内吸性药剂防治,才能达到预期防治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