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区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难点与对策

时间:2024-05-31

熊飞

种植效益问题,一直是广大菜农关注的核心问题。竹山县位于鄂西北偏远山区,近年来该县在蔬菜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农民知识与技能培训、蔬菜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多数菜农的收入却仍然不太理想。山区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难点到底在哪里?应该采取何种对策?对此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

1.山区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难点

(1)外地蔬菜冲击。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与现代信息、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成与开通,拉近了山区与外地的距离,使外地蔬菜能够快速便捷地进入。与山区相比,外地蔬菜生产规模大,种植条件好,而且种类丰富、数量较大、成本偏低、价格便宜,即使加上长途运输的费用,价格上仍然有很大优势,给本地蔬菜造成很大冲击。

(2)盲目无序种植。目前山区农民种植蔬菜的,既有专业菜农,也有一般农户。他们每年种植什么蔬菜,种植面积多大,完全由自己把握。由于缺乏计划性,无全局观念,盲目无序种植问题非常突出。当某种蔬菜价格上涨时,许多菜农就跟风种植,使该种蔬菜面积迅速扩大。但山区蔬菜外销困难,一旦市场供过于求,就会导致蔬菜价格出现暴跌。另外,众多农户种植的大路蔬菜与菜农种植的蔬菜扎堆上市时,也会导致蔬菜价格一路下滑,影响到菜农种植效益。

(3)种植水平较低。目前山区从事种菜的农民以年老体弱者较多,劳力素质普遍偏低,导致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等科技成果推广运用速度较慢、普及率不高,山区蔬菜种植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同是种植温室黄瓜,本地种植的每667平方米产量只有几千千克,但在山东等蔬菜种植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每667平方米产量能够达到1.5万~2.0万千克。由于产量相差悬殊,虽然山区本地蔬菜价格较高,但单位面积效益仍然不如种植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

(4)生产成本偏高。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蔬菜种植一是规模不大,二是机械化程度较低。同时,山区青壮年劳动力近年来绝大多数都在外打工,农村雇工难度大、价格高。另外,山区种子、农药、化肥、棚膜等农资成本相对较高,抗灾所需投入较大,也抬高了蔬菜的种植成本。

(5)抗灾能力较弱。山区旱、涝、风、雹、低温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但蔬菜基地的各种基础设施却相对落后,抗灾应灾能力较弱。各种自然灾害,一是降低了蔬菜产量与品质,二是增大了生产性投入,同时还使山区蔬菜种植结果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降低了蔬菜的种植效益。

(6)销售效益不高。农民由于无时间呆在城里卖菜,或者在城市无合适地点卖菜,只能将蔬菜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专业菜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蔬菜的种植效益。

2.山区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对策

(1)扬长避短,与外地蔬菜差异竞争。外地蔬菜进入山区市场,不同地域间蔬菜相互流通,目前已成为“新常态”。在此新形势下,山区蔬菜应该如何应对?关键是要扬长避短,尽量避免与外地优势明显的蔬菜直接竞争。一是在蔬菜种类上,可以压缩适合外地种植且便于长途调运的蔬菜面积,扩大适宜山区种植且不耐长途调运的蔬菜面积,例如可以多种植一些小白菜、莲藕等;二是在上市季节上,可以利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优势,调整品种与播种时间,在高山发展反季节蔬菜,将产品上市时间与外地蔬菜尽量错开;三是可以多种植一些山区独有的特色蔬菜,如阳荷姜等,或者抓好山野菜的保护、采集、加工、利用和野转家人工栽培,通过“人无我有”占领本地市场,开拓外地市场;四是可以利用山区生态环境好、人均种植面积小、农家肥比较充足的优势,发展有机、绿色蔬菜,提高蔬菜品质,通过“人有我优”提高种菜效益。

(2)科学布局,合理搭配种植。在每年的蔬菜布局和面积规划上,蔬菜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参谋与指导作用,通过深入调研和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菜农科学合理安排生产。一是坚持一村一品,在一个自然村落重点发展一个优势突出的蔬菜种类或品种;二是合理搭配种植,对面积过大、有可能造成严重供过于求的蔬菜单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蔬菜基地种植大户间也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同时,避免品种单一、同期种植、同步上市。

(3)加强培训,培育“新型菜农”。提高蔬菜种植效益,必须提高“种菜人”的素质。为此,一方面要引导、鼓励青年农民返乡创业,积极投身到蔬菜种植行业,改变目前山区种菜人年龄结构明显偏大的现状;一方面要挑选一批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科技意识强、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专业菜农,借助国家实施“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等项目,加强对其培训与指导,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与技能水平,并以此为平台,开展试验研究与展示示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菜农种植水平和效益。

(4)控制面积,保持规模适度。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强调农业要大户种植、规模经营,似乎种植规模越大越好。但在对山区蔬菜种植者调查中发现,种植面积与种植效益并非成正比,一些效益不佳甚至亏损严重者恰恰是“大户”。因此,经营者要提高蔬菜种植效益,首先要控制种植面积,保持规模适度才行。具体面积多大合适,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要与经营者的资金实力、管理水平、销售能力相适应,切忌贪大求全。另外,蔬菜种植户间还要加强合作,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开展专业化服务等,尽量降低种植成本。只有精打细算、强化管理,才能提高种菜效益。

(5)完善设施,增强抗灾能力。山区蔬菜要避灾、防灾,减少灾害损失,首先要在蔬菜基地选址上严格把关,尤其是大棚设施蔬菜基地,除考虑交通、管理因素外,一定要建设在地势平坦开阔、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不易遭受旱、涝、风、雹、低温等主要灾害的地方。其次要抓好保温防冻、浇水抗旱等配套设施建设。由于山区旱灾发生最为频繁,因此要积极引进、普及滴管、微喷灌等新型节水抗旱设施,提高抗旱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节省抗旱成本,提高抗旱效率,防止大旱之年蔬菜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6)拓宽渠道,增加销售收入。针对山区城市面积狭小、蔬菜交易市场不足、菜农进城卖菜难等问题,一是可以仿照有的城市,在部分路段限时(凌晨8点以前或晚上8点以后)销售,方便郊区菜农进城直销;二是可以开通直达主要蔬菜基地的通村客运班车,一方面方便菜农进城,一方面方便城镇居民直接下乡购买新鲜蔬菜;三是可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蔬菜作为美化环境的重要内容,种植部分特色蔬菜,开办特色农家乐,同时加强宣传,吸引城镇居民前往观光休闲、采摘体验,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蔬菜价格,增加菜农收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