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霍豪 田玉平 叶景丽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验证用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对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及蚜虫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二、试验地点
汝南县韩庄乡赵瓦房农场
三、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块地势平坦,有水浇条件,土质是黄棕壤土,PH值7.1,常年种植禾谷类作物,病虫害普遍发生,这次试验作物是冬小麦,品种是豫麦70-36
四、试验药剂
1.30%戊唑醇悬浮剂
2.35%吡虫啉悬浮剂
3.高巧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4.亮穗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五、试验处理
1.30%戊唑醇悬浮剂1ml+35%吡虫啉悬浮剂20ml,拌10kg小麦种。
2.30%戊唑醇悬浮剂1ml+35%吡虫啉悬浮剂40ml,拌10kg小麦种。
3.30%戊唑醇悬浮剂1ml+35%吡虫啉悬浮剂60ml,拌10kg小麦种。
4.6%亮穗悬浮剂5ml+高巧60%悬浮种衣剂24ml,拌10kg小麦种。
5.完全不拌药剂处理区(空白对照)
本次试验采用小区试验法,小区规划:小区长82m,宽6.5m,面积533平方米,两头设保护行,播种前一天把小区规划号并编号。
六、试验步骤
1.按照试验方案要求,用注射器和量筒对每一处理分别准确量取各种药剂量和用水量,混匀后用小喷雾器喷到10kg麦种上边喷边拌,反复均匀拌种,至吸水结束,晾干编号,然后待播。
2.10月17日播种,把拌好药晾干的种子根据编号,用播种机播种至各对应小区内。
七、调查
1.播种前采取三点取样法,每点克1平方米,分别调查各小区地下害虫虫口基数。
2.小麦播种后12天,当苗出齐后,采取3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m,分别调查各处理小区内的基本苗数、苗高,计算增减率。
3.于冬前10月24日和返青期3月6日,在地下害虫危害高峰期,采取3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m,调查麦株受害情况 ,计算被害株率和保苗效果。
4.苗蚜调查,11月12日对各小区采取三点取样法,每点查100株,调查蚜量,求出平均百株蚜量和蚜株率,计算防效。
5.穗蚜调查,在小麦抽穗后,于4月26日仍采取3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0穗,调查蚜量,计算平均百穗蚜量和蚜穗率,计算防效。
6.1)返青期病害的调查,于3月8日,采取3点取样法,每点100株,对各处理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病株数和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2)抽穗期病害调查,于4月22日在小麦抽穗后,采取3点取样法,每点100株,对各处理纹枯病、全蚀病、条锈病、黑穗病等病害进行调查,根据病株数和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7.于5月26日,收获前对小麦进行测产,各处理试验效果、防效及测产结果见附表。
八、结论评价
通过试验,我们看到用30%戊唑醇1ml加35%吡虫啉悬浮剂20ml、40ml、60ml防病治虫中,它们对小麦出苗没有影响,对土传病害有一定防效,对苗蚜有较好防效,对地下害虫有较好的调控作用。吡虫啉用量愈大对地下害虫及蚜虫防控效果愈好,持效时间愈长,用6%亮穗悬浮剂5ml+60%高巧悬浮剂24ml拌种,对土传播病害及蚜虫同样有较好防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