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冯雅可
71岁的陈明顺外出探亲,在这里,他平生第一次乘坐了自动扶梯;
48岁的周德祥出差办事,在这里,他趁着空档翻阅了一本有趣的书;
26岁的王敏携子归家,在这里,她享受到温暖而私密的哺乳空间。
这一天,他们三人汇聚在同一个地方——达州万源市客运站。这一川东北的交通枢纽站自2014年12月建成投运以来,每天承运5000人次旅客的往来,“车票是请柬,旅客是亲人”的贴心服务渗透在每个角落。这一切,正是万源市尖峰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坚持“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党员带动社会服务”的最佳解读。
党员示范 服务全方位
15米的超长扶梯、免费借阅的图书室、温馨舒适的母婴候车间,以及24小时开放的免費电影院、健身房……万源客运站的服务设施,甚至比许多一线城市的配套更为贴心周到。
环境与礼仪最能体现企业的独特文化,除了为乘客打发时间而安排的设施,在候车大厅两侧的墙壁上,挂满了本土书画家们的墨宝,或秀丽清幽,或刚劲峻拔,黑白淡雅之间,令人仿佛置身大家画展,获取不经意间的闲情雅致。
路上与服务人员擦肩而过时,能看到他们真诚的笑容。“我们会定期培训员工的待客礼仪,希望乘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万源市尖峰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党支部书记刘晓胜说,公司的礼仪规定十分细致:微笑时要露出6—8颗牙齿,男员工腰间不得挂有钥匙、手机,女员工不得染手指甲……微笑服务、礼仪服务、站姿、坐姿、走姿等行为要求还写进了《员工守则》。
规定细,服务做得更细。整个客运站随处可见的红色小党旗更铸就了一层又一层的服务保障:大厅服务台有党员示范岗、售票窗口有党员示范窗、乘车有党员示范车……“只有把党建融入公司方方面面,才能做到把乘客当家人相待。”刘晓胜介绍,建立万源客运站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出行,从2013年8月开工到2014年12月投运,仅仅花了16个月时间,最终呈现在群众眼前的是一个占地54亩,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停车场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高配置客运站。
刘晓胜坦言,为了使客运站达到“全国信息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完备、设施最齐全、服务最标准”的要求,整个建设投资近1.6亿元。尽管从目前经营状况来看,若干年后才能收回成本,但他对公司未来信心十足:在企业“红色文化”的浸润下,“服务在前、盈利在后”的价值观正逐渐影响着广大员工。在这里,有拾金不昧的陈志航、达州市劳模杨瑞梅等一批优秀党员,还有职工刘小娟为被盗务工人员买油饼和车票的感人故事,有副站长苏文国护送走失学生返家的深情大爱,有马超用“专车”送乘客赶火车的解急义举……
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真诚相待的服务精神,成就了群众心中的好口碑。万源客运站先后被交通部授予“文明汽车客运站”,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文明岗”,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获省、地、市党委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表彰200余项。
党支部护航 齐心谋发展
“旅客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融入了每一个班组,每一个窗口,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言行。这背后,有一股强大的红色力量在驱动前行。
在万源客运站二楼的办公区域,两面红色的党建文化墙,梳理出党建在尖峰公司运营中的清晰脉络,一组数字更彰显出企业内部的党性凝聚力:公司100多名员工中,现有党员26名。其中,8名董事会成员中,有7名是党员;15名中层干部中,有13名是党员。
常规工作间之外,办公区内还设置了党支部活动室、党员之家、员工乐器房等文化活动场所。就在不久前,党支部活动室里就举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会。会上,工会方、公司方各派出5名谈判代表,分别围绕职工工资增长比例各抒己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最终达成职工工资增长11%的共识。“如果不是公司党支部的人性化管理,我们根本想不到还能为自己的工资做主!”为员工争取到了切身利益,工会方代表张小驹无比感慨。
如果只看陈设,整齐摆放的萨克斯、小号、圆号、小鼓、大鼓等一整套乐器,加上黑板与乐谱,尖峰公司的员工乐器房俨然一间专业的音乐教室。这里,便是远近闻名的尖峰工人乐团的“根据地”。在万源城区,几乎所有的商业庆典、文艺演出,各种大型活动、会议,都活跃着乐团队员的身影。乐团还先后深入学校、农村、武警部队进行义务演出500多场次。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尖峰公司几乎人人都会吹拉弹唱。“工人乐团不仅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员工的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确保了企业健康发展。”刘晓胜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公司党支部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每年制定培训计划,不断为员工“充电”:聘请教师进行礼仪道德、普通话、计算机等理论知识培训;邀请武警官兵进行军训,培养良好姿态、仪表和作风;请党政领导上课,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政要闻;组织员工赴全国文明汽车客运站参观考察,共同促进客运管理工作的创新;组织员工赴广安小平故居和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一系列的培训,不但提升了员工素质,更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如今,员工们普遍形成在“压力”下工作的“习惯”,在“认同”中工作的“态度”,在“规则”下工作的“意识”。
员工为群众服务,党支部为员工护航。面对形形色色的旅客,员工们需要做到“百问不烦,百求必应,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人非草木,面对无理相待,若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党支部便专门为员工设立了“委屈奖”、“建议奖”,一来安抚在工作中坚持微笑服务的员工,二来自我反省,员工提出任何合理的建议,都会受到党支部的奖励。
“员工心里不舒坦,又怎么会有好脸色面对乘客。”刘晓胜直率地说,公司党支部好比一个小家庭,员工在这个小家里感到温馨舒服,面对乘客时自然会发自内心的热情相待。这样的正能量薪火相传,便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责编:余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