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卓越绩效的高职院校质量评价关键指标探讨

时间:2024-04-24

张晓湘 李楷模

摘 要:卓越绩效模型与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适切性体现在评价理念的卓越目标导向性、非规定性与普适性的准则引导、关注评价结果的“增值度”。剖析产品与服务、顾客与市场、财务、资源、过程有效性以及领导等六个要素的特征,就其中四个重点小项绩效结果评价进行针对性关键指标设计。

关键词:卓越绩效;关键指标;质量管理;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38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高职教育要巩固类型教育定位,需要大力推行以卓越绩效引导的现代质量管理,推动实现高职院校管理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卓越绩效模式”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关于企业全面管理的系统方法,在引导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持续改进并打造卓越经营绩效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2012年修订颁布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已率先在制造业、服务业进行评审试点,并逐渐推广覆盖到其他许多行业。高职院校需要将卓越绩效评价体系导入到其质量管理体系,探究应用中国特色的教育质量管理模式,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1 卓越绩效模型与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适切性

从本质上而言,卓越绩效模式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之上并对其进行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具体化,或者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是关于反映先进经营管理及质量建设理念方法的系列核心价值观及实施原则的关联组合。卓越绩效模式包括追求卓越管理、顾客导向的卓越、关注结果和创造价值等11条核心的价值观,以及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测量分析与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和经营结果等7个主要类目。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卓越绩效模型,其框架则可以由学校介绍、系统运行、基础等3大部分组成。系统运行部分包括由“领导”“战略”和“关注学生及利益相关者(顾客与市场)”构成的对学校发展发挥驱动力的“领导作用”;由“关注教师”“过程管理”“结果”构成组织运行的“结果呈现”。系统基础部分即“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是“领导作用”与“结果呈现”之间的连接。卓越绩效模型与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现实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切性。

1.1 评价理念的卓越目标导向性

卓越绩效模式更加重视组织的未来发展,卓越绩效模型与传统的符合性评估不同,它更加注重总体目标的导向和典型质量规范的引领,重视与结果关联紧密的过程变量并将其视为关键变量,注重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卓越绩效管理发展与实践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质量标准行为体系,可以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追求提供经验借鉴,从而成为高职院校多元治理和质量观转型的抓手。

1.2 非规定性与普适性的准则引导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尽管有成熟的质量绩效评价模式,但没有统一设定评价指标,因而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高职院校可以依照“突出职业性,强化应用性,适应教育性”的原则,从类型教育的角度,完备针对性的内外部关键绩效指标,形成上下衔接的质量目标链,驱动绩效改进体系运转。

1.3 关注评价结果的“增值度”

卓越绩效模型定义质量创新重点是质量“增值”问题的解决,对高职院校来说就是教师和受教育者的“获得”增值,政府、行业、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增值等。卓越绩效模型强调“增值度”的评价,有助于高职院校通过定期的自我评定即水平对比方式,得出其质量管理体系成熟程度的判断和强弱项识别的结论,找准自身纵向自我增值及横向相对增值的改进方向。

2 高职院校卓越绩效结果的评价要素及其特征

绩效评价是核查判断质量管理程序及标准执行与否及执行好坏的重要举措,对于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评价,主要分为质量管理的过程评价、体系审核、体系评审、自我评定等。参照国家《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对于高职院校在产品与服务、顾客与市场、财务、资源、过程有效性以及领导等六个方面的绩效结果评价来进行观察判断。

2.1 高职院校产品和服务

高职院校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其利用内外资源转化人才资源、科技服务等输出结果的活动。高职院校的主导产品是向学生这个主要消费者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即通常以专业、课程等载体为学生获得增量而采取的所有行为及资源支持的总和。高职院校的非主导产品是指直接向政府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提供的社会服务,如科学研究项目、智库成果、企业技术服务等辅助性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高职院校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其特殊性,体现在其存在形式和载体形态上以无形性为主和有形性为辅。同时,高职院校产品呈现出消费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重叠性,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互动贯穿于全过程。在产品(服务)质量构成上,存在来源的复杂性和生产者不同导致的质量内容上的差异性,以及产品内容品质的易衰弱性特征。

2.2 高職院校顾客与市场

高职院校的顾客就是其教育服务的对象即受教育者,当然除了包括直接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之外,也包括间接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如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高职院校的“顾客群”中,学生及其家长是直接面对的重要顾客,政府是高职院校依存度最高的顾客,用人单位是高职院校的间接顾客。高职院校的市场则具有多元性和消费对象多样化特征,生源市场是高职院校的主导产品市场。2016-202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约为9.6%,到“十四五”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则要达到60%以上,因此高职院校将面临市场充分发育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

2.3 高职院校财务

高职院校财务通常包括办学经费、货币投资、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等要素,还包括财务制度体系、财务分析与决策工具、财务数据信息等。从财务资源的存在状态进行区分,高职院校财务资源又可分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类。现代财务学将专利工作、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数量、重点专业(群)数量、校友捐赠等作为高职院校财务资产的关键组成要素。高职院校在实施校院二级管理中,财务资源配置、开发利用上实行“财权事权相当”的原则,二级学院具有一定的收入责任和部分的财务资源配置权。

2.4 高职院校资源

在高职院校资源中,人力资源是衡量其竞争力的标志性指标之一,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人力资源管理要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人岗匹配和教师增值为指向。高职院校信息和知识资源包括其创造并拥有的文化、人才品牌、科研信誉等无形资产,专利授权、版权、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以及各类信息资源及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拥有对于高职院校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资源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设备等硬件知识和软件知识两个方面,具有明显的有限性和价值时效性特征。资源是维持高职院校正常运营所必须的血脉,在办学过程中应加强资源有效配置与管理,确保战略规划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

2.5 高职院校过程有效性

指的是高职院校在产品(服务)设计及质量生成、质量维持和质量改进等过程,是否有明确的方法流程规定,是否赋予明确的职权及提供资源,是否按规定实施并管理,以及实施的结果是否有效。

2.6 高职院校领导

高层领导是高职院校发展方向及战略目标的制定者和资源分配的实施者,应在实现战略目标、开展内部治理、担当公共责任、实施道德行为以及公益支持等方面主动履责并发挥组织作用,包括以身作则确定学校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定位长期发展方向并传达给全体教职员工;营造和谐校园以促进学校稳健发展,并通过创新实现绩效改进;评估教师工作绩效并据此确定工作改进的重点,实施相应资源的分配;建立和完善保障所有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内部治理机制;确保和促进办学行为恪守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等。

3 高职院校卓越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

建立高职院校绩效指标体系可以为学校量化绩效,促进战略行动实施以及高质量目标实现提供测量工具和激励准则,关注重点是其产品和服务、顾客与市场、财务、资源等四个方面异质化关键性指标的筛选与设计。

3.1 产品和服务评价关键指标

高职院校产品和服务评价关键性指标,应突出效果和学生能力这个核心,体现质量特性、横向比较特征和质量改进特征。对于整体评价的“效果核心”要设立就业及社会评价方面的指标,如就业率、社会评价满意率、就业对口率、就业地区工资增长水平等关键绩效指标;“能力核心”指标包括:岗位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如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优良率、学生关键能力优良率、学生基础能力优良率等关键绩效指标。对于具体的专业产品(服务)绩效结果,可以从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发展资源条件、专业发展影响力、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设置关键评价指标。如当年毕业率、毕业设计合格率、技能合格率等人才培养质量绩效指标;深度合作企业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实习实训工位数等专业发展资源条件绩效指标;主持/参与专业教学标准数、省级以上教学能力竞赛获奖数、主持/参与行业标准开发数等专业发展影响力绩效指标;招生规模稳定度、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毕业3年后职位晋升比例等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绩效指标。对于具体的课程产品(服务)绩效结果,可以从主讲教师、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实施、质量建设等方面设置关键评价指标。如原始生师比、专任教师人均课时等主讲教师绩效指标;课程内容衔接适应度、内容迭代速率等课程内容绩效指标;案例及项目数、数字资源容量等课程资源绩效指标;学生课程满意度、考核成绩分布中心偏离度等教学实施绩效指标;在校生反馈课程的专业支撑度、企业反馈课程有效度等质量建设绩效指标。

3.2 顾客与市场评价关键指标

“确定顾客满意与否”是高职院校获取新顾客、保留现有顾客、开发新的市场机会并改进顾客满意的过程。顾客满意水平是组织业绩的最终体现,高职院校以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求得顾客关系的持续改进。对高职院校而言,顾客主要是指接受教育服务的组织或自然人群体,如用人单位、政府、学生、培训学员等。对于顾客与市场的绩效结果,其评价指标主要可以从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满意度等维度进行设置,主要反映外部“顾客群”对高职院校知识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市场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判断。如主动退学率、对学习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对教师的满意度、学习风气等学生满意度绩效指标;用人单位重复招聘率、学生在工作岗位的贡献率、学生续约率、就业工作服务满意度等用人单位满意度绩效指标;政府及上级单位重视程度、学校知名度、社会服务满意度、每年学生获奖数、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入学新生质量等社会满意度绩效指标。当然,高职院校也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环境,针对性设置异质化关键性指标。如在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满意度等维度以外,设置当地就业毕业生比例、行业就业毕业生比例、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比例、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社会培训规模、公益培训覆盖面、主持/参加相关社会活动人日、省级以上体育文化艺术获奖等评价指标。

3.3 财务评价关键指标

财务结果是反映高职院校财务运行当前状态和变化趋势的指标参数,衡量财务绩效关键性综合指标一般有投资收益、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周转率等。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还可以设置如下的展现当前水平、趋势和适当比较数据财务数据,如从经费来源方面,可设置国家及省部级投入经费总额、科研经费总额、学费总额、培训费收入总额、校友捐赠、无形资产增长率等关键指标;从经费使用方面,可设置教学经费使用比例、教学实验设备经费人均数、教师科研经费人均数、专业建设投入比例、管理费用比例等关键指标;在经费使用效率方面,可设置固定资产年增长率、教学资源利用率、科研成果增长率等关键指标。

3.4 资源评价关键指标

资源结果反映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知識资源、技术资源、基础设施、相关方关系资源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趋势。其中人力资源结果包括教职员工的管理、学习和发展、权益与满意程度等方面,如设置教师数量、教师水平、教师培养及质量等维度指标,包括折合生师比、人均科研经费、新增博士学历(学位)教师数、出版教材(专著)数、教学能力竞赛获奖数、平均企业实践天数等关键绩效指标。对教师个人成长的评价,可设置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素质提升、社会服等5个维度的成效评价体系。在其他资源的结果测量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从办学场地、办学设施、图书资料、教学经费、数字化校园、生活与安全等维度设立的相应指标。如可以设置生均校园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生均专业图书、电子教学资源、信息点数及无线覆盖率、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数、餐饮服务满意度、在校生生活服务满意度等具体参数。同时通过校办产业产值、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综横向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社会培训规模、职业培训收入、公益培训覆盖面的指标测量资源使用绩效。

4 结束语

开展高职院校四个重要方面的评价关键指标设计,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依托“卓越绩效平衡计分卡”定期开展卓越绩效结果的自我评价,及时发现办学成果、办学业绩和办学质量与发展战略的匹配程度并于同类院校作竞争性比较,从而找准改进的方向,促进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1):4246.

[2]白莹.高校教育质量的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管理观察,2013,(10):8386.

[3]戈君宇等.基于卓越绩效模型的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2,(6):3841.

[4]雍莉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4):5964.

[5]郭丽君.高校教学评价:基于组织制度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7):7882.

[6]李晶.基于卓越绩效准则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分析[J].价值工程,2018,(12):177179.

[7]中国质量协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务第二版[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