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吕树德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个体造林者摸索前行悄然撩开燕赵绿化史中私有造林的面纱。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经济腾飞,民营林业在轰轰烈烈的全民造绿运动中异军突起。
进入二十一世纪,机制促动,利益拉动让非公有制林业已成为林业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十年,三种不同的节奏,让非公有制造林在经验与模式的探索中一步步前行并完善。
生态文明让造林绿化成为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投资的热点,在燕赵大地,大量的农民、私营业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等等多种主体采取多种形式购买、承租、承包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参与造林绿化建设和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种投资与关注并亲身参与的热情推动了燕赵林业的迅猛发展。截至2002年底,非公有制经济成份造林绿化面积已达2680万亩,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49%,如今更有迅猛发展之势。
非公有制林业因其产权主体明确,责权利关系清晰,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也受到了社会各届的关注,非公有制造林也成为国家工程造林的补充。
政策到位,服务到家,科技支撑到田间地头,为燕赵非公林业蓬勃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在非公有制造林逐渐引向深入之时,河北省政府出台《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谁投资、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谁拥有林权的原则”,放活了国有林地和集体林地的使用经营权,使得民营投资者开发荒山、租赁土地的时间延长到了三十年、五十年;对非公有制投资者经营、开发的牧场、荒山可以实行拍卖、租赁或转让其经营范围内的林木和绿化用地使用权;诸多政策意见对于林地的使用权、所有权、收益权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也给广大投资者吃上了“定心丸”。在资金投入上,在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造林绿化工程中让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同等享受国家规定的林木种苗补助费、造林绿化补助费及粮食补贴。对于农业税费与育林基金的征收与返还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在科技服务上,各市县林业部门专门成立了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到各民营林业投资者的家中、林地中,没有技术搞培训,没有资金搞协调,没有配套设施出谋划。领导重视、政策宽松、服务到位的优良环境真正体现到了“栽上梧桐树,引来凤来栖”。近年来,全省1000亩以上的个体造林大户达一万多户。
模式多样,机制灵活,非公有制造林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投资林业建设,迎合了“政府要绿,农民要利”这个时代主题。投资者以投资问路,林业部门以模式引导,地方政府以政策保障,为非公有制林业正常有序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空间和发展环境。如何以有效的开发模式实现最佳生态与经济效益结合的目标。全省在造林模式上进行了多年的探讨和实践。邢台县前南峪村上万亩荒山由集体出资、群众集资等方式进行治理,治理后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投资人共享。
在河北省的很多地区,荒山、荒地的开发和投资模式还有秃渠秃路零拍卖吸引域外投资的邯郸模式、还有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石家庄模式、“建林果经济庄园”模式石家庄模式等等。诸多模式既吻合了国家政策规定,又体现了投资者的愿望。真正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目标的双赢目标。
国家造林项目和非公有制造林的相互补充,使全省的造林进程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全省年平均完成工程造林面积在600多万亩以上,对全省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非公有制林业就象一条纽带,把重点工程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把绿化事业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非公有制林业的典型带动不仅仅带给国家上万亩的资源面积,也带给了投资者经济上的数倍回报,让有钱人找到了新的投资热点,也唤醒了人们对于生态建设的重视的关注。非公林业以其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人居环境,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