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研究

时间:2024-04-24

王婷婷

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国家高等教育目标毋庸置疑应与国家的发展政策与方向保持一致。自***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理念以来,中国各大高校在育人方面便不断探索文化自信培养的路径与方法。众所周知,日本自古以来在文学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深受中国影响,因此在日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可挖掘的思政元素。为了提高日语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自信,主要从中国对日本影响和丰富中国元素入手研究日语教学过程中对日语学习者中国文化自信的培养,进而培养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思想的优秀外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日语教学;文化自信;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73

0 引言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日语是语言的一种,其文化传播的功能自是不言而喻。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国内关于课程思政和文化自信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将日语教学同课程思政和文化自信结合起来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众所周知,日本自古以来无论是在文学还是文化方面都受中国影响颇深,如日本著名文学作品《源氏物语》无论是在语言运用上还是故事情节上都有中国文学文化的缩影,而这样的素材对日语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养料。另外,近年来各国都高度重视本国文化自信与文化的跨国际传播,如日本将其寿司、和服、樱花等文化元素融入动漫之中,在提高其本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成功达到了其文化跨国际传播的目的。在这样严峻的日本文化过度输入的背景下,由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有着更多与日本人接触的机会,因此自然应该承担起中国优秀文化外宣的责任。

1 提高日语学习者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1.1 防止外来文化的过度侵蚀

日本动漫作为外来文化的载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甚至许多日语学习者都是因动漫才与日语结缘,因为动漫选择日语作为自己的专业。然而不难发现日本将民族文化分解成一个个文化符号,四散在每部动漫的各个角落,如可口的寿司、华美的和服、漫天飞舞的樱花、随处可见的泡汤文化等。有些动漫作品由于跨度时间较大,甚至会将一年的风俗习惯都展示一遍,春天的赏樱大会、夏天的盂兰盆节、秋天的红叶、冬天的被炉和大年初一的神社参拜等从饮食到穿着,再到日本的日常生活习俗,几乎囊括了各个方面,从而不显山不露水地完成了对民族文化形象的构建与外宣。另外,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一直以来侧重日语专业知识的讲授以及日本相关文化知识的传授,努力朝着“将日本文化传入中国”的方向教学,导致一些同学对日本文化侃侃而谈,而对本国文化却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学生还对日本文化盲目崇拜,而对本国文化感到自卑甚至产生怀疑。因此,为了防止外来文化对日语学习者的过度侵蚀,提升日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必要提高日语学习者文化自信。

1.2 有利于中国优秀文化外宣

“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这是***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可见,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宣及国际话语权的重视也越来越强烈。高校作为文化强国的主战场,自然应该承担起培养优秀外宣人才的重要责任。另外,自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和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也正在逐年增加。因此日语学习者有着更多与日本人接触的机会,如果日语学习者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到对中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足够了解,便能够在与日本人交流接触过程中,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进而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2 从中国对日本影响入手,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2.1 中国文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日本的文字是由汉字、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和罗马字构成的。其中汉字和假名都是直接或间接引用中国汉字而形成。早在日本的古代并没有文字,他们在相互交流或传递信息时都是口头相传,并没有文字记录,甚至当时出现的一些咒语、祝词、神话、传说、歌谣等文学形式也都是口头文学。公元五世纪左右,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用中国的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当时也出现了许多用中国汉字书写的文学作品,如《古事记》、《日本书纪》、《怀风藻》等。随着中国汉字在日本的发展与传播,日本人运用中国汉字的字形,创造了日本最早的表音文字——万叶假名。万叶假名全部由汉字构成,得名于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万叶集》。由于万叶假名的书写十分繁琐,日本人又根据中国汉字的楷书的偏旁部首和草書字形,创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综上所述,日本文字的起源与再创造都离不开中国汉字的影响。

2.2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1)诗歌创作方面:日本第一部汉诗文集《怀风藻》受到中国老庄思想影响颇深;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万叶集》同样深受汉诗影响,在创作手法上明显借鉴了我国《诗经》中的比兴修辞手法。另外,平安时期,日本大力宣扬讴歌唐风文化,因此当时的诗歌创作多以魏文帝曹丕《典论》的“文章经国”作为指导思想,这也促成了日本嵯峨天皇和淳和天皇亲自下令敕撰《凌云集》(814年)、《文华秀丽集》(818年)、《经国集》(827年)三部汉诗文集的诞生。与此同时,日本大力引进中国诗学和诗论,如空海的诗文评论集《文镜秘府论》等。除此之外,日本许多诗人借鉴或模仿中国诗人的诗词,如大伴旅人创作的《赞酒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颇为相似;营原道真创作的《早寒十岁》、《路遇白头翁》等更是受到了白居易讽喻诗影响。

(2)散文创作方面:日本散文文学可以简单分为物语文学、随笔文学、日记文学等。日本物语文学巅峰之作的《源氏物语》中的第一帖《桐壶》正是作者紫式部模仿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进行创作的,描写了日本天皇与其妃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其实不仅仅是《铜壶》,整部《源氏物语》引用《白氏文集》的诗文多达106处。日本战记物语杰作《平家物语》在创作思想上受到中国佛学和儒学的影响。如作者开篇写道“世事本无常”,结尾写道“永归净土”,表现了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诸行无常”佛教思想。同时,《平家物语》在描写武士的国与家、君与臣的选择上,也与儒家的忠孝伦理观高度契合。另外在日本随笔文学的代表作《枕草子》中,作者清少纳言也活用了许多佛典和汉籍,如直接引用白居易的诗歌多达19首。

(3)小说创作方面:为了削弱汉文化的影响,日本于894年停止向中国派出遣唐使。虽然如此,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商业往来却不曾中断,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中国的明清小说通过商业船只大量传入日本,對日本江户时代“草子小说”的出现和“读本小说”的繁盛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将日本小说创作推向高潮。《古今奇谈英草子》(1749年)中的9篇小说,其中有8篇是翻案或模仿中国的“三言”创作而成,如《渔翁卖卦直言示奇》是翻案《警世通言》中的《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创作而成;《丰原兼秋听音知国之兴衰》是模仿《警世通言》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创作而成。上田秋成的读本小说《雨月物语》中的9篇小说都是由中国小说改编而成,如其中的《蛇性之淫》就是根据中国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而成。除此之外日本的许多“草子小说”和“读本小说”中都有中国小说的影子。

2.3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宗教文化、农耕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陶瓷文化、节俗文化等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的佛教文化是由中国传入,其中圣德太子《宪法十七条》中的“笃敬三宝”“劝善惩恶”等正是佛教在日本广为传播的实证。中国水稻农耕文化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农业的发展,如日本薯类栽培文化和水稻耕作文化等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中国茶的流入,使日本成了爱饮茶之国,甚至发展成茶道,早在中国唐朝时期,来到中国学习的遣唐使回到日本后,就将中国的茶文化带回日本,其中最澄、空海、永忠三位僧人在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南宋时期,日本政府鼓励僧人来说中国学习禅宗,进而中国南宋的茶文化也随之传入日本,其中为日本茶文化的复兴起到推动作用的是日本的荣西,其后千利休创立了“抹茶道”,为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日本的酒文化同样深受中国酒文化影响,如日本酒的别称中有“竹葉”一词,这很显然是得名于中国的竹叶酒;日语的“酒は憂いを掃う玉箒”,也正是中文“一醉解千愁”之意。日本著名佐贺县有田町陶瓷也受到中国江西景德镇陶瓷影响,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本土元素,逐渐发展成为如今具有自身特色的陶瓷文化。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同中国一样,都过农历新年,而且目前日本新年的许多习俗中也都能找到中国的影子,如日本年前大扫除就同中国一样;日本新年门前装饰的门松等同中国新年春联类似等。

3 从丰富中国元素入手,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3.1 单词层面

单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单词的讲解,不仅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扩充词汇量,还可以帮助其对单词的有效记忆。然而在许多日语单词中都存在思政元素,可以帮助日语学习者提高文化自信。如在讲到中文“手机”,即日文“携帯电话”一词时,除了可以从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渗透课程思政外,也可以让同学讲讲手机支付,更可以让同学介绍中国手机支付的强大之处。在中国一部手机便可以做到出门无忧,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支付进行超市付款、线上购物、网上订餐、出门打车等,然而在日本至今为止都还是人手一个小包,用来装找零的硬币。日本的手机支付并不发达,甚至只有在东京这种大城市才能用到手机支付,而且还是中国的支付宝,在日本叫作“paypay”。通过中日手机支付的对比,既可以帮助学生做到对单词的有效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自信,让他们为中国手机支付的便捷引以为豪,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讲到中文“运动”,即日文“スポーツ”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残奥会“雪容融”的日文发音,即“ビンドゥンドゥン”和“シュエロンロ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自信,还有助于学生将“冰墩墩”和“雪容融”身上具备的中国优秀文化外宣。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日文单词值得教师去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3.2 语法层面

语法同样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语法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扩展一些与中国生活和中国文化有关的话题,增强日语语法与中国元素的联系,增加日语语法学习的应用性,进而促使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能渗透课程思政,提高学生文化自信。首先,在讲解语法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语法举一些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例子。如在讲到两者之间的比较“……比……”,即“N1は N2より Aい/AN です”时,可以举一些诸如“中国の高速鉄道は日本の新幹線より速いです”,即“中国高铁比日本新干线快”等。另外,在讲到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比较,表示某人或某物为某范围内之最“在……中……最……”,即“N1の中で N2が 一番 Aい/AN です”时,可以举“中国の島の中で台湾が一番大きいです”等。当然诸如此类能够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句子不胜枚举。其次,在讲解语法过程中如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用已学的日语句型介绍家乡风景名胜、中国节日、中国特色美食等形式有计划地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

3.3 听读层面

语言学习的目的之一便是能够听懂对话,读懂文章,因此听读练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自然也是必不可少。在听读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给学生推荐既具备练习功能又富含中国文化内涵的APP或网站。如在听力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JPTalker”APP里面的“每周新词”栏目辅助课堂教学。“每周新词”里面介绍了与“香港回归25周年”“中国航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爱上冰墩墩的日本人”“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航天员在空间站”等相关的表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时事,还可以帮助学生用日语进行中国文化外宣。在阅读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人民网日文版(http://j.people.com.cn/)辅助课堂教学。人民网日文版里面的文章紧跟时事热点,同时还具备汉语日语的对译专栏“中国語教室”。如“袁隆平チームの‘巨大稲が天津で田植え”(袁隆平团队“巨型稻”在天津正式插秧)、“ビンドゥンドゥン、お疲れさま!今度はシュエロンロンの出番”(雪容融要开始上班了)、“中国はグリーン冬季五輪開催の理念を全面的に達成”(中国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等都是很好的提高文化自信和外宣能力的学习资料。不仅如此,这些资料对学生的考研学习也具有很大帮助。

4 结语

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过渡输入,出现了许多中国学生对外来文化侃侃而谈,而对本国文化知之甚少的现象。另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外宣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无论是防止外来文化的过度侵蚀,还是利于中国优秀文化外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提高学生文化自信都刻不容缓。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字、文学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日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日本文字的起源方面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通过对比中日古典文学作品方面介绍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通过讲授日本佛教的由来、茶道的起源等角度介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单词、语法、听读出发丰富中国元素,既能收到举一反三、拓宽知识广度的效果,又能巩固所学句型,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爱邦.***新时代文化思想论析——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心[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02):101105+119.

[2]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中日文化交流史论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叶渭渠.中日古代文学交流的历史经验[J].日本研究,2007,(04):48.

[4]侯力丹,刘洪彩.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人民论坛,2018,(3):134135.

[5]张亚席.文化强国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6):707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