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迪庆高寒地区秦艽栽培技术研究

时间:2024-05-31

和顺荣 和朝元

[摘 要] 根据秦艽生物学特征、生长习性和气候环境要求,通过对秦艽的直播与育苗移栽、规格化栽培、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秦艽高产栽培技术和发展秦艽中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秦艽 栽培技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64-02

秦艽为(G.entiana macrophyllapall)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秦艽,品种有麻花秦艽(G.strainea.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ex. Burk和小秦艽(G.dahurica.fisch) 其中,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 Pall﹚.与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ex. Burk﹚均为药典规定的正品秦艽。粗茎秦艽是迪庆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植物,是秦艽药材中质量较好的一种,其中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2300~3300m之间,以云南省滇西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为主要分布和种植地带。目前云南的秦艽药材全部来源于多年培育的栽培产品或少量野生、半野生资源。迪庆高寒地区是最适宜种植秦艽生产区域,该地区海拔2400~3200m,年均气候8~14℃,极端高温27~29℃,极端低温-11~ -8℃,≥10℃的活动积温2000~3200℃。年降雨量700~1500mm,空气相对湿度60%~85%。土壤为黄棕壤、棕壤、红壤等类型。植被以亚高山,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等为主。这些地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湿润,最适合粗茎秦艽的生长特性,总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

1 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25cm,主根粗大,长圆锥形,多不分枝或下部有2~3个分枝,须根多条,扭结或黏结成一个粗的根,根茎部有许多纤维状残存叶基。基生叶多丛生,呈莲座状,叶片较大,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叶长10~40cm,宽4~10cm;茎生叶对生,较小,长圆状披针形,主脉5条纵贯叶片,先端稍尖,全缘。聚伞花序,簇生顶端。花冠钟头黄色或紫蓝色,塑果长椭圆状卵形或狭卵形,具明显的炳。花期6~9月,果期9~10月。

2 栽培技术

2.1 生产基地的选择 根据秦艽的生长习性,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通透性良好,具有一定的坡度,排灌水条件好的砂质壤土为生产基地,进行深耕细耙,施足农家肥3~5t/亩,海拔要求在2400~3200m的范围内,适宜粗茎秦艽生长的高寒地区。

2.2 育苗移栽技术

2.2.1育苗技术 苗圃地采用高垄撒播的方式播种,垄宽80~100cm,垄长随地形而定,垄间沟宽留30cm,墒面打严做实,然后浇透水一次。将待播的优良种子,预先做好种子发芽率试验,要求发芽率达到50%以上,种子质量合格, 平均千粒重达0.3克。播种前用适度赤霉素水溶液侵泡种子约1h,虑去水,按播种量1.5kg/亩与一定量细砂混匀,撒与墒面,然后覆盖一层2mm厚的细砂土,最后覆盖一层双色地膜,每5~10天揭膜喷撒一次水,保持墒面湿润,以利苗齐亩状。迪庆高寒区秦艽育苗技术,通过不同播种期试验和田间观察记载结果,最佳播种期为4月上中旬,播种量1.5kg/亩,产苗数达56.7万苗/亩,壮苗数最多,合格率达70%以上。(表一)

高原区秦艽育苗技术田间调查记载表(一)

2.2.2 移栽技术 迪庆高寒区秦艽移栽期一般在土壤解冻后的四月中上旬,以春播为主,最好选择有2年生长期的优良健壮苗为移栽品种,移栽的田块进行深耕细耙,施足底肥5000kg/亩。采用挖沟起垄栽培,垄宽设置(50~60cm)左右,垄沟留30cm,密度按株行距(20cm×20cm)规格移栽,每亩移栽1.5~2.0万株,移栽时注意保护幼苗的根系,边移边栽,以免幼苗失水,降低成活率,移栽深度约3cm,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然后覆盖一层双层地膜,到10~15h后视秦艽幼苗返青状况,分批次进行人工破膜盖土 ,保证苗齐苗状。

2.3 直播生产技术

迪庆高原区直播的秦艽品种,要选用优质高产的品种,种子储藏期不超过一年的大叶粗茎秦艽为主,该品种适宜性广,生长发育快,增产潜力大,抗病虫害强。每亩用种量500~800g,播种前用适度赤霉素水溶液侵泡种子约1h,虑水后用50kg干净细河砂拌匀,播种深度不超过1cm。播种方法,一般采用2~3m开厢条播和撒播较好,播后及时镇压保墒,覆盖一层1~2cm厚的干松叶或长麦稻草,然后及时浇水,每5~10天浇一次水,保持覆草和土壤湿润,待齐苗后分2~3次揭去覆草,视天气情况,酌情灌溉,必要时结合浇水追施磷酸二氨10kg左右,生长旺盛期喷施磷酸二氢钾0.2%~0.3%溶液30~50kg,药材丰产王45kg,两种根外肥可交替施用也可混合喷施2~3次。到第二年秦艽返青后实时浇水,开始间苗,缺苗地段移栽补苗,田间密度达到2~3株左右。一般生长期满三年后以开始采挖,则药材品质好、产量高。

2.4 规格化栽培技术

秦艽规格化栽培技术,设置规格(20cm×30cm)、(20cm×25cm)、(20cm×20cm)的三种株行距种组合,进行规格化栽培技术试验,通过田间观察记载和统计分析,迪庆高寒区秦艽育苗移栽最佳规格为(20cm×25cm)、(20cm×20cm)的株行距组合,亩株数留1.5万株左右,折合理论产量分别为(鲜重)2668.00kg/亩(鲜重)、2501.23kg/亩(表二)。

高原区秦艽规格化栽培技术产量记载表(二)

2.5 配方施肥技术

选用农家肥、尿素、普钙、磷酸钾四种肥料,设置五组不同施肥量的配方施肥技术试验,每组种植面积10m2,平均种植秦艽160株,株行距种植规格设计(20cm×25cm)。通过田间观察记载和统计分析,亩施农家肥2000kg,尿素3kg,普钙肥5kg,磷酸钾3kg的配方比例施肥效果最佳,亩产量达到2245.12kg,比不施肥料增产125%,比只施农家肥增产80%(表三)。

高寒区秦艽配方施肥技术田间调查记载表(三)

2.6 地膜覆盖技术

高原区秦艽生产地膜覆盖技术产量记载表(四)

根据迪庆高寒区低温干旱的特殊气候环境,秦艽种植实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探索保温、保湿、控草效果。设置白色、黑色、双色和露地四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技术试验,每组种植面积10m2,平均种植秦艽160株,株行距种植规格设计(20cm×25cm)。通过田间观察记载和统计分析,采用双色地膜覆盖比其他类型地膜覆盖,土壤保湿度好,控草效果高,保温效果也好,产量(鲜重)达到2245.12kg/亩,比露地增产80%,比覆盖白色地膜增产50%。(表四)

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重点是搞好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和除穗(打薹)。中耕除草和追肥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环节,粗茎秦艽第一年生长缓慢,杂草生长旺盛,要及时人工除草,保证幼苗间和沟道清洁无杂草,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边除草边间苗,使用双色地膜覆盖可免中耕除草。秦艽生长期长,每年应中耕除草2~3次,一般于5月下旬进行一次浅中耕, 6~7月中下旬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8~9月份第三次中耕除草视田间草害程度而定,结合中耕除草每年应进行追施料肥, 肥料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3t,化肥用三元复合肥,趁雨水或浇水时穴施,每亩施0.05t,施后应及时培土。也可以适施喷施磷酸二氢钾0.2%~0.3%溶液30~50kg,药材丰产王45kg,两种根外肥可交替施用也可混合喷施2~3次。 每年6~7月份是秦艽生长旺盛期,要进行三次左右打薹,将茎叶间抽出的花薹序除去。采种地留1~2个花序,其他应及时摘除,以保证茎叶的生长和营养成分的积累在根茎上形成粗壮的根茎,以保证中药材的品质与质量。

4 病虫害防治

秦艽的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蚜虫、地老虎及蛴螬。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病虫害预测诊断及调查危害的情况下,分析发生流行条件和规律 ,因地制宜,通盘考虑,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手段和措施,充分把握秦艽生长的生理时期和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期,经济有效地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以不施或尽量少施农药为前提条件,从以下几个方面而增强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4.1 选育推广使用无病虫害的种子和种苗。种子选择无病虫、健壮、生长2年以上的植株留种, 要求种子质量:平均千粒重达0.3g;平均净度95%以上;发芽率50%以上;种子含水量小于6%。种苗选择1年以上到2年生的秦艽种苗移栽。

4.2 实施耕作制度的改进。实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的合理间作、套作和轮作,利用地膜覆盖技术等栽培措施,合理密植,改变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控制和减少食性专一和比较单一的病虫害发生数量。

4.3 调节作物的播种期和移栽期。迪庆高寒区秦艽从传统的春播、秋播和移栽期调节到4月中下旬。

4.4 抓住迪庆高寒区冬季冰天雪地的气候环境,用于秦艽种植的田块,秋收入冬前进行深耕翻梨,将土壤中病虫害晒于地表或让其处于病虫天敌侵袭之下,实时中耕除草,清洁田园,焚烧田边四周的各种垃圾,恶化土壤中病原物和农田周围杂草中或植株上潜伏病虫卵的生存条件,直接杀死病原物和害虫,使之有利于秦艽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5 采收与加工

5.1 采收 实时的采收方法对秦艽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采收可获得较好的质量和产量。一般生长期满三年以上采收较好,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时间短,到四、五年才采收的药材质量和产量更高。种子的最佳采收时间一般在10月上旬的种子腊熟期,过早籽粒不成熟,过迟籽粒最易脱落变质;根茎的采挖时间一般到晚秋10月下旬11月中旬,植株地上部分枯黄时最好。

5.2 初加工 在药材产地就近建立干燥、通风、透光、清洁无污染的水泥场地。采挖出来的药材抖净泥土运到初加工场地后,用刀或剪刀剪下茎叶,留芦头0.5cm,全草入药的不必剪茎。然后用水喷淋冲洗,洗净表面泥土。药材不可长时间侵泡在水中,以免损失有效成分。在半遮光条件下散开晾至须根完全干燥,主茎基本干燥,按药材质量分级标准分类,将须根捋撮直顺,在次晾至完全干燥即可包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